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缘

2001-04-29高万祥

人民教育 2001年1期
关键词:读书语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初雪过后的田野,你所选择的路,都将清晰地留下每一个脚印。”回顾自己45年的人生之路,读书、教书、著书,不可一日无书;书迷、书痴、书友,一切皆因书缘。然而,在提笔撰写本文的今天,一种关于书的强烈的情感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我永远记着那没有书的日子。

——题记

A 永遠记着那没有书的日子

在我人生记忆的底片上,留下的第一幅画面是:六七岁的我,每天放丫晚学,跨进门,扔掉书包便一屁股往门槛上一坐,倚着门框,抠着鼻子,眼呆呆地遥望那火红的夕阳慢慢西沉,带着饥饿乏力的我一起渐渐褪尽斑斓而消融在暮色之中。那是60年代初,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对于我的人生来说,这种情景,不是战争年代落日城头无力回天的壮士之悲,而是和平时期暮色苍茫、一息仅存的弱儿之苦。

于是,饿着肚子读完小学,在贫下中农讲师团的“工农业基础知识”为教科书的初中里毕业;又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叫喊声中结束了高中生活,时间是公元1973年1月。

因为父母是农民,更因为有所谓“复杂的社会关系”,我被打入了同龄人的另册。然而,在苦难的日子和艰苦的生活中,我朦胧而坚定地感到:社会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社会终究需要知识!直至今天,每每想起这一段思想经历,我总自鸣得意。于是,遥远的当一个作家的美梦,促使我在高中毕业后又自学苦读了6年。

教材是领袖著作,是鲁迅,是批林批孔、批《水浒》的材料。午间,四周一片寂静,我淌着汗水在读书、摘抄,写自认为是小说和散文的东西。知了一声声凄凉的伴奏,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田埂上,扁担是凳子,膝盖是桌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是接受本该属于我的基础文明的再教育,我自己也说不清。夏夜,我用棉花塞住耳朵,用长衣长裤和高统雨靴,抵挡住母亲的嘀咕,抵挡住纳凉人的骚扰和蚊虫的侵犯。读遍了能找到和买到的书,翻烂了《新华字典》,也写满了厚厚的儿大本笔记本。自己认为是“创作”的稿件,更是写了撕,撕了写,寄出而退回,退回又复寄出,心也苦闷,情也斓珊。然而,在“大学还是要办”的年代,最使我痛苦的还是:虽有强烈的读大学的愿望,却敢想而不敢言!人家有贫下中农推荐,有红色家庭和革命干部为背景,我却一无所有,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我永远记着那不能读书的痛苦的日子。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做代课教师的“流浪”生活。3年间,我辗转于本乡的10多所中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讲台我都站过。我无意下水,却学会了游泳,心本无期,却爱上了教书这一职业,爱上了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渴求知识的孩童。我和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年轻,尽管许多学校都要把我长期留下,而我却始终不能取得当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不能固定在一校。我只能一个一个学校的“打游击”,心也茫茫,意也茫茫。我自觉一无所有,我惟一拥有的只有我的坚持精神。

终于盼来了历史性的转折。1978年,我以全公社最高分的成绩跨进了江苏师院中文系的课堂,跨进了我心目中辉煌的殿堂。此前,我的高考志愿栏里,清一色填的全是师院中文系:我太爱文学了,我太想有一个正式的教书职业了!

犹如饥饿者扑在面包上,我全身心地扑在书籍上。东吴园4年,焚膏继晷,孜孜以求。虽然时有“臭教师”、“烂教师”等不满之声乱耳,我却专心致志发愤努力读书。不敢说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但可以说是一个最勤奋的学生,因为我渴望教书,渴望当一名作家,因为我永远记着那没有书的日子。4年,不敢有半点懈怠的4年,在宿舍—饭厅—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上转瞬即逝。眼看作家当不成了,当一名教师也心满意足。这也是我曾经苦苦追求的职业。在离开母校那一天,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几位同学室友,把教室和宿舍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感谢给了我新的生命和新的生活的大学母校,我以这种特殊的“告别礼物”献给母校。

分配决定了,到中学教书。在离开大学的那一阵子,我满脑子只有一句话——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B 好书做伴亦为缘

时时记着那没有书的日子和没有书的痛苦,它们成了我人生历程中一天也不断流淌的潺潺的小溪,时时充实着我思想的江河。

实实在在地说,书报杂志是我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真不能想像,要是没有它们,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情形?或者说,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了书报杂志会是怎样一个世界,怎样一种生活?

