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阳光洒满心田

2001-04-29梁伟国余慧娟任国平

人民教育 2001年1期
关键词:小敏石家庄市试卷

梁伟国 余慧娟 任国平

五年前,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专门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开展了“百所学校、千名教师、万名学生”调查。面对收回的问卷,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还是校长和教师,都感到了些许的意外与尴尬:

——在“最讨厌的人是谁”一栏内,有的学生填写的是妈妈”;有的填写的是班主任”。

——在“最苦恼的事”一栏,许多学生填写的是找不到知心朋友”;有一个女生,画了一只小狗,名字叫“花花”,下面注的是花花是我的惟一知心朋友”。

——在最希望的事”一栏,有学生填写的是“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

调查中发现,约有32%的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也就是说中小学生中有1/3的人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焦虑、偏执、自卑、孤僻、心胸狭隘、抑郁多疑,从而造成厌学、逃学、敌对、人际关系不适,甚至产生出走、轻生等后果。

新时期的中小学学生究竟怎么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对学生真的了解吗?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和分析,石家庄市教委把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大致归为三类:一是学习压力过重;二是人际交往不适;三是自我意识失衡——这三类问题占了全部问题的90%以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合群、有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的心理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从1995年开始,针对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出现的问题,石家庄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篇特别报道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记者对文中学生的姓名做了处理。

1.“考试,小CASE(小意思)!

在中小学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考试焦虑。有一些学生存在恐考症”,每到考试便“生病”,考试过后,就一切正常;也有一些很优秀的学生,高考过后竟然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如何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各个中小学校都在探索的问题。这里跟踪记录的就是石家庄市九中某班一场特殊的考试心理体验过程。

这天下午,27名有考试焦虑反应的学生与3名配合者”被告知下节课将去xx教室参加一个考试。

当第一个学生走进考场时,却发现心理辅导老师刘猛坐在里面(录音机里正放着轻音乐),老师微笑着示意學生对号入座。

(有一些学生的紧张程度开始降低,但有紧张表现的仍在半数以上。)

(学生完全到齐半分钟后,音乐停了。)

老师说:这是一次模拟考场训练,是一次透明的考试。通过这次考试,我们可以体验自己、他人和监考老师的各种感受,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大家要坚信,‘我这次考试的成绩,应该符合‘我自己的实际水平,而不是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如果前一段时间‘我学得不是太好,那么这次考试,‘我就不应该考得太好,只有骗子才希望不劳而获呢,只有傻瓜才会希望天上掉馅饼,而‘我只想表现‘我真实的水平。

“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一阶段你的学习情况,想想你大概学会了百分之多少?”

(半分钟后)

“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学习的实际情况预测一下这次考试将会取得的成绩,不要考虑名次,是70分,50分还是30分?没关系,你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

(发下试卷后,由于是特制试卷,为多科混合,题型类似普通试卷,题量为普通试卷的三分之一;难度不同,有难度偏高的题。有学生开始紧张。)

(5分钟后)

“好,同学们停下来,请问有什么感觉?”

“有点难。”

“不会答的很多。”

“有点紧张。”

“下面请同学们数一下,不会做的题大概有多少。”

(有一部分同学报出数目。)

“你们看,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题目难而感到紧张,因为其他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此时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降低预定成绩。我们的结论就是答对会做的题目,就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目标,还有必要紧张吗?请同学们大声回答。”

“没有必要。”

(3分钟后)

“好,大家停下来,请问第三题谁不会做,请举手。”

(有不少同学举手。)

“你看,你不会的问题很多同学也不会。还有必要紧张吗?下面大家继续做题。”心理老师认为,这种类型的学生显示性、敢为性强,但稳定性、坚持性不足,自控能力差。建议任课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一次在外语课上,他记单词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别人,老师马上进行表扬。课后,同学们也都围着他向他请教速记的诀窍,热烈的场面使他脸色绯红,第一次说出其他方面我也要向大家学习”的话。在教师的精心教育之下,这个学生渐渐由狂躁变得踏实了,当然其中也有从反复到变得自觉的过程。

学校的校长江佑介绍说:“我们非常关注智商较高,但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并做分类建档跟踪,开展心理会谈。

“在此过程中,我们先后对3600多名学生的心理陈述进行了认真分析,摸准了90%的学生心理上的主要困惑与学习有关。共性的问题有四个:(1)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缺乏竞争意识,或者有目标但目标不高的占53.2%;(2)学习自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的占48.7%;(3)专注水平低,有的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占50%;(4)有25%的学生因过度紧张和焦虑使聪明才智受到抑制。”

