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旖旎胜景忆古今

2001-03-25

知识窗 2001年12期
关键词:阿坝州石刻海子

曹 弘

大凡前往九寨沟、黄龙寺游览的海内外游客和旅游车队,绝没有不在这地震形成的“叠溪海子”停车浏览的。谁又曾想像得到,这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境,早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一座高原千年古城?仅仅是瞬息之间,便被一次惊天动地的大地震所摧毁,以致形成今日之“叠溪海子”。

叠溪古城,汉代为“蚕陵县”;北周设翼州,领翼针四县;唐代改翼州卫山县,此地为州、县治所。早在唐贞观时期,已筑城池,为边防驻兵重镇。到明洪武十一年时,改为“叠溪千户所”。而今,在叠溪附近校场乡还矗立着一块高7米的巨石,名为“点将台”,“点将台”南侧凿刻有:“大元开国忠顺公玄孙刘上万户文起引兵至此癸已七月七日记”的文字。在点将台的周围还有唐贞观四年(630年)雕凿的摩崖石刻22龛,题记19则,人物78躯。据有关资料记载,“点将台”石刻及造像,为阿坝州保存最早、最好、最多的一处石刻文物遗迹。

叠溪城地震遗址距成都249公里,距茂县县城56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1′,北纬32°01′,海拔2350米。叠溪地处岷江东岸一砾石台地上,台地四周均属坚质岩石,多为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结构而成的高山。古代的叠溪为边防重镇,是扼制川西平原通往松潘草原及青海、甘肃等省的交通要道,历代均设重兵把守。唐贞观时期筑城规模较小,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御史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即命指挥童胜复筑城高1丈,围390丈,建城门4道。《明史·四川土司》记载:“叠溪千户所,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领长官司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归附给印世袭。”清置叠溪营,置游击、守备、千总各一员,马步战守兵丁500人。直到民国始,属茂县所辖叠溪区。

大地震之前,叠溪城中的规模为繁华闹市街道一条,各类房舍270多所,城中居民577人,有饭馆、酒楼10余家,旅店客栈6家,驻军一连。有诗词一首形容当年叠溪城的繁荣境况:“溪水淼淼直千寻,一城号蚕陵。雉堞参差雁齿横,尚有蜂衙蝶市,酒肆茶亭。”据阿坝州地震局徐吉廷先生考证并绘制的《叠溪古城图》形为:斜四边形,地形为西南向低,北东向高之斜坡。城墙由片石及土砌成,城门洞与月城用大青砖砌成。城中还有城隍庙、观音殿、武庙、吉祥寺等古建筑物。此外,尚有楼台亭榭及“龙池晓月”等景观。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一场惨绝人寰、震惊世人的7.5级大地震,将叠溪古城夷为十数片高山湖泊。至此,叠溪已变成真真实实的“叠溪”!千年古城已不复存在,只遗留下零星残垣败迹昭示世人。大地震辐射波及区域北至西安,东到万县,西抵阿坝,南至昭通。在强烈地震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叠溪古城笔直陷落下去,古城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岷江主流、支流堵塞,地震形成了11座堰塞湖。

昔日大地震形成的观音岩堵江坝,长800米,坝底宽170米,坝高160米.海子随群山环绕,逶迤长达12.5公里,最宽处2公里,水位最深处达200米。大海子平均宽度为360米,最宽者为590米,长3500米,平均深度为80余米,大小海子总蓄水量为1.2亿多立方米。现已开发为旅游景区的有叠溪海子、鱼儿寨海子、公棚海子、水磨沟等,早已为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们所青睐!

猜你喜欢

阿坝州石刻海子
视界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真正的挚友
盛夏的夜晚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春天,十个海子(诗)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