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一方创造的天地
2001-04-28赵殿福
赵殿福
[编者按]肇东七中创建于1975年,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从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出发,为建设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创建了“研训一体化”的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从而拉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被确立为黑龙江省“示范初中”。本文特别关注该校在创新教育培训中的四个方面的“转变”。
由知识单科加深向多科拓展转变
广博的知识修养,是智慧之花盛开的沃土,特别是在当今各学科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下,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要能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集学科知识、实践知识、教育理论、创造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知识于一身的通才型和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一培训目标,该校采用了菜单式培训方式,开列了近50个菜单,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再精选骨干教师参加提高培训,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现代教育技能的提高。现在,教师不仅掌握了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向专业领域以外拓展,掌握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努力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使之融入教学过程中。
由知识更新向能力增长转变
学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计算机知识和辅助教学作为突破口,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培养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特别注重分析、处理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把在职进修、脱产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技能,并给教师提供学习、工作的场所和独立工作的自由,提高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各科专业活动室的利用率,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知识进修向研修结合转变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采取“教师研修”的培训方式,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促进教师由业务型向科研型转变。
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年必须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教改实验,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上一节观摩课,设计一节教改课。在研究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把学习教育理论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加强教育科研,来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经验,用心用脑研究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探求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全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科研方法,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将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将科学理论和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既提高工作业绩又提高自身素质,一批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
由单纯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变演员为导演,使教与学和谐发展。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智能的培养和“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象,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更要教给学生获取创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将创新教育落实于课堂之中,提出了“五创新”:
(1)教学内容创新——改变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及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內容,教给学生全新的知识。
(2)教学环节创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想方设法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主动地探究新知识。
(3)教学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大胆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励学生创新。
(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技术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知识难点,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5)考试方法创新——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