对这些问题,二十八中摸索出了一些相应有效的干预对策,比如在学习活动中,约有40%的学生上课有时走神,很多学生边看电视边听音乐边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时往往忍不住与周围同学说话;约有10%的学生上课经常走神,听课不认真,部分作业做不出。久而久之,学习就落后了。这其实就是有意注意的发展速度与课业深度的要求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导致许多智力并不低的学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此外,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即自觉性高、幼稚期短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就好。学校通过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态度和责任感,提供有效的克服分散注意的方法来提高有意注意,通过从初一开始开设心理活动课和学习指导课,帮助学生更早地度过幼稚期。

几年来,二十八中学还开展了无人监考、无批评日等活动,使学生的自控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我们走访的石家庄市的中小学校,老师们探索出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性学习的策略、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多方面的科学学习方法。如二十三中、四十二中、热电厂学校等,都开展了学生学习心理测试、建档以及高效率学习实验工作。谈南路小学从体育训练入手,让学生手持球拍往墙上推打乒乓球,从开始的几个,到后来几十个、几百个、近千个,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专一性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矫正了好多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是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的黄金时期能够轻松而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1.一堂“情境教学”课

某野营基地,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一群学生穿着迷彩服,无精打采地坐在小凳子上,望着远处另一组的同学发呆,那边正热火朝天地享用热腾腾的饭菜呢。

这是一段沉默的煎熬。

菜都洗好了,但他们谁也不愿意去扒那脏兮兮的泥土做土灶。

蓓蓓尤其不乐意,她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惟一的掌上明珠,家里条件好着呢,平常衣服都是特别干净的,手上从不带脏,跟同学也很少说话,怎么能遭这罪呀!

不过,一阵阵袭来的饥饿感真不好受。麻烦的是,同组的其他同学也都是平常不大愿搭理人的。

大家干坐了很久,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干脆一股脑儿坐在地上,拿着小铲子开始刨土。陆陆续续的又有一些人极不情愿地加入进来。

当柴火开始旺起来,菜呲呲地下锅的时候,大家最初来野营的热情又开始燃了起来,你拿盐,我放调料,一阵忙乱,平日的傲气全没了。蓓蓓居然亲自给大家煮熟了米饭。

这时候,老师走过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跟老师讲述刚才的故事,他们哪里知道,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的心理历程啊!

为孩子们创造环境,让他们幼稚的心去感受,去领悟,慢慢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是石家庄市各个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从一个到六十个

小敏是谈南路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腿有先天性残疾,走路不太利索。在她六岁的时候,母亲病逝,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小敏却背负上了日益沉重的心理负担。

她性格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稚嫩的小脸上过早地笼罩了一层愁云,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

班主任彭玉贤老师在了解小敏的情况之后,觉得应该在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帮助。

谈南路小学每学期都要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分年级的活动对抗赛,三年级的比赛内容是跳绳。在班级动员会上,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出谋划策……

“这次我们一定要胜过(2)班,上次就让他们险胜。”

“对,我们应该在课间活动时间勤练习。”

“我们的平均成绩是连跳100多个,小敏同学却一次都跳不过去,为了我们班的集体荣誉,是不是不要让她报名了……”

小敏满脸通红,头埋得很低,限不得在地上挖个洞躲进去。

彭老师知道,小敏在起跳的时候非常吃力,在跳绳“扫地”的时候她却跳不起来,至多只能过一次,根本做不到连续起跳。但她更清楚,被视为局外人”对于小敏意味着什么,她幼小的心灵多么需要温暖啊……

“一个也是一分!”彭老师的话掷地有声,非常果决。同学们,小敏是我们班的一员,不可分割的一员……”

小敏微微地抬起头来。

离对抗赛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各班都在课余时间加紧练习。小敏也加入到练习队伍中。跳绳甩来的时候,她使出浑身的气力向上跳!

“1个,2个,3个……”同学们热情地为她鼓掌。

每增加一个,小敏都显得那样吃力,但她的小脸上却流露出了发自内心深处的笑意!

对抗赛那天,小敏发挥了超乎寻常的水平。

“1个、2个、3个……60个!”

同学们紧紧地握住小敏的手,温暖在流淌,真情在传递,小敏的脸上乐开了花!

小敏的家长特意到学校告诉彭老师,小敏像变了一个人,爱活动了,能吃饭了,体重增加了。

彭老师说,现在的小敏也变得合群了,课余可以看到她和别的同学一起携手交谈。小敏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呢!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講,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从学生的角度讲,良好的自尊心是在成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学生得到同学的接纳和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的自尊、自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了,他们才会更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才会驱逐不时袭来的心灵阴云。

3.青苹果能摘吗?

转眼升入初二,学生们又长高了,进入了青春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然而,青春的萌动和随之而来的困惑又悄悄地撞击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茫然失措……

面对班长苗朴的周记,四十三中班主任蔡景素老师感到有些意外。

在周记第一页上反复地写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的心海。”在第二页又用大字写着一句:“我真痛苦!”

