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

2001-01-13

中国三峡建设 2001年1期
关键词:蓄水三峡工程洪灾

“叶昶华先生……反驳P.B Williams发表的反三峡的论点,阅后颇有感受。持Williams这样观点的人很多,他们大都对水利工程一知半解,甚或一窍不通,但喜欢洋洋洒洒发表高见,俨然有道理,但这样胡说还真能欺骗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国外有,国内也有。”——潘家铮院士

编辑部:

在《工程新闻记录》杂志(1998年10月26日出版)中,看到威廉姆斯先生设法拼凑的一篇小文章,其中出现那么多的错误信息令人十分震惊。

威先生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论点是基于他的下述错误的判断:“受三峡工程将解决一切洪水问题的误导,在下游洪灾多发地区将兴建大批新的开发项目”,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迁移到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他们错误地相信一旦大坝建成后,这里就不会再受到洪水的威胁”。

没有什么比无知而又自以为是距真理更远。事实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象威先生断言那样,认为三峡工程将解决一切洪水问题,而是充分地认识到三峡大坝建设仅是防洪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其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以及将长江沿岸已开垦的土地恢复原状。应当让威先生真正惊讶的是,人们正在向高处搬迁,而不是“向受洪水威胁地区迁移”,该措施称之为“退田还湖”。中国人民是聪明的,他们并非象威先生所断言的那样愚蠢。千百年来,富饶的长江流域已经人口密集。1931年和1935年洪水分别使14.5万和14.2万人失去生命。1954年洪水又使3万人的丧生。兴建三峡工程以及其它防洪措施的目的就是减缓这类洪灾。

此外,威先生的论点至少还包含另外三大错误。

首先,威先生声称“……大坝的防洪功能是有限的。……三峡工程仅蓄水220亿m3,即设计洪水量的6%”。恕我直言,设计洪水并非按体积(m3)计量,而是按单位时间内的体积如m3/s计量。单纯的水量大并不一定形成洪水。洪水是短时间内下泄大量的水体所引起的。这是水力学的基本常识。威先生似乎混淆了设计洪水与年总径流量的概念。可以推算:22/0.06=3 670亿m3,接近但小于三峡坝址的年平均总径流量,相当于平均流量12000m3/s,对于长江这样一条大河,这只是一个不会造成灾害的小流量而已。1998年夏季坝址的洪峰流量约为7万m3/s,这时正需要发挥大坝的作用。大坝形成的水库可以拦蓄并削减洪水流量,以减轻下游堤防的压力,待洪峰过后再泄放。当洪水从7万m3/s减至6万m3/s左右,对下游堤防来说区别是相当大的。正确的专业术语称削减洪峰。通常,洪峰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在这种情况下,220亿m3防洪库容会大大有利于缓解洪水灾害。这就是防洪的基本常识。

其次,威先生声称“在目前的洪泛区有1000亿m3以上的洪水蓄积空间”。按平均水深为3m,蓄水1000亿m3所需要的面积为3.3万km2。这超过了美国马里兰州和特拉华州的面积总和。哪儿有这么奇妙的“现有蓄水空间”?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减缓1998年的洪水?答案非常简单,这种“蓄水空间仅存在于威先生的想象之中;如上所述,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一直是人口稠密区,根本不存在那么大的蓄水空间。

1998年8月洪水高峰期,监利地区的支堤人为决口引水进入农田和村舍,为的是减轻重要城市和干堤的压力。这是最后的不得已而采取的艰难且又痛苦的决策。5万人不得不搬迁,他们的家园也遭受重大损失。如果仅有10亿m3而非威先生所称的1000亿m3蓄水空间,就不必采取上述决策了。当时在监利分蓄了8亿m3的洪水。如果要分蓄1000亿m3的水,则必须牺牲125个监利。你是否建议牺牲这125个地区呢?威先生。

第三,威先生所称“大坝是毛泽东统治时期规划设计的”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说法。与此相反,三峡工程在毛泽东掌权的几十年前就已经设想和规划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前,即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首次提出兴建三峡工程。本世纪30年代开始了工程规划工作。1944年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考察了三峡,并提出了一个枢纽工程布置的建议。当时,毛泽东正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忙于抗日。1946年,怀特先生在他的名著《中国的呼唤》(Thunder Out of China)中热情地提到:“中国最珍贵的或许就是她的潜在的水电坝址。……规划中的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发出1000万kW的电能”。

三峡工程推迟到90年代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直至90年代才有足够的财力兴建此项于程。威先生如果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应当研究一下历史,并阅读一下水工方面的书籍。

叶昶华博士

(美籍华人,芝加哥哈扎工程公司副总裁,结构总工程师)

(译文由王家柱校核并经原文作者审阅)

附:《工程新闻记录》发表的威廉姆斯文章:工程建设使得事情更糟糕

菲利普B.威廉姆斯

今年长江洪水让中国人有机会重新思考一下他们的洪水管理政策。如果他们新一代的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家这样做的话,他们能够从美国的经验中汲取教训,避免我们过去60年所犯下的代价惨重的错误。

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结构性防洪工程并不能替代完善的洪水管理。事实上,结构方法会使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目标落空。

中国的分析家们只需回顾一下美国的历史。美国在大坝和堤防上已经花费了300多亿美元。尽管如此,美国的洪灾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提出防洪概念之前的3倍,美国的洪灾不能得到控制而呈上升趋势之原因是由于在洪水多发地区无节制地快速开发,在许多地方,错误地认为河流已被征服,就在防洪大坝的下游进行开发。另外,防洪大坝的运行记录也已表明,其防洪效果大大地不如人意。尤其对于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发电与洪水来临之前降低库水位直接相抵触。

目前处在施工初期的三峡工程是毛泽东统治时期规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既使这项工程完工并能成功地运行,它的防洪功能也是有限的,是对下游堤防、行洪区、泄洪道等现有防洪系统的一个补充:它仅拦蓄220亿m3洪水,或等于设计洪水量的6%,而现有的行洪区拦蓄空间大于1000亿m3。任何情况下,坝址下游主要支流对洪水有较大影响,它们将胁威长江洪泛区一些已高度发展的地区。

为了证明兴建大坝耗费约350亿美元巨资的合理性,兴建者一直错误地表明大坝的防洪能力,声称大坝将保护人口达2亿。这种情绪的宣传会促使如美国所经历的损失的加剧,受三峡工程将解决一切洪水问题的误导,在下游洪灾多发地区将兴建很多新的大型开发项目。此外,由于资金正用于兴建大坝,处在防洪一线的现有的防洪系统正趋恶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迁移到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他们错误地相信一旦大坝建成后,这里就不会再受到洪水的威胁。

现在正是中国人采取既有实效、费用又低廉的洪水管理政策的好时机。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明白三峡工程是一项浪费钱财、树立威信的工程。这项工程需要人民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兴建,然后竟价上网。然而它是以中国的心脏——富饶而又人口密集的洪泛区作抵押。

(威廉姆斯,土木工程师,加利福尼亚州约克利环境小组国际河网和加利福尼亚州水文咨询公司PWA有限公司主席)

猜你喜欢

蓄水三峡工程洪灾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KD377:家用多功能灭火器
醒醒吧,人类!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
庄辉:东经109.88 北纬31.09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