APP下载

田溯宁:创业无止境

2001-06-14■阿

南风窗 2001年1期
关键词:亚信网通中国电信

■阿 祥(安徽)

在公众心目中,雅虎、新浪、搜狐、网易比亚信的牌子响,杨致远、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的名气比田溯宁大,但是,从特定意义上讲,没有亚信,就没有雅虎(中国)、新浪、搜狐和网易,而作为亚信的创始人田溯宁,乃当之无愧的中国Internet的拓荒者。

美国创业

田溯宁1963年生于北京。50年代末,他的父母赴苏联专攻草原生物环境专业,回国后,几十年耕耘在祖国大西北的戈壁滩,直到退休才移居京城。80年代末,毕业于辽宁大学生物系的田溯宁,在拿到中科院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以后,选择了与父母同样的专业,赴美国攻读博士。父母的爱国情怀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刚到美国,田溯宁的导师便告诉他,“你是美国建国以来第77个草原生物环境专业的博士生”,那意思是说,这个专业在美国没有前途。田溯宁心中好笑,“我学这个专业,又不是为你们美国人服务的”。从那时开始,他就在心中树立了科技报国的志向。

但是,田溯宁很快就转向了,因为美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强烈刺激着他的神经,他敏锐地觉察到,这项技术将主宰未来的世界科技。于是,他中途转到德州理工大学资源管理专业,并于1992年获该专业博士学位。

1994年,田溯宁和他的两个朋友在达拉斯创立了亚洲信息股份公司(Asiainfo),亲任总裁。田溯宁的初衷是做ICP,为中美两国用户传输“情报”,他们还在道琼斯开办了一个《亚信每日新闻》栏目。所以后来人们谈论雅虎的时候,亚信的创始人便有了一种难得的自信:“我们做ICP的时候,Yahoo!还没影儿呢!”

由于中国当时还没有Internet,搜集和传输信息十分的不便,亚信只做了一年ICP,就做不下去了。面对网络的蓬勃兴起,田溯宁明智地转变了运营方向,改做网络平台。

回国垦“荒”

1995年,中国政府也着手拟定“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田溯宁感到实现自己科技报国梦想的时候到了。1995年3月率领亚信同仁,把总部从美国移到北京。当时,Internet在中国还是一片荒漠,谁也不知道该怎样建设Internet。回国后,田溯宁接过中国电信这张几十万美元的单子,尽管是做一个很小的试验网,但他对中国Internet事业的贡献将载入史册——亚信第一个把中美两国的Internet互联;为中国申请了第一批以168开头的Internet地址;制定了Internet上第一个统一的传输中文的IETF标准。为了支持电子邮件、Gopher、新闻组、telnet等网络服务,亚信还专门开发了名为“粉”的第一套中文telnet软件。

投身中国Internet基础建设,是田溯宁科技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美国,他发现真正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不仅仅是科学,而是把科学应用于实践。这些实践是什么?就是企业。在他看来,“企业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如果美国没有微软,IBM,通用汽车,它能这么强大吗?”田溯宁在美国工作和学习8年时间,最后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念就是,国家的强大必须拥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企业——世界第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回国后,田溯宁如鱼得水。继北京、上海试验网建成之后,亚信为辽宁、浙江、广东建设了多个节点。11月,中国电信再次与亚信合作,签署一笔800万美元的合同,建设连通全国33个省会级城市的骨干网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1996年1月,ChinaNet正式开通。中国电信要将Internet延伸到每个县城去,亚信一口气完成了19个省的Internet基础建设。这期间,亚信有时一天要签3个合同,在1996、1997两年,建成了“上海热线”、中国金融骨干网和北京科技信息网。

亚信“火”了,三年三大步,营业额连续翻番:1995年1亿(人民币),1996年2亿,1997年4亿。田溯宁“红”了,把亚信盘成了IT知名企业,盘成了国内Internet的领导者。