蔡老师正在沉思,历史老师又来反映:历史课上,苗朴一会儿用迷蒙的眼神扫一眼邻桌的文艺委员小薇,一会儿又发呆走神……”

蔡老师心想,对这件事绝不能强制性地下禁令,而需要耐心地“疏导”……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老师,您有时间吗?”苗朴带着一脸忧郁进了办公室。

“有时间,有事找老师商量吗?”

“我——我——”他捏了一下手指,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我心里很烦。听不好课,睡不好觉,痛苦极了!”

“老师可以帮助你吗?”

“我——,有一个人,我真想和她接近,但又……您说我能跟她交个朋友吗?”苗朴吞吞吐吐。

“指女朋友?”蔡老师没有看他,随意”地说。

“您怎么知道?”他把头垂得很低。

“她同意吗?”

“不,她不知道,我不敢说。她学习那么棒,唱起歌来就像杨钰莹,笑起来那么甜……您看,我……”他结结巴巴,面色通红。

蔡老师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并告诉他像他们这样的年龄对出众的异性产生好感本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失去理智,走入早恋的误区,就会影响学习,也不利于身心发展。

“老师,您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由自主,唉——”他又脸红地低下了头。

“换个角度谈”,蔡老师望着窗外刚落了花的苹果树。喜欢吃苹果吗?”

“喜欢。”他有些诧异。

“为什么?”

“汁多味甜,营养丰富,而且……”他顿了一下,红红的苹果挂在枝头,掩映在绿叶之中,很是诱人。”

“那你说这么诱人的苹果是什么时候的?”

“当然是秋天!”他似乎有些奇怪地说。

“在春天,三四月间,刚刚谢了花的一颗颗小青苹果,也很诱人,假如摘一个尝尝,会是什么味道?”

“又苦又涩!”苗朴不由自主地咧了一下嘴。他又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老师,我懂了……”

1.勇敢迈出一步,“门槛”轰然倒下。

你也许不敢相信,老师的一句话就从此改变了一个学生十几年的性格缺陷。

九中142班,一个下午。

刘莉老师在给大家发语文试卷,正好发到张小兵那里,试卷没有了。

刘老师注意了一下,这是个平常见了老师贴墙走、在人多时候不敢说话的男生。

“你自己到隔壁班去要一张吧!他们有多余的试卷。”老师非常和蔼地对他说。

他出去了,两节课的考试时间,中间下课铃响了,接着上课铃又响了,他还没有回来。

刘老师没有出去看,她一直坐在教室里等他。

终于,就在放学的铃声都快响了的时候,他拿着试卷跑到老师跟前,激动地说:“老师,我要到了。你知道吗?我……”

原来,他在隔壁班门口一直徘徊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不敢进那个门,不敢去碰那众目睽睽的目光。这期间,自己班上一位女生交完试卷出来,看见他还站在隔壁班外面:哎,你怎么还没要到一张试卷呀?”“我,我不敢进去。”这有什么好害怕的,真窝囊!我帮你要去。”她径直走进去,一会儿,她便出来了,将试卷塞给他:榭谢我吧!”说完得意地走了。他忽然感到一种莫大的侮辱,立即将手中的试卷撕了个粉碎,扔进垃圾箱,然后大步地走进了那个门,一直走到讲台前,对着老师和同学大声说:“大家好,我是142班的张小兵,我少一张试卷,你们能给我一张吗,谢谢!”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多年来一直高高架起的怯众门槛,就这样在一瞬间轻松跨过。但是老师是最懂他们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像孩子的眼睛那样捕捉到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也没有人比他们的心理更加敏感。老师们知道只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才能促使一个人去积极进取,不懈奋斗,直至取得成功。

性格的形成与改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微的过程,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学校里,在老师面前总能给予它最灿烂的阳光,让开朗、勇敢、坚强伴着学生成长。

2.优秀生的烦恼

崔茜,三十八中初二年级学生,14岁,修长的身材,白哲的面庞,鹅蛋脸型,大大的眼睛似乎会说话,闪烁着聪慧,一头乌黑的头发被整齐地束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马尾”——处处透露出灵气和秀美。

这天下午,她走进了范椒冬老师的心理咨询室。

“范老师好!我这是第二次来和您聊天了……”礼貌而自信。

范老师已经知道崔茜同学的一些情况,她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整日生活在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一片赞誉声中。

这样的学生也会有心理“问题”吗?

“我从小到现在一直有个烦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烦恼越来越觉得沉重,让我心神不宁。”说话的时候,她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但显得并不太自然。

“无论在上下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里,我总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盯着我看,使我很不自然,很拘束,有时还会很尴尬……我真的很烦,不知道該怎么办。”

范老师心里很清楚,其实这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表现——属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的偏颇,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日益增强,但是,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现象上,造成的一些困惑却又不知如何去对待。

“你注视过别人吗?”