读报是每日的必修课。除公费订的10余种天天必需浏览的日报外,我还自费订了好几种报纸。通常的读法是三部曲:先是一张张报纸一个个版面翻一遍,看看标题,筛选出吸引我愿做精读的文章。第二步是细读这些挑选出来的文章,并做些圈划评点。第三步是将有价值的文章做剪贴保留。比如我崇敬的余秋雨和我的朋友吴非两人的文章每见必收。读报的同时是读杂志,《人民教育》、《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研究》、《教育参考》、《随笔》等最为喜欢。每当新一期发来,我总爱不释手,摩挲再三,急急乎先走马观花般地做一披览,然后是确定重点,等稍微空闲后再静心详读。有价值的佳作资料还做复印,以便剪贴归类收藏。

我读书的范围较广较杂。因为我相信知识不存在严格分类,凡艺术也总是相通的。教育的艺术、管理的艺术、领导的艺术往往相辅相生,触类旁通。因此,除文学和语文教学以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科学、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也广泛涉猎阅读。

面对学生,面对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知识信息的爆炸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我时时有将被掏空的感觉。因此,我努力充实自己,而读书正是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最好办法口我读得最多的是文学,当然,已不是学生时代为成绩、为功利而读了。我觉得我之所以钟情于文学,是因为她能丰富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的审美能力。我爱文学,特别爱诗歌。从屈原、李白到莎士比亚和普希金,从郭小川、舒婷到裴多菲和雪莱,自大学和大学以来,不知读了、写了、抄了、背了多少古诗、今诗和洋诗。诗,滋润了我的爱心,培育了我的正义之心和批判情怀。我感谢文学、感谢诗歌给了我诗意般的人生和追求。我把即将杀青问世的语文教学专著,定名为《语文的诗意》。在我看来,诗的本质是创造,“语文的诗意”便是语文的创造口语文要奏响学生心中诗的琴弦,使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创造,这三根支柱是语文学科也是学生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种诗”的人。让学生富有诗意地栖息,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也是我的人生和社会理想。

工作以来,读书、购书的热情依然不减。且随着好书日多、公务心事日烦而爱书弥甚。我的所在地书店图书的品种少,档次低,于是近年先后和京、沪、浙等地建立了邮购联系口教育科学出版社、北大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东方书林》、《万圣书目》以及一些报纸的读书专栏,如《读书乐》、《开卷》、《书友》等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和读书购书的向导。凡我喜欢或感到应该读、應该买的书,能及时收罗,便乐不可支。每买回一本好书,便觉得是自己给自己送了一份心爱的礼物。

读书能帮助人思考。思考是读书的必然延伸和深化,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读书更能给人力量。通过大量阅读思考,我更坚定了生活化作文教改的实践方向。我的“作文餐厅”建设小有成效,自鸣得意也深感不足。《我行,你也行》、《作文大课堂:社会一学校一生活》、《让作文成为培育智慧的生命活动》、《作文教学要注重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等70多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正是我思考的结晶。通过大量阅读思考实践,我史加洞悉了学校管理之道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做一个真正的校长》、《在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教育市场:呼唤师资的流动优化》等20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便是我的思考和呼吁。我的文章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也使我有机会结识了全国各地许多的朋友。1999年暑假,我去黑龙江参加一个全国性的语文学术会议。当我刚刚站在黑龙江省委党校会议报到处的时候,突然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冲着我说:“你姓高,叫高万祥吧?”惊讶之余听他介绍说,他是黑龙江省某地农村的一位语文老师,因为常在杂志上读我的文章且看到过我的照片,所以一下子把我认出来了。望着他那认真又有些虔诚的样子,我油然而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

在自己读书的同时,我也在学校大兴学习读书之风,努力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养。我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读书的习惯。学校应该是读书的地方。有了书,并且师生都喜爱读书,这种地方才是真正的学校。近年来,我推荐并统一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几十种教育名著,发放给全校老师。我要求老师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以2000年为例,全校教师自费订一阅报刊人均3.5份,人均费用148元。40岁以内青年教师125人,有120人订了报刊,而且92%以上都订了一份以上学科专业的报刊。我觉得,以读书为标志的精神生活的消费指数和人的生存发展质量是成正比的。校长的追求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最大的成功,而让每一位老师成为我的“书友”,也许正是实现这种追求的最好的渠道和方法。因为我坚信,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都是用书籍建筑起来的。

工作18年,转眼已过不惑之年。有幸生当逢时有好书做伴,我不敢奢望自己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但我能自豪地说我永远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和校长。生命的河流奔向了教改的大海,美丽的青春因为读书、思考、实践而更加辉煌。我常想,从“不读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天子,再到满腹经纶的毛泽东和江泽民,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有读书传统的国家。知书达理,聪明能干,一直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教育工作者,我们能有愧于这个书的大国,有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有愧于这个神圣的岗位和称号吗?

