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药误区“现在时”
2001-01-23宋善路
宋善路
一、相信最新、最贵的药
欣女士3岁的儿子咳嗽5天,经医生诊断为气管炎,并配给青霉素肌肉注射。但是,欣女士不太满意,语调柔和中带有容不得商量的意味:“听说,最近有一种叫“复达欣”的药,效果很不错,是不是可以……
“复达欣”是最新的一种抗生素,价格昂贵。医生考虑的是对症下药,能用老一代抗生素控制并治愈的病,就不用更新的抗生素。因为,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对孩子今后生病用药不利。这位女士误以为药新、药贵,其疗效一定更好,其实不一定。
二、相信静脉用药
有个叫王晓敏的女孩,2 岁,腹泻2天,经医生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轻度腹泻,并配给抗感染的药、助消化药和口服ORS补液。但是,该女孩的母亲竭力要求医生给用葡萄糖输液。她认为静脉用药比口服药治病快,爽气。
静脉用药是直接将药滴注到血液中,能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效果。但不是不管病情的轻重一概用之。如:王晓敏的轻度腹泻,不需要静脉用药,只要口服一些药加上饮食的调整,病情会很快治愈的。没有必要让孩子去受皮肉之苦和精神上的惊吓,更何况孩子小,控制力差,静脉用药有相对的危险性。
三、小病大医
林正清,男,2岁,流涕3天伴有轻微的咳嗽,经医生诊断为:普通感冒。医生就按普通感冒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是该家长执意要求用头孢拉啶肌肉注射。
普通感冒常常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一般选用板兰根冲剂、威乐星口服液,大部分患儿能在短期内恢复健康,而该家长误以为用了“重量级”的抗生素加上打针,才能控制病情。其实抗生素头孢拉啶是针对细菌感染的,对付病毒感染不能显示其“重量级”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大医”的。
四、因惧怕药物副作用而不敢用药
夏钧,男,4岁,高热39.8度,医生作相应的检查诊断后,配给了安乃近注射针剂等药。该家长配了药后又折回医生处,要求换其他的退烧药,理由是:安乃近有副作用,不能给孩子用。
其实,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只是副作用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安乃近的作用是在短时期内达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其副作用是过敏反应、白血球下降等。但临床证明其发生率极低,即使发生,停药后都能迅速恢复。夏钧高热,采用安乃近是先缓解一下孩子的高热,以免高热惊厥,而其他退烧药其退热速度不及安乃近,所以不必担心。
还有,怕药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减低用药剂量。有位姓谢的女士,对医生配给的药,回家后她都要做相应减少再给孩子服。应该服3顿的药减至服2顿;应该喝2个刻度的药水减至喝1.5个刻度……导致她的女儿由一般感冒引起的流涕变为鼻炎。
医生选择用药,是根据疾病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用药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才决定用何种药、用多少剂量,那是有一定依据的。而我们家长自行减少用药剂量,使药物应该起到的作用大大减少,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还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者使病情加重。
五、盲目地沿用他人的经验
刘芳,女,2岁,发热,烦躁不安,女孩的母亲听邻居说,发热的孩子怕冷,要多穿一点,多盖一点,出出汗就会好的。到了晚上,刘芳的小脸更红,额头滚烫,没有一点汗,而且右手抽搐,这下刘芳的父母着急了,抱起女儿直奔医院。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病状,发热时孩子机体内分解代谢增强,维生素消耗增加,消化酶分泌减少,发热过高时还可能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所以,孩子发热应作降温处理或上医院,绝对不能“保温”!有时,他人的经验要作分析,不可盲目沿用。
六、频繁地更换抗生素
张晔,女,3岁,反复咳嗽一周,医生诊断为气管炎,并配给红霉素及其它药物。两天后,该家长带女儿又去就医,要求更换抗生素;又隔两天,该家长认为这家医院不好,带女儿换一家医院就诊,要求给更新的抗生素,这样换用了4种抗生素,张晔的气管炎仍未痊愈。
药物要发挥作用,需要足够的剂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通常说的“疗程”。一个疗程一般为3天或3天以上,张晔没有服完一个疗程的药,就认为这药不好,而不停地更换,这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反而容易诱发病菌的抗药性,从而增加孩子感染抗药性病菌的几率。所以,要让孩子服完一个疗程的药,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者做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敏感的抗生素,家长千万不要指名要药。
七、不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忌用用停停再用用
5天前余先生的儿子因感冒、咳嗽、流黄浓鼻涕,医生配给了抗生素和止咳等药。两天用药后,病情大为好转,余先生想抗生素有副作用,不能多用,就让孩子停服了,结果病情反弹,余先生又把未用完的抗生素继续用,然而效果不尽人意。
抗生素一旦使用,即使病情好转,还应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直到疗程完成。疗程未用完就停用抗生素,可能会“放生”一些有较强抗药能力的病菌,它们会死灰复燃,使病情反弹或者迁延不愈。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