“是的。”

“那你想一想,在你注视别人的时候是什么样一种心态呢?”

“羡慕,喜欢。”她不加犹豫地说。

“那你认为别人在看你时是什么心态?”

“也是羡慕、喜欢吧。”

“那么,这不正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为什么要烦恼呢?只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是由外表现象引发的,对于中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修养内在的美,使别人投来的目光转化为理解、佩服、尊重,而且在别人的目光里要让自己更加优秀。在人的交往过程中,有直接的共处交往,也有无声的眼光交流。要以平常的心态正视别人的目光,要以坦然的心态迎接别人的目光……”

范老师告诉记者,那次交谈非常深入。最后,崔茜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不舍地离开了咨询室。

后来,崔茜又来过一次心理咨询室,不过只说了一句话:“衷心感谢您!范老师!”

3.快乐永相随

记者坐在石家庄市十一中初三(3)班的教室后头,与学生们一起上了一节心理活动课——快乐永相随”。

U字型排列的座位,老师很年轻,圆圆的脸,还扎着羊角辫,不小b就会把她当学生,笑起来自然、恬静。

站在学生中间,老师开始描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情绪特别容易激动,比如有的女同学经常这样(做照镜子动作):呀,怎么又长了一颗青春痘!(同学笑)也可能会为此噘半天的嘴。再比如,妈妈给买了一双旱冰鞋,太好了!(欣喜若狂的样子)”(同学点头)

“你们情绪激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我政治考试没考好,很不高兴,真想把卷子揉了。”

“我有一天见车子丢了,特别高兴地告诉父母。父亲说,车没丢,他把它放车棚里了。”(全班笑)

“你听了什么感受?”

“我觉得很遗憾:真可惜,买不成新自行车了。”(师生大笑)

“我有一张照得不好的照片被同学看见了,心里非常忐忑不安。”

“这些情绪都很正常,但是不能让他们持续下去,因为古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班谁总是乐呵呵的?”

“刘林。”(同学齐声说)

“那请他起来给大家讲讲快乐的秘诀好吗?”

刘林讲了他的故事。

“大家想想老师也有很多不快乐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微笑呢?

(学生摇头。)

“老师快乐的秘诀就在于写日记。遇到不快乐的事,老师总是翻开日记本,把所有的抱怨都写在上面,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我相信大家可能都有很多很好的办法,同学们自己交流一下。”

(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了5分钟。)

“大家有了什么好方法吗?”

“我要不高兴了,就吃东西,或者睡一觉起来就忘了。”(同学、老师笑)

“我就去逛街,大声唱歌。”

“哦?唱什么歌,能给大家唱一遍吗?”

(该同学唱爱相随》,大家鼓掌。)

“我就去狠狠地打篮球。”

“温彬生气的时候大家可千万别跟他玩球啊!”(老师笑,同学笑)

这时一瘦高个男生站起来。(男生文质彬彬的样子。)

“我们来听听咱班脾气最好的同学李文的办法是什么?他可是经常给咱们做班级劳动的好同学。”(老师做请状,示意大家安静。)

“我一生气就拼命地干活。”(同学笑开了花)

“啊,我们知道了,以后要想让李文干活,惹他生气就行了。”(大家友好地笑。)

“好,大家说的这些方法都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要适度掌握好。一会儿我还会教大家更多的方法。刚才谈的是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应该怎么办。要是遇到高兴的事呢?

“我就亲眼看见有同学,妈妈给买了一双旱冰鞋,上学路上一路欢歌笑语,看见同学抱着就亲,见了老师就拉着老师的手不放,上课铃响了,还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同学们点点头)遇到高兴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怎么样?”

“自我控制。”

“对,我们都是初中生了,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自我控制。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自我控制情绪法、合理发泄情绪法和注意力转移法……”

学生们在课上所体验与感悟的效果,来自自然的情境,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社会上生存,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教师能够教给学生调节不健康情绪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抚平心理波折,做一个永远快乐的人。

透過这一个个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细致……在石家庄的日子里,记者无时无刻不被这样一个个循循善诱、如沐春风的小故事感染着。

五年探索,五年实践,石家庄市的校长、教师及学生家长尝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甜头:

校长、教师们反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育切入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后,老师们能够切实贯彻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家长们反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突出变化是懂事了,知道谦让了。”他们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必要尽快进入家庭。

社会对此的反映是,现在的学生变化是“三多三少”:遇到磨擦谦让的多了,争吵的少了;处理纠纷,责已的多了,责人的少了;见到争吵劝的多了,看的少了。校风、校纪、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润物无声万木春”,在石家庄市的许多学校,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日益变得健康、亮丽起来……

猜你喜欢

小敏石家庄市试卷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一颗珍珠的自述
A letter to the young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