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写民族情

2001-01-15赵士英

中国民族 2001年7期
关键词:舞蹈家纳西速写

·从此以后少了一些花哨和外秀而倾心地去表现火热、激越与深情·

我不会喝酒,平生却大醉过一次,醉是那样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大概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去内蒙古采风,车刚开进旗里,道两旁身着节日蒙古袍的少男少女手捧哈达—一敬酒。这叫“下马酒”,耳旁回荡远远飘来的祝酒歌,唱得叫人心醉……。同行的朋友告诫我,进蒙古包前这一关是无论如何也脱不掉的,要入乡随俗。

好家伙,这酒和唱的歌词确有大大的差池,明明唱的是一杯,敬的却是一大碗,而且是满满的,真是凿凿实实地敬你个下马“威”了。我硬着头皮,认真地模仿用指点酒弹三次,是敬天敬地敬朋友,用嘴抿了一口,以为可以过关了。然否,那女孩硬是不放过,任你央求也不管用。看她那会说话的一双大眼睛深情执著地望着你,在美丽的花帽耳边左右垂着长长串珠,随着尽情的歌喉在微微地颤抖,那嘹亮的直嗓和天然的半音的抑扬顿挫和拖音的花腔,比在舞台下听过严格声乐训练过的是那么不同,句句亲切,入耳舒心。

唱着唱着,突然,少女双膝跪下,那碗酒双手举过头,不停地唱着祝酒歌。这举动我毫无思想准备,别人也没告诉我这也属敬酒的风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懵了。霎那间我没有什么思考,来不及感动,只觉得是于身心不忍、承受不起,豪爽地接过大碗,豪爽地一饮而尽,不一会儿被抬进蒙古包。当一觉醒来时,已是晚餐豪爽的手扒羊肉了,而我只能望“羊”兴叹!

这终生难忘的一醉,醉近了我对蒙古族的理解,从此以后我再画蒙古舞,少了一些花哨和外秀而倾心地去表现火热、激越与深情,并得出一个印象:蒙古族朋友善良好交。艺术往来,我和老舞蹈家宝音巴图、英年早逝的青年舞蹈家巴图及女舞蹈家敖登木勒、敖登格日勒、索日娜,老一代的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和专跳蒙古舞的艺术家贾作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巴图的“鹰”,敖登木勒的“盅碗舞”、索日娜的“母亲”、格日勒的“蒙古人”、司琴的“筷子舞”、“鄂尔多斯舞”,贾作光的“鸿雁”、“牧马人”、“嘎吧”、“海浪”都多次出现在我的速写和彩墨画创作中。因此,我常说是舞蹈家培养了我。我是汲取他们用肢体创作的形象,经过在画纸上的再次创造,才有今天冠名为舞蹈速写画家的赵士英。

·这些起彼伏奔腾之类,是他们的自娱、心灵欢喜的宣泄·

一次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采风,我被彝族人宽大的披毡所吸引。厚厚的黑披毡白披毡,不似舞台上那么轻飘,他们赤着脚在土地上旋转,那一片片白色的海浪,那一阵阵黑色的旋风让我心花怒放。这此起彼伏的奔腾之美、形式之美、节奏之美是源于生活的本身,是他们的自娱、心灵欢喜的宣泄。舞罢一位干部领我们到附近一彝家老屋里参观。这位彝族老人属困难户。一年前江泽民主席来此地视察访问时临别嘱托当地政府一定要多加关心照顾这位彝族老人家。今天我们参观老人的新瓦房时,明亮干净,家具齐全,老人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人,还以为我们每天都会见到江泽民主席,千叮咛万嘱咐,回到北京一定代话,不停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江主席!当他知道我是个画画的,便请我把他的新房画下来。我选了一个角度,将正房后的猪圈和院里的一群小鸡都画了下来,彝族老人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笑眯眯地晒着太阳,吸着烟袋,纹丝不动,好像要照相似的要我把他也画进画里。

几次去云南丽江写生,不是周庄胜似周庄的彩云之南的水乡,一样的老屋,一样的石桥,一样的潺潺流水,一样的朴素人家……我走街串巷,细细品读着纳西古镇的别样风采。这里,小桥流水、野鸭人家,就是没有小船,而对联门画却比江南水乡多,我纳闷怎么有红对还有白对呢?经打听才知道,那些白联是对前不久丽江大地震房毁人亡的悼念。这也是属云南丽江当地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我注意到新房一幢接一幢,贴着用纳西古文写画的对联,多是吉祥、祝福和颂扬的词。有一家门上联是:天动地摇志不移,下联是:家园重建感谢党。

