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顶山风姿一览

2001-03-27

知识窗 2001年2期
关键词:九鼎恶龙岷江

曹 弘

20世纪70年代流传的一首歌曲《九顶山上红旗飘》,在我心中留下了“九顶山”这么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山名。若干年后的今天,因赴川西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风创作,我在茂县境内终于得以仰望高入云端的九顶山雄姿神采!

自阿坝州采风揽胜返回成都的途中,夜宿阿坝州茂县。清晨6点钟起床后,推开窗户一看,又是一个金秋的大好晴天。极目远眺,岷江峡谷两岸的群山之间,瞬息万变的烟云,令人心旷神怡。赶紧挎上相机,唤起同室一道,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出下榻的宾馆,直奔四处无遮无挡的岷江大桥上,去抓拍那清晨美妙的霞光、日出和那变幻莫测的云海、雾霭。

在岷江大桥上,我用镜头刻意搜录那一组组、一幅幅优美动人,仿佛如流动的音诗和画卷般的高原自然风光。当我向路人打听那山之名时,当地老乡不无自豪地争相告诉我,那最高、最好看的一座山就是九顶山。你们听说过没有?哦!原来早已驰史中外,久久刻在心田中的“九顶山”就近在眼前!乍听此山即“九顶山”时,那压抑不住的激动,更是撩拨得我心潮汹涌。万万没有想到,竟在不知不觉中便摄取到“九顶山”的神奇雄姿!

“九顶山”,亦称“九鼎山”或“九峰山”,地处阿坝州茂县境内的前锋、石鼓、南斯等3乡之间。九顶山主峰海拔5190米,因其九座险峰排列有序,故名“九峰山”。又因九峰鼎立,而又有“九鼎山”之称。九峰山顺序排列,状若腾空巨龙,甚是雄奇壮观。相传很久以前,岷江中常有恶龙兴风作浪,危害黎民百姓百姓们求救于大禹王,大禹便掷九鼎以镇恶龙。恶龙被镇压在九鼎之下,不能再遭受人民,后人便尊奉此山谓“九鼎山”。人民大众以丰富的想象力来刻划和歌颂九顶山的自然美景。

九顶山的地质地貌结构,从震旦纪到白垩纪均有出露,为火成岩之彭灌杂岩和砾石层、泥石层。裸露岩体质地坚硬,多断崖绝岩。而九顶山北坡,主要是结晶灰岩,类砂页岩,生物化石较为丰富。九顶山一带为天旱河谷,山峦叠峰,山势复杂,灌木丛生。山顶积雪,盛夏不消。明代一位史人曾在诗句中写道:“去散千峰白,雪凝万壑丹”。笔墨不多,却刻划邮九顶山的自然风貌。

每当晴朗的清晨,九顶山日出时,峰顶霞光生辉,故有“九顶彩霞”之美誉,实为古茂州胜景之一。原先茂州八景诗谓:“九峰霞玉如白银,长寿老人长不老”之句,用以形容九峰山之美。

在九顶山麓,山崖绝壁上凿有明代文人宋廷立《雪山》诗:“谁将和氏玉,妆点蜀山尖?野戍三城白,边庭六月寒。天开云母障,日照水晶帘。挂笏看收处,公余肖未厌。有峰夸九顶,无雪不千秋。便觉通霄汉,还将傍斗牛。泉飞云忽起,彩散日初浮。最喜当窗近,时时得坐游。”古人诗句,将九顶山的情景描写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九顶山麓,为族人世居之地,条条山路可通,由于多峭壁悬崖,攀这甚难!旧时九顶山上有古庙,并供有佛像,因九顶山上水源奇缺,寺庙于清代荒废。而今,借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九顶山以其得天独厚的绝妙自然风光,令人神往,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九鼎恶龙岷江
岷江
梅瓶(二首)
吉尔勇斗恶龙
“恶龙”城堡
补一补
一言九鼎的警察该不该当?
传说中的恶龙
最后的一千条恶龙
中国古代“九鼎”消失之谜
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