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理解,让琴声重新飞扬
2001-05-11唐宋
唐宋
在我家书房紧靠着窗户的那排书柜里,存放着一把幼儿小提琴。它比一般的小提琴要小许多,一根弦已经断了,多年不用,琴盒上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这是我儿子小明开始学习音乐的第一件行头,那时,他才3岁零4个月。
决定是我代他做的。从儿子在腹中孕育的那一天起,我就给他制订了许多伟大的计划,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天才儿童。学习音乐,自然是计划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孩子爸爸做事一向谨慎。他时而疑惑地说,“你觉得小明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吗?”时而又不无忧虑地说,“小提琴那玩意儿挺折腾人的,小明现在刚3岁出头,行吗?”听他尽说些丧气话,我真觉得怄气。不过,为了说服他,我还是搜罗了一大堆资料,结论是:3到5岁是开始音乐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做父母的,能眼睁睁地放过这天赐的良机吗?
我去书店为小明买来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磁带。每天早上,小明一睁开眼,就会听到屋子里弥漫着悦耳的叮咚之声;晚上睡觉时,伴他进入梦乡的,又是那舒缓悠扬的小夜曲。在热情的驱使下,我乐意而且习惯了为他准备这样的早晚课。
也许这样做本身并没有错,可我当时的心情太急躁、太功利了。我恨不得小明在6岁、8岁,最多10岁,就能站在正规的舞台上,潇潇洒洒地演奏出优美乐章。我不认为这样的要求有什么过分,莫扎特不就是童年的时候被他父亲发现的吗?
爱,一旦失去了理智,就成了一种狂热,一种虚荣。可惜我当时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请来的老师上课时,我都在一旁听着,费力地咀嚼着那些在我听来似懂非懂的陌生词儿。老师走后,我自然就成了小明的音乐老师。可最最荒唐的是,除了责任心外,音乐教师所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我却寥寥无几。音乐本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而我对小提琴发音的细微区别天生反应迟钝。但为了督促小明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我还是毫无顾忌地瞎指挥起来。要是小明耍心眼不想练琴,我会比他狡猾一百倍地哄他、骗他;如果他练琴时心不在焉,我就批评他,喝斥他,有时甚至还动手打他。这样的事情,今天想起来,仍令我感到羞愧难当。天地间竟有这样无知的母亲,居然妄想用暴力去铸造一个自由的灵魂!事实是,世界上再没有比包裹着自私的爱与愚昧无知的结合更为荒诞的事情了。这也许是我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小明的琴艺不仅没有任何进步,最后连兴趣也荡然无存了。看着他练琴时那副痛苦而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既心痛又着急。可我越是紧锣密鼓地加劲督促,他越是消极怠工。有一次,他居然在快要练琴时,一个人悄悄地溜进房间,将琴弦剪断了。这事过了很久,家里的阿姨才敢把真相说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反抗情绪有增无减。不知不觉地,这种抵触情绪像毒蛇的涎液一样,渐渐地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预感到了潜伏的危机。
在极度的痛苦中,我终于说服自己放弃这份苦涩而且沉重的爱,小明8岁那年,与他相伴了近5年的小提琴暂时离开了他生命的舞台……
时隔4年,小明念初中了。有一天从外面回来,我吃惊地看到,小明正站在书柜旁,对着那把尘封已久的小提琴左看右看,见我来了,他红着脸逃也似地离开了。我张了张嘴,想问他点什么,可终究没能开口。那小提琴始终像一把利刃,横在我心头,刺得我的心隐隐作痛。我跟孩子他爸说了这件事,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随他去吧。”
我可没那么潇洒,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我耐心地等待着。
那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的时候,我正在书房备课。听他乒乒乓乓地放下书包,然后就是出奇地安静。过了好一阵子,书房门开了。我抬起头,看到小明倚在门口,欲言又止地看着我。
踌躇良久,他终于开口了:“妈妈,我想继续学小提琴。”
这是几年来我一直期盼听到的话,可现在真从他嘴里说出来,我竟有点儿不相信:“你不是讨厌妈妈让你拉琴吗?”
他的脸涨得通红,可仍然鼓足勇气说:“我以前是讨厌过,连碰都不想碰它。可现在……我们班有个同学,小提琴拉得可好啦,听他拉琴真是一种享受。都怪我小时候不懂事。妈,你能原谅我,让我继续学琴吗?”
我心头一热,冲动地把儿子揽了过来。好久没有跟儿子这么亲热过了,他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那些一直憋在心里的话不禁脱口而出:“孩子,该请求原谅的不是你,是妈妈。你的话真让妈妈感到惭愧。你有勇气向妈妈道歉,可这么多年来,妈妈却始终没敢向你说一声对不起。孩子,你能原谅妈妈以前的粗暴吗?”
小明没说话,羞涩地冲着我笑了。我知道,搁在我们母子中间的那块坚冰完全化开了。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北京路的乐器行,选购了一把成人小提琴。打那以后,每个周末的上午,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会按时去星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老师的家里学习。这时的我,再也不用为他瞎张罗了。
当悠扬的琴声再度从书房里传来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音乐的精神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音乐决不会屈服于压迫和暴力,她永远都是一个自由意志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