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梦剑桥

2001-06-12杨再斌

青年文摘·下半月 2001年1期
关键词:甘泉明德女儿

杨再斌

剑桥大学——世界最古老的顶尖级学府,曾有许许多多科学巨人、政府高官从这里走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成为其中一员。谁能想到,一个16岁的中国女孩会在父亲病逝、母亲下岗的景况下独闯英伦半工半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著名的剑桥大学,成为中国内地学生直接考入剑桥的第一人

她叫甘泉,长得清清秀秀的。人们很难想像这位中国姑娘竟会把整个英伦三岛弄得沸沸扬扬。《每日邮报》、BBC(英国广播公司)等伦敦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在各自最重要的版面和时间,报道这位独闯英伦靠打工维持学业的青岛女孩。总部远在美国的英特尔公司慷慨地每年赞助她学费1.4万英镑。

1999年春节,中国驻英大使馆组织中国留学生联欢,毕业于青岛二中的大使首先走向甘泉,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你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父女情深:“爸爸,您别走啊!”

1981年,甘泉出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母亲刘松慧是普通工人,慈爱善良;父亲甘明德是工程师,早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他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小甘泉5岁时,父亲就开始用自行车载她去夜校学英语。她上课时,父亲就站在教室外面等着。常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市区栈桥一带星期天有英语角,甘明德每个星期天一大早都带女儿去参加。甘明德心中有一个愿望:女儿能出国留学,像许多国内著名科学家那样接受中西方的良好教育。

然而愿望还没实现,大难就降临到这位孜孜不倦培养女儿的慈父身上:1988年10月,甘明德被查出患有鼻咽癌。这不幸的消息差点儿把甘明德夫妇击倒了。那天他们夫妻相对无言,愣愣地呆在家里,不吃也不喝,直到下午5点眼看小甘泉快要放学回家了,他们才猛然醒悟应该拿出对策来。

“明德,鼻咽癌毕竟不像肝癌、胃癌那样麻烦,再说发现得还算早,只要好好治,应该可以治好的。”刘松慧努力挤出笑容安慰丈夫。“唉,泉泉还那么小,没爸的孩子太可怜了。我舍不得她呀!”甘明德哽咽着说。

是啊,小甘泉才7岁,尽管她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得多,但也难以承受这晴天霹雳啊!他们希望女儿的童年能有多一点儿快乐时光。于是商定:暂时不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她。

蒙在鼓里的甘泉快乐依然,她觉得父亲更爱自己了。她去上学,父亲会送她出门,她走出好远好远,父亲还怔怔地站在那里遥望;她做作业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甚至淘气的时候,父亲都无限关爱地看着她,仿佛总也看不够。甘泉那时还小,只知道父亲爱她,却不知道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沉浸在父爱中的她只有快乐,没有悲伤。甘明德呢,只要一见到女儿,那神色黯淡的眼睛就会变得明亮,即使父女俩一句话也不说。

1989年的一天,甘明德像往常一样用自行车载小甘泉去夜校,走到半路突然重重地栽倒在地。小甘泉吓坏了,赶快站起来去扶父亲,只见父亲脸色蜡黄蜡黄的难看极了,鼻子也出血了……甘明德强忍疼痛,努力挤出微笑站起来,扶起自行车,把女儿抱上车继续推她去学校。1990年5月,甘明德独自去上海检查病情,结果不出所料:癌细胞已扩散了。那天,9岁的小甘泉和母亲一块儿去码头接“出差回来”的父亲,轮船还未靠岸,她就看见父亲站在船头挥手。海风中的父亲是那么瘦弱,她真想扑过去抱着父亲大哭一场。回家的路上,甘明德一手牵着妻子,一手搂着女儿,不停地说上海之行的见闻。甘泉心不在焉地听着,勉强微笑着。快到家门口时,她终于忍不住抱着父亲放声大哭。甘明德夫妇吓得不知所措:“泉泉,你这是怎么啦?”小甘泉哽咽着说:“你们别骗我了,昨天妈妈接电话时说的话我全听到了。爸爸,我不能没有你呀……”直到许多年以后,坐在英国BBC电台直播问里接受记者采访时,18岁的甘泉讲起这一幕时还泣不成声。