英雄末路

可是,就在亚信“火”爆连天,田溯宁一再走“红”之时,他和他的亚信已经陷入危机。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亚信的生意应接不暇,而田溯宁和他的伙伴却不知道,公司是在赚钱,还是在赔钱;哪个项目赔钱,哪个项目赚钱。公司的收入、投资、预付款全混在一起,大伙儿糊里糊涂花钱,只是隐约觉得,自己大约在赚钱。其实,1997年他们一直是在赔钱。

1997年的春节,田溯宁带着亚信的几个创始人,坐在美国加州面对太平洋自省:亚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几个人背靠背,写出的答案最集中的头号问题是:管理混乱。

一个“愁”字,绾住了亚信每一个高层管理者的心,解不开,大家便吵个无休无止,无论开什么会,总是以吵架开始,以吵架结束。面对这种现状,田溯宁很痛苦,他说,“亚信那个时候的会开得像整党会一样,几个人坐在台上,大家坐在下面,下面的人提公司有什么问题,问题千奇百怪。问题提完,先是副总经理做检讨,最后,是我痛苦万分地检讨,检讨完以后,喊几句口号。”田溯宁痛苦,大家儿也觉尴尬,便自嘲地说,“吵架是冲突性管理”。其实,在亚信的高层管理者中间,人人心里明白,维系亚信不散的东西,只剩下哥儿们往年结下的友谊了。

那段时间,田溯宁经常为发工资犯愁,于是,他们开始在硅谷寻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商对亚信吹毛求疵,而田溯宁也在挑剔风险投资商,他的选择标准是:“必须能给亚信带来管理上、国际声誉上以及技术上的价值,仅仅带来钱,没意思。”

一次,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之一罗伯森·斯蒂文问田溯宁:“亚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田溯宁反问罗伯森:“什么是商业模式?”罗伯森解释说:“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多出来的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一语击中了亚信的要害,田溯宁虽然嘴上说“公司每天都挣钱,每年都挣钱,每月都挣钱”,但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应该补上管理这门课了。

一天,田溯宁混在学生堆里,在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听韩颖讲课,只听到一半,他便暗下决心:“未来3个月,我什么都不干,也要将她挖过来。”后来,田溯宁请了韩颖两三个月,并付给猎头公司上万美元,才把韩颖“挖”来。韩颖加盟亚信,接任CFO,采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不是告诉大家如何去做,如何修正原来的错误,而是通过培训,帮助亚信人在学习中理顺了公司的财务体系。韩颖说,她“给外国人干多了,真想建立一个中国人的企业”。田溯宁很感动。

1997年底,亚信赢得了华平、中创、富达三家风险投资商的1800万美元资金,1999年吸纳了Intel公司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2000年3月3日,亚信在Nasdaq上市成功,当日股价上涨314%,成功融资1.2亿美元。

入主网通

从资产上讲,亚信是100%的美国公司,但它的总部设在中国,员工99%是中国人,是典型的由外国人出资为中国人办的企业。亚信在中国取得了“主场优势”,这是众多美国公司多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亚信所有管理层都是中国人,田溯宁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讲述着中国留学生科技报国的动人故事。

经过4年的摔打,亚信正在走向成熟。可是,1999年5月,田溯宁突然“飞”了,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亚信,这件事在业界引起极大震动。但是,精明人看得出来,他的这步棋走得高明,也是他科技报国之志的最好“归宿”。

田溯宁没有“飞”往别处,而是落在了国有企业这棵大树上——田溯宁受聘出任中国网通总裁。这是国内的国家级企业首次从非国有单位聘任总裁,也表明了中国政府渴望在电信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决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网通公司董事长严义埙表示,他们之所以最后选定了田溯宁,一是因为田溯宁创办亚信的业绩;二是因为网通要与中国电信和联通合作,而田溯宁已与他们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更关键的一点是,因为田溯宁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有着为中国IT产业和电信事业做出贡献的迫切愿望。所以,严义埙说:“网通能够请到田溯宁出任CEO,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能够同时满足这几条要求的人实在也是很难找。”

