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胖孩子的忧郁倾向
2001-05-11华明玥
华明玥
赶超一直是个安静、明理,反应机智的小胖子,5岁时,身高1.25米,体重已经有25公斤,比同龄小朋友足足重了5套斤,他成了幼儿固老师的“开心果”,小朋友的“守护神”。那时的他对自己的胖从没什么不开心的。然而,进了小学,几乎一夜之间,胖成了他所有不如意的开始。超超忽然敌视好多人,谁说他胖,他就向谁吐口水。行为也变得怪异了,比如容易为小事沮丧,骨牌游戏一次没做成功就会痛哭流涕;跟同学的交往范围也大大缩小了,放学一回来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反反复复看自己3岁零5个月时拍的那张照片,那是超超成长过程中最瘦的时候——因为腹泻和随之而来的肺炎。
眼睁睁看着才7岁的赶超日渐忧郁、自卑和自闭,妈妈很是担心:这可怎么办?
大约在6岁前,儿童都会在无意识中悦纳自己的身体,不论过胖还是过瘦。而从6周岁起,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审美观的压力。胖孩子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从成人的议论中,他们懵懵懂懂地获知以下讯息:胖,是迟钝、缺乏灵巧性的;胖子叉懒又馋,被排斥在傻男美女的概念之外:胖子没有人爱,他不会成为父母的骄傲;胖子好像不够聪明,难以成为别人羡慕和尊敬的对象……
凡此种种,足以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忧郁起来。因此,除了极少数的超胖儿童,对于大多数超重10%-30%的儿童来说,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也许比如何健康地减肥更关键。
有对比分析数据表明,体重正常的儿童每周爱父母亲拥抱拍抚的次数为10—15次,“皮肤饥渴症”的发生率为20%左右;而体重超标10%以上的儿童每周被拥抱拍抚的次数为2-4次,“皮肤饥渴症”的发生率是86%。也就是说,因为长得高胖,父母已不再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了,孩子的不安全感由此而产生:因为胖,我被父母在情感上抛弃了。
逮一暗示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一部分孩子走向自闭白敛,使另一部分孩子走向破坏,通过破坏来发泄,来企图唤醒父母对他的关注。
从今天起,每天拥抱你家的胖孩子至少3次,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大多数肥胖儿童会认为胖就是迟钝。一个原本自信的孩子,上过一学期的体育课后,马上就遭遇了信心的滑铁卢——他以为他的笨拙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心还是手,无论是头脑还是身体。一些肥胖儿童成为学习和体育方面的后进者,与不断有人批评他的是巧性绝对有关。其实,事实证明,胖子头脑曼活、心灵手巧者多得是,只是与体重正常的儿童表现的领域不同,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没有敏捷的身材,但也许他有灵敏的耳朵或者手指?
体重超标的孩子较之同龄儿童,力量上普遍胜出一筹。奇怪的是,几乎没有一名肥胖儿童因此受到过父母的赞美,相反,他们获得的评价全是负面的,比如,“一身蛮力气有什么用?”这种评语显然加深了孩子的沮丧和忧郁。我们不妨来试试赞美,赞美孩子的力量和胸怀。一次孩童世界里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足以修复孩子的自卑,重拾破碎的自信。
那些郁郁豢欢的肥胖儿童,其父母往往自己先淹没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中。他们忧心忡忡,为孩子的远近谋划:远赴,操心他将来的就业和婚恋:近处,为他如何捱过周末的一次徒步远足而劳神。眼见父母都愁成这样,孩子能不为自己百般烦恼吗?理智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任何体重正常儿童所经历的活动,包括跳集体舞、远足、儿童体操等。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胖不是逃避的借口,虽然胖了一点,但你和其他孩子的权利是一样的,你们所能感受的生活的快乐也是一样的,只要你行动起来。
也许要多流点汗,要气喘吁吁,但毕竟孩子在快乐着,总比当一个阴郁的旁观者要好吧!
责任编辑: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