9岁的小甘泉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再也不肯让父亲送她去夜校了:“爸爸,你在家歇着吧,我自己能行。我会认真学习的。”夏天,她忍着不吃一根冰棍儿。在她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爸爸需要许多钱治病,我少花一元钱,也许爸爸就能多活一天……”

甘明德的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刘松慧只好休长假照顾他。小甘泉很懂事,渐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没有父亲陪伴,地照样去学英语,回到家自己做饭、复习功课。

小甘泉小学毕业考初中的时候,父亲正躺在医院里,母亲天天呆在医院照顾他。懂事的小甘泉没有让父母过多操心,独自赴考。中午,小甘泉的舅舅不放心,前去看望小甘泉,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她出来。别的孩子都拥向校门,家长们忙着给孩子送吃送喝的。过了很久,甘泉才一个人从教室里出来,端着小玻璃杯,拿着两个馒头,静静地走到学校的茶水炉前接水喝。偌大的考场,只有小甘泉一个人是自己端着杯子去接白开水喝的。舅舅叫住小甘泉:“泉泉,你想吃什么?快说,舅舅给你买。”“舅舅,不用了,你不用在这等我了,考完了我会自己回去的。”说完,转身朝教室走左。望着甘泉瘦小的身影,舅舅强忍着眼泪心疼不已。这一年,甘泉以上海路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青岛市第九中学。1995年2月18日,正在英语班学习的甘泉被舅舅急急叫回家里。甘明德躺在床上快不行了,见到女儿,他吃力地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握得很紧很紧。甘泉意识到父亲将永远离开她了,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爸爸,你不能走!不能走!……”然而病魔无情,甘明德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甘泉和她的母亲。那年,小甘泉才14岁。

接下来的日子里,生存成了甘家母女俩的一大难题。刘松慧下岗后每月仅有补贴200元,这成了母女俩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和女儿的学业,没有什么特长的刘松慧每天烧盒饭拿到街上去卖。卖盒饭必须有各种经营许可证,但刘松慧没有,因而常常被执法者赶得到处跑,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卖,整箱盒饭就被没收了。有一次,她背着一箱盒饭到海水浴场卖,又被执法人员逮住了,执法人员二话不说,拿起一箱饭就走。在旁人眼里这一箱饭也许不值什么。但这是刘松慧和女儿的生计啊。刘松慧死死地抓住箱子不放,乞求道:“我丈夫去世了,孩子要上学,这可是我们母女的生活来源啊!”执法人员看她实在可怜,没有没收她的盒饭,只足罚她把整个海水浴场的垃圾收拾干净。这位坚强的母亲强忍着眼泪,在正午的阳光下弓着腰收拾垃圾……

看到母亲那么辛苦,甘泉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勤工俭学挣点钱。减轻母亲的担子。这时,她已经坚持学习英语近10年了,英语水平已经相当不错。甚至可以教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了,于是她到一家私立中学教英语。14岁的她,已体会到人生的艰难……

独闯英伦:“妈妈,这点苦算不

了什么。”

甘泉的勤奋和聪明引起了英国来的口语老师保罗的注意,这个热心的外教发现甘泉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与他练口语。总见她一个人静静地在教室里看书。得知甘泉的身世后,保罗十分感动,决定帮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一把。他主动给英国著名的萨默塞特郡布里顿女子中学写信推荐优秀学生甘泉,并主动为她提供经济担保。1996年下半年,甘泉以优异的托福成绩被布里顿女子中学大学预科班录取,井获得50%的奖学金(这是该校提供给学生的最高奖学金)。