至少,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再品尝那没有书的痛苦了。

C 有追求就永远年轻

18年来,我既有繁重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有教导处、教研组或现在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重担,但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从未放松进修学习,我在不断充实自已、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对自己约法三章:节假日不休息,每晚坚持读书、办公不落空,社交应酬控制时间不浪费。平时,我每天工作时间总在12小时以上,星期天、节假日基本上都用在工作和读书上,有时春节期间也用来读书或写作。前几年春节,我把爱人和孩子安排去父母或岳丈家过年,自己躲在家里写作。整整数日足不出户,以方便面充饥,效率极高。我一卜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断购书、读书,不断积累资料口如今,个人藏书5000册,剪报20本,资料卡片3抽屉,这些都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成了我搞好语文教改和学校管理的动力源和信息库。

从教以来,工作有了些成绩,学生、同事、上级以及熟悉不熟悉的许多朋友,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荣誉。我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首届名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您教了我一年半的语文,我对那段日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进入大学,没有语文课了,使我更加想念高中时的语文课。如果有可能,我愿再去听您的课。我是您学生中的一个,虽然我不是最出色的,但愿我们的师生情谊天长地久。”这是九八届高三(1)班仇迎春同学从南京医科大学寄给我的贺卡赠言。从高一到高二第一学期,我上他们班的课,想不到他至今还深深地想念着我。这种师生情谊,这种精神享受,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最大动力。

九五届高中毕业的沈冰同学,从新加坡回来度假口师生相聚,海阔天空,其言无究,其乐无比。她在高一时,我只教了她一个学期,因为那年的春节以后,学校安排我去顶一位高三老师的课了。然而,师生情谊却日久弥深。中学里,作为校学生会主席、中共预备党员、校女篮队长,她书写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辉煌一页,毕业时被浙江大学保送录取。读大学刚一个月,她又被原国家教委选送到新加坡留学,被“联合培养”去了。值得骄傲的是,校园选举一年一度的最优秀学生,第一年,她一人就独揽了全部4个奖项中的3项——皇后奖、形体奖和综合水平奖。去年回国度假,她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办公室看书聊天。她说,我虽然学了经济,但其实对文学对新闻很着迷,对影视文化特感兴趣。在新加坡我见到过靳羽西,并且和她攀谈了好长时间,好羡慕她哦!我说,将来你能赶上或超过她,赶上或超过倪萍、杨澜!她笑笑,不做回答。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日子里,又传来了她的喜讯。在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选拔赛中,作为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她以总分第二的骄人成绩脱颖而出。我向她打电话祝贺说,“现在,你离杨澜、倪萍只一步之遥了。”她在电话中说:“高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给我的鼓励和帮助……”她说得很真挚恳切。作为教师,能得沈冰这等英才而教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口

有这种情感滋润的人是幸福的,有这种情感收获的人就永远有事业的追求。

如今,人到中年,为人夫,为人父;上有老,下有小,在学校里又领导着1500名师生,我时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口特别是2000年9月,易地新建的张家港高级中学落成开办以后,拥有全国一流的校舍建筑和校园环境,拥有国内领先的高科技教育设施装备,拥有全国招聘、海纳百川一般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校长、书记,我深感自己贵任重于泰山。年轻时无法想象和体验到的责任意识时时提醒自己:懈怠不得啊!

我感到自己成熟多了,对家庭、对单位、对人生和事业的责任意识日益强烈。“热烈而宁静,执著而淡泊”这种认真和接受的生活态度的形成与稳定,做事要认真,做人要随和宽容大度的严格自律,使我感到了人生的厚实和生活的美好。有人说,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三十上下到四十几岁的这一二十年,然而,我要把这最美好的时光延续到四十几、五十几乃至六十、七十。生命的退化不是从生理开始,而是从心理和精神开始的。我一直记着刘墉讲的两个故事:如果在冰天雪地历险,凡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人,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他不再走动时体温迅速降低跟着就是被冻死:如果徒步穿越沙漠,惟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我一直把自己目前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处境,看成是冰天历险和穿越沙漠:我不能停下!

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着儿时在暮色苍茫中坐在门槛上的镜头。

我的记忆里,永远忘不了长大后读书、教书、著书的快乐时光。

猜你喜欢

读书语文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语文俱乐部
读书为了什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