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理智地消费
2001-05-10文武
文武
儿子今年8岁,是个典型的“马大哈”。在学校,文具、本子常常丢失;给他点钱去办事,明明钱抓在手里,不知不觉就不见了,你若责备他,他还一脸的无辜。但去年以来,儿子变了。因为他迷上了积卡——那种商家用来促销,附在干脆面里卖的图片。
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男孩子积烟盒子,女孩子积糖果纸,哪个不是乐此不疲。那些大人们看来百无一用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却不啻于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甚至能决定他们在小伙伴们中的地位、威信……将心比心,我决定在这件事上稍稍尊重孩子的意愿,有限制地给他一点买卡钱。
原以为过一段时间儿子的积卡热情自然会冷下来,哪知不久问题就来了:先是放学后在路上逗留的时间延长;后是整天跟同学比卡玩卡,无心向学;更严重的是他对钱的胃口越来越大,声称要一次性买回一箱干脆面,以便快速“达标”。面对这一局面,我赶紧调整“政策”,宣布今后只能奖励性地发放买卡钱,比如考试成绩优异,得到老师表扬,钢琴作业完成得好,或帮忙做家务等等。
“政策”实行后,优势显示出来的同时,也带出了它的弊病:儿子做家务整天跟我们讨价还价,拈轻怕重。比如开洗衣机这样的轻松事,虽然挣钱少儿子还是抢着干,但是往往边干边喊“拿钱来”。有时儿子白天上学我把衣服洗了,他回来就不高兴,说我不给他挣钱的机会。我告诉他挣钱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一个成天抱怨别人的人永远也不会有人给他挣钱的机会:至于拖地板这样的重活,报酬虽多儿子却不轻易干,即使干也是偷工减料,我们就附加了条检查不合格扣发工钱的规定…-就这样一点一点补充规定,同时也一点一点纠正孩子的坏毛病。渐渐地,儿子开始明白做事不容易,挣钱更不容易。
儿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且学得不错。寒假伊始,他张罗着要招几个学生教电脑,并自己定下了每小时5元课时费的标准。先是打电话给几个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谁知没有一个人响应。儿子没有气馁,又给我一位朋友打电话,鼓动阿姨送她家5岁的小弟弟来给自己当学生,还煞有介事地说:别人都要收5元每小时,看在你是我妈的朋友的面子上,我就只收你3元吧!”朋友很配合,认真地跟他“讨价还价”了一番,后来还果真送孩子到我家学电脑。那个下午,儿子“挣”了4元钱。阿姨郑重地告诉他:“你教学水平还要提高,还要多学本领。阿姨看你教得很认真,学费就照付了。”懂得了挣钱的艰辛,儿子丢钱丢东西的毛病渐渐少了: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儿子也由过去的浮躁变得沉稳起来。
今年春节,儿子得了2000多元利是钱。关于这笔钱的用途,我们母子早有商量。我给他两种选择:一种是以他的名字存入银行,存折由我保管,取钱必须先提出申请;另一种是存入“家庭银行”,给他高于银行1倍的利息,但必须由他自己设立账本算账,学费、校服等大的开支由家里支付,日常小钱必须自己掏。儿子选择了后者,并借此学会了百分比的算法。开学以来,儿子已支取了好几笔钱,当然也存入了一些:支援灾区捐款10元,带小表弟去游乐场4元,交学校饮水费20元,……而用来买干脆面仅1元;挣稿费30元,挣劳务费13.5元,……
儿子的消费观渐渐走向成熟。消费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教会孩子理智地消费,等于交给了孩子一大笔财富。
责任编辑: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