女儿考出了国,对其他的家庭也许是天大的喜事,而甘泉的母亲却陷入了痛苦的抉择:让女儿去吧,虽说有50%的奖学金,但另一半怎么办呢?这笔钱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啊!再说,女儿还小,一个人去遥远的异国闯荡,也实在放心不下呀!不让女儿去吧,且不说不忍心伤了女儿的心,更不忍影响女儿的学业,让女儿留下终生遗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刘松慧独自流泪:女儿啊女儿,你为什么生在我们这个不幸的家里啊。左思右想之后,刘松慧不得不与女儿进行一场做母亲怎么也无法开门的谈话。刘松慧话未说完,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淌。懂事的甘泉明白母亲的心事,抱着母亲说:“妈妈,我可以去打工,我已经长大了,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你只要自己照颐好自己就行了。”刘松慧终于同意让她出国留学。

去北京签证那天,甘泉对陪同前去的莉莉阿姨说:“住旅店那么贵,咱们就在天安门武警岗哨那儿坐一个晚上吧,反正就一夜。”那天晚上,她们望着天安门周围的万家灯火和长安街上的来往车辆,相依相偎熬了一夜。甘泉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给妈妈争气。”回到家,甘泉很幽默地对妈妈说:“我和莉莉阿姨睡觉,旁边还有武警战士为我们站岗呢。”

甘泉要出发了,母亲泪水不断。大姨眼睛红红的,说:“泉泉,如果过不下去就回来。”甘泉安慰长辈们说:“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别担心。”话虽这么说,上飞机的那一刻,甘泉哭了,一种离家的飘泊感涌上她的心头。

在大不列颠岛,甘泉只有50%的奖学金,剩下的学费、一切生活费用都必须靠自己打工挣取。一周后,她在监护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帮人看孩子的活儿,每天下课后工作四小时。可是当保姆的钱远远不够用,她还想挣点钱给母亲寄回去,好让母亲有钱买邮票给她写信。于是甘泉又去一家餐馆打工——端盘子、招呼客人、洗碗。她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般超负荷运转,没几天,精明的老板发现她很能干,完全可以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辞退了另外三个英国学生,只留下甘泉一个人。

那段时间,甘泉的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回到宿舍只想倒头就睡,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想吃。但她明白,自己到英伦是学东西的,不是为了打工。甘泉把父亲的遗朋挂在墙上,每当累得想趴着睡一会儿的时候就抬头看看父亲,提起精神继续学习,12点以前睡觉对她来说简直是“奢侈”。

一天,甘泉下课后准备像往常一样去校外打工,一个同学叫住了她,说校长让她去一趟。甘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校长的办公室。慈祥的校长坐在办公桌后微笑着说:“我们决定把学校一部分教室、走廊以及厕所的打扫任务交给你,付给你的工资足够你生活和交学费了,你再也不用去校外打工了,你觉得怎么样?”

“真的?”甘泉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停地对校长说:“谢谢!谢谢!”当天,她就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让母亲更加放心。

尽管不用再出去打工了,但一个人打扫那么多教室和厕所,绝不是容易的事情。同学们放学后吹着口哨回家,可以去郊游,可以去参加舞会,而她每天上完课参加完课外活动后还必须扛着拖把、提着水桶去打扫卫生,一直要干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回自己的宿舍。

刚去英国的时候,一些从香港、台湾去的学生很瞧不起甘泉。这些孩子大多家境富裕,根本不用为生存发愁。有时甘泉正打扫卫生,他们从她面前走过,一边吹口哨一边故意把一些垃圾扔在她的面前让她扫。甘泉默默地扫着,一言不发。暗地里对自己说:“不要与他们比金钱,那没有意义,因为那是父母给的。要与他们比学习,那是自己创造的。”后来,一位香港去的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好奇地问:“甘泉,你为什么这么努力?”甘泉笑了笑,没有回答他。

再坚强的孩子也不是铁打的。一次,甘泉累病了——发高烧,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孤独感油然而生。如果在国内,母亲一定会给她煮姜汤、喂药送水。而此时,她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忍受病魔的折磨。泪水渐渐盈满她的眼眶,她擦干眼泪之后,对自己说:“虽然不能出去打工,但躺着学习总还可以的吧。”她怕母亲担心,在写给同学的信中说:“我不能躺下,我还有很多很多的功课,你们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我妈妈。”