面对入世,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业战略的重组和经营体制的改革,这是21世纪中国经济走向振兴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田溯宁在《信息经济叩响世纪大门》一文中指出:“这场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革命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次千载难逢、跨越发展的契机,这种契机是由于技术革命快速反应,使传统的基础结构如不从根本上被打破,就难以适应新的生产与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准确地说,网通就是中国政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挑战、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成立于1999年6月的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网通CEC)筹备伊始,国务院就非常支持。网通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4亿元人民币,国家的总投资则为4.8亿元人民币。在其资本金构成当中,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以及上海市政府4家股东各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分别占网通公司各20%的股权;另外的2.8亿元投资当中,1.4亿元来自政府拨款,还有1.4亿元来自贷款。

中国网通公司是继中国电信、联通公司之后的中国第三家电信公司,田溯宁称他为“第三电信”。作为一家国有电信运营企业,网通较之中国电信,有两大优势:一是制度优势,从发起之日起,网通即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二是技术优势,网通已建成第一个IP/DWDM全光纤IP骨干网,是全亚洲最大的新一代光纤网,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宽、速度最快的新一代骨干网。网通在采用新体制与新技术创造中国新电信的同时,将探索出建立中国新一代通信公司的管理、发展与竞争模式,为国企改革、电信体制改革、知识创新的战略服务。田溯宁深知责任之重大,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如果做不好,不仅会有经济上的直接损失,在个人无形资产上的损失也会很大。这就约束着他必须做好。他雄心勃勃地宣称:“网通有望在2003年超过中国电信,成为中国顶级宽带数据服务供应商。一旦中国加入WTO,网通就会考虑寻求外资投资以及股票上市。”

田溯宁之所以雄心勃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网通的开发前景相当广阔,他们不会从既有市场入手,去分别人的羹,那样根本就没有出路,甚至很快就会死掉。他们将从IP网这一新生事物中创造性地开发更多的商机,不断地去创造新的应用和新的服务,去做别人还没有做或做得不是很好的事情。他坚信,技术和服务是网通相比于其它电信企业的最大优势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网通已拥有很多大客户,如通用电气、柯达、新浪网、中央电视台和数家商业银行,还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田溯宁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远景:在未来的网通宽带平台上,能提供各种以IP为基础的电信业务和增值服务如语音、图像、传真、数据等,每个人最大胆的网络梦想都能实现。带宽人人可以拥有,网上沟通将与光同速,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很便宜地使用网络,甚至在未来3年,全球的长途电话都可能免费。

2000年10月28日,网通遍及全国17个城市、全长8000公里的光纤网铺设完毕,中国第一个宽带网——中国网通试运行成功。

走到这一步,田溯宁功不可没。他说:“1995年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ChinaNet建设时,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仅有1至2年;到1996年上海建设基于公共信息服务网‘上海热线时,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已不到半年时间。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我们与国外差距之小是我国信息工业发展的契机所在。中国网通的新一代宽带高速互联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在信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又缩短了一大步。”

在《财富》日前公布的“2000年中国最富有的人”排行榜上,田溯宁名列第14位,拥有1.89亿美元资产。田溯宁坐拥财富,顺时应势地执掌了中国网通的“帅印”,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他科技报国的宏愿。他迈出这一步,恰到好处地切入了我国信息产业大发展的最佳契机,前途无量,大有可为。然而,网通作为中国第三家电信运营公司,在中国电信市场的角色相当引人注目。信息产业部当然是支持的,但是不同的声音也不时会“突然”冒出来。对此,业内人士也心存疑虑,网通能否真正介入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中国电信真正的竞争局面何时形成?网通能否参与中国电信改制?看来,这些问题,已不是田溯宁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CEO”所能回答得了的。当这些问题由更高层次的人解决之后,中国电信市场的真正繁荣便指日可待了。□

(编辑:李颖图:BizFoto提供)

猜你喜欢

亚信网通中国电信
IPO前夕引入27名股东抬升估值对赌之下亚信安全恐为“背水一战”
中国电信:IPv6在线用户已超千万 年底将完成端到端服务能力
六模全网通手机渐入佳境7月天翼展将再爆好消息
全网通手机趋成熟千元机有望爆发式增长
习近平提出中方四点建议
亚信2009年第二季度营收58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