横批是:幸福吉祥。纳西族妇女装束都有一羊皮背心,饰有星星月亮,喻意是披星戴月劳作不息。他们崇尚劳动,连舞蹈的许多动作都是由劳动动作元素加工提炼而成,这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最好的诠释。聪明勤劳的纳西人民,改革开放后,又有相当的经济头脑,利用纳西古文字图画制作了许多诸如手袋包包、坎肩、围脖、挂画等手工艺品,凡是来此的中外游客,无不争购纪念。无形中,纳西文化随着旅游者传播到世界各地。这里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有许多常年客居于此,还有定居或娶了纳西姑娘做媳妇的,逃离了西方充斥物质的机械世界而回归到自然、本土、人本精神的世外桃园。

俗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更是引人注目,先后我听过三次,差不多为每个年逾七八十的老乐师画过速写。长满老茧的双手。并不灵活地摆弄着几乎件件是古董的乐器,那琵琶、那胡琴、那锣与镲……个个身着大唐民间盛装,古朴、庄重,长须美髯、双目虚闭,沉浸在古曲中,一丝不苟地弹奏拉唱,不自觉的会把你带进一个另样的世界,那调调是那么久远,那么不可思议,那么让人魂魄激荡……他们毫不掩饰地说:江总书记来听过我们的演奏,还亲自拉过我这把二胡呢!采风归来,我创作了一幅彩墨画,画的是一位纳西古乐老人在弹琵琶,背景是纳西图腾柱子,上边我临摹纳西古文字,描画了一行字——一路平安。几个外国朋友看了这幅画都为之惊叹不已。

在云南我还去过西双版纳和佤寨画速写。佤族小伙子个个浓眉大眼,黑黑的皮肤,颇像我去美国见过的印第安人。强健的体魄,结实凸起的肌肉,很有强健之美,他们用梭镖、投枪、弓箭而表现的“剽牛舞”真是惊心动魄。而佤族女孩的甩发舞,舞动起来是一簇簇吐舌的火焰,煞是动人,不禁让人击节而和,边观边随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傣家寨子,一群,小姑娘围在水边嬉戏,我说要画画他们,一下子全给吓跑了。待我刚转几步要去画老阿妈织布时,他们又像小鸟似地叽叽喳喳把我围拢,一扫少女的羞涩,你不挨个把每个画完,甭想逃走,哪个画得不如本人漂亮还噘嘴老大的不高兴呢!

我喜欢画新疆舞。因为新疆姑娘美,我小时候就会唱“大版城的姑娘”。一直向往有一天能亲自目睹大版姑娘的魁力。画了坎儿井,吃了甜葡萄,画了吐鲁番的苏公塔和,卜毛驴还不死心的我,一定要司机把我送到大版城。回程的路上,司机还是热情地放着王洛宾的歌,我却很扫兴,自言自语地说,王洛宾真骗人,大饭城的姑女良辫子长没错,后一句应改成:没有个个都漂亮么!

我一辈子都喜欢看藏族舞蹈。不论是锅庄还是弦子、安代都好看,那低沉的踢踏舞步,真是别有韵致,那扬甩的衣袖,或悠扬或奔放,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无穷的诗意。在北京的马路上,我遇到藏胞我会友好地追着看。在中华民族园,我看着画佛像的巨石和缩小的布达拉宫及大昭寺,走在马尼堆和巨幅唐卡前,或站在转经筒旁,我都会虔诚地一拜。漫步留连在宽石砖铺成的雨路上,认真地体会着藏文化的真谛,我在北京和四川、甘肃都多次观赏和速写过藏戏、藏舞、藏乐,也无数次地画过真正的藏民。但我至今没有去过西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999年我创作的西藏“欢庆鼓舞”现正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作庆祝纪念展出,今年6月我又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创立16周年新作了“扎西德勒”舞。我把藏舞长长的衣袖画成了一道道彩虹。

我画了半辈子少数民族歌舞,乐此不疲。

我将永远用我的画笔,祝福着祖国和各民族兄弟幸福、安康、吉祥。

猜你喜欢

舞蹈家纳西速写
和谐律动
《青年速写·归》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安纳西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澳大利亚 堪培拉 百岁舞蹈家
纳西鲁丁的微笑
风景速写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