刘松慧从女儿的同学手中读到这封信时不禁泪流满面。

圆梦剑桥:“我并不认为贫穷是可耻的。”

刚踏上英伦大地时,甘泉首先感受到自己在国内受教育的方法与英国完全不同,非常不适应。在国内,老师上完课后会给你布置作业,你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行了。而在英国,老师讲课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布置的作业也与书本内容毫无关联。例如,初到英国那一阵,因为“疯牛病”,欧盟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英国国内反响十分强烈,老师就给学生布置一篇作业,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甘泉一时觉得无所适从,在国内,她很少关注这些应是国家领导人才思考的问题。看到别的孩子都到图书馆查资料,甘泉也跟着去了。她第一次感到,图书馆的作用真大,可以查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一个星期之后,甘泉才勉勉强强把文章写好了。从此,甘泉经常去图书馆。

甘泉还发现,英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上生物课时,他们很快就能做成漂亮的生物标本。而她从不敢摸蝴蝶、毛毛虫之类的东西,也没有机会去摸。现在,她不得不壮着胆子笨手笨脚地去做这些动物标本。第一学期,甘泉费了许多功夫也只能使生物课刚刚及格。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甘泉更多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拓知识面,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实地学习。为了省钱和节约时间,她经常带两个面包,一泡就是一整天。她这样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加上以前在国内学的基础知识扎实,很快她就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参加全英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了金奖(这是英国政府为中学生设置的数学最高奖)。后来,甘泉和物理组的三位同学共同承担开发的一家直升机公司的工程技术试验方案,获得英国“浪峰”工程技术竞赛金奖,为布里顿女校大争颜面,学校因此破例给她高三年级100%的

奖学金。这在布里顿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甘泉心目中的楷模是牛津大学的13岁就拿到数学一级学士的数学奇才——劳伦斯。她把劳伦斯的照片摆在书桌上时刻激励自己。夜深人静时,通常只有甘泉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她的剑桥梦,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灯前一步步变成现实的。

在一封给母亲的信里,甘泉写道:“亲爱的妈妈,请不要为现在的短暂分离而难过,我们已经开始远离那一段命运,现在是黎明前的黑夜,但灿烂一点也不遥远。现在,没什么可哭泣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能坚持下去,你也能。”

1999年上半年,甘泉从布里顿中学毕业,她毅然报考了剑桥大学。她明白,报考剑桥大学,意味着不仅要与自己的英困同学竞争,还要与世界各地拔尖的优秀学生竞争。但她不怕,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去面试的前一夜,甘泉认认真真地打扫完学校的每个角落后回到宿舍已是晚上10点多了。她匆匆吃下几片面包,开始设想考官可能提出的问题。别人告诉她,剑桥大学的面试十分严格。这时,她多么希望父亲就站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泉泉,不用怕,爸爸跟你在一起。”可现在,她只能靠自己。那晚,她设想了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中果然有一个被考官提了出来。

这一年,布里顿女校有三个学生考上了牛津大学,但只有一个学生考上了剑桥大学,那就是甘泉。第一次走进世界名校剑桥大学,甘泉望着那透着历史沧桑的古老建筑,和那缠满建筑物的郁郁葱葱的藤萝,心里涌起难以抑制的激动:这就足自己魂牵梦萦的圣地啊,以前总觉得这是高不可攀的,如今,自己已真实地置身其中,成为了它的一员。她真想喊,真想叫,但她只是默默地围着大学的一幢哥特式建筑走了一圈又一圈;多年来的累和苦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她在心里默默念道:“爸爸,如果您泉下有知,您开心地笑吧!”

甘泉考上剑桥大学的消息首先引起了英国BBC电台的注意,他们无法相信,一个独自来英国半工半读的中国学生能考上连无数英国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全英最高学府,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他们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能如此坦然地面对贫困,而且坚强抗争。

在接受BBC电台采访时,甘泉说:“我并不认为贫穷是一件可耻的事。”

(李钊、陈霖摘自《家庭》200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甘泉明德女儿
支部联建润“甘泉”
谢明德
走近岭南大儒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