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进入新世纪的思考
2001-01-13贺恭
贺 恭
伴随着新年雄浑的钟声,宏伟的三峡工程以稳健的步伐跨入了21世纪。在过去八年的建设历程中,三峡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已经来临的新世纪,三峡工程将更加坚定不移地朝着2003年蓄水、发电、通航三大目标继续推进,并将在21世纪初叶的2009年实现工程最终目标。进入新世纪的三峡工程,面临着工程建设最为关键的三年,时间更为紧迫、任务更加艰巨。新世纪给三峡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思考。
1 2000年工程建设回顾
2000年是三峡工程进入二期以后非常关键的一年,是混凝土浇筑的高峰年,也是大坝接缝灌浆、基础固结灌浆、帷幕灌浆、金属结构安装和机组埋件安装全面展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经过参建各方的努力,克服了混凝土施工强度高、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等种种闲难,完成了混凝土浇筑540万m3的年度计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同时,还较好地实现了混凝土浇筑与其它专业工种的衔接和转移。
1.1 2000年工程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2000年三峡工程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主体工程的混凝土年浇筑量达到542.85万m3,月平均强度达45万m3,超过了上报国家计划520万m3,再一次刷新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除金属结构安装外,其它工程量指标如开挖、填筑、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机电安装等全部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三峡工程主要项目的工程形象,也较好地达到了预定要求。厂坝项目大坝混凝土浇筑全面上升,泄洪坝段导流底孔金属结构开始全面安装。永久船闸基本完成闸首的混凝土浇筑,开始安装闸门,茅坪防护大坝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其它项目均达到形象进度要求。
1.2 2000年工程建设总体评价
1)工程计划合理稳妥 2000年是三峡工程建设第二个混凝土浇筑高峰年,混凝土浇筑上报国家计划为520万m3。为了确保这一计划顺利完成,在年初制定工程计划时科学测算、合理安排,制定了540万m3的混凝土的现场实施计划,以此来确保上报国家的工程计划。
2)混凝土浇筑均衡生产且持续较高强度 众所周知,水电工程建设能够使混凝土生产产量稳定在一个较高强度上面是很难做到的。1999年,三峡工程从开挖过渡到混凝土浇筑高峰,基本上是一个季度一个台阶,直到1999年三季度末期,混凝土浇筑才进入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而在2000年,混凝土浇筑一直将1999年的高峰产量较好地保持下来。
3)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关系协调得较好 2000年虽然仍以混凝土浇筑为主,但其它专业工种也全面展开,各专业工种平行作业,相互之间必然有交叉,如果不进行合理协调,必然相互影响,甚至制约各专业工种施工进展。
4)工程质量管理有较大进步 2000年整个工程的组织,特别是工程质量在质量专家组的监督、检查和支持下,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保证取得较好质量前提的基础上,完成了工程部署和工程进度。
1.3 2000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果,为下一步工程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无庸讳言,在建设过程中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还存着较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9.3重大事故、永久船闸浇筑事故、泄洪坝段导流底孔下块浇筑架空事故等,对工程进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工程进展不平衡,有些部位没有达到理想的形象进度,金结安装没有达到计划要求,这些将会对下一步的工程进度产生影响。
不管是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工程形象上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说明三峡工程参建各方管理素质和工程素质距一流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
2 2001年工程建设特点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二期工程进入攻坚阶段的第一年,其任务的艰巨性和工程的复杂性不亚于2000年,其工程建设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2.1 四大专业工种齐头并进
2001年的混凝土浇筑是继1999年、2000年之后的第三个高峰年,而且已进入一个孔洞较多、结构较复杂、仓位较少的阶段,浇筑手段也将发生转换。因此,2001年虽然只安排了410万m3(上报国家计划400万m3),但其难度完全不亚于2000年的540万m3。其它专业工种特别是金属结构安装和机电设备安装,进入第一个高峰;金结和机电安装总量接近7.5万t,比2000年翻一番还多,占二期厂程安装总量的40%。另外,灌浆任务也相当重,涉及到破堰进水和水库蓄水,尤其是接缝灌浆,只能在较低温度的季节里完成,难度很大。
2.2 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更加重要
2001年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只有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工程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2000年和1999年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建设中还可以安排时间来处理,去年就用了6个月处理导流底孔的质量问题,而在2001年,已经没有多少回旋余地来处理因质量和安全事故对工期造成的影响。
2.3 2001年工程进度和2003年总进度紧密相关
2001年各专业工种之间关系较复杂,时间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因决策失误或管理协调不够而产生矛盾,则将对2003年产生影响:因此,在2001年的工程建设中,要用“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的目标和要求来加强管理,推动工程进展,形成正常、稳定的现场施工秩序,确保2003年总目标的实现。
3 工程建设进入新世纪的思考
三峡工程跨入新世纪首先面临着最为关键的三年。2001年6月,水轮发电机组具备安装条件,10月,120m高程栈桥形成;2002年6月,永久船闸建成调试,10月,泄洪坝段、厂房坝段全部达到185m高程;2003年6月,水库开始蓄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三峡工程经过8年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骄人的成果,在新世纪,如何将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继续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胜利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把握和处理下面六个关系。
3.1 正确处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质量和进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好了,就会相互促进,最后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相互制约,或者因为质量影响进度、或者因为进度而牺牲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回顾三峡工程这几年来发生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仔细分析,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些事故大都是因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或天灾人祸:在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方面,往往口头上强凋注意质量,但立足点却在进度上:再者,产生质量事故大多是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因此,我们必须记住教训,把质量和安全摆在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的首位:首先从最基础工作做起,安全管理从戴安全帽入手,从职工安全培训入手。质量管理从消灭施工过程的“常见病”入手。其次要狠抓已经形成的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及相应规章制度的落实,解决落实不够或在落实过程中严格程度不够的现象:最后要认真剖析质量事故,总结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责任制。
3.2 正确处理各专业工种、各个环节之间的交叉关系
三峡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各专业工种、各专业工序组成,工程建设中每道工序、每个工种的衔接都是有序的,有它自身的规律。在各专业工种齐头并进的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加强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三峡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多专业相互交叉作业的特点,这种交叉作业不仅表现在现场的专业工种方面,还表现在外部资源配置和机电、金结没备供应等各个生产环节与现场专业工种的衔接上。
正确处理各专业工种、各生产环节之间的交叉关系和协调关系,必须将市场经济规律和工程建设规律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合同管理与组织协调结合起来。在工程管理上,既要以合同为基本依据,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又要让各专业工种顾全大局,服从总体。简言之,合同加协调,这是我们的基本管理模式。
3.3 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合理工程投入的关系
工程造价控制历来是三控制当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但是,工程造价控制与进度控制相互之间往往也是有矛盾的,特别是三峡工程进入新世纪以后,进入攻坚阶段,为了保证工程在2003年实现目标,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要有合理的投入。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造价控制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比如“静态投资、动态管理”、“项目实施控制价”以及合理处理、合同变更和索赔、科学地测定和使用价差预备费等。这些成果对三峡工程正常运转和既定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保证作用。我们在处理两者关系时既要强调为工程服务,又要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使工程投入能够做到合理、节约,力求用较少的投入换来较好的工程效益。
3.4 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对三峡工程而言,就是二期和三期的衔接问题。二期和三期的关系应当认真研究,力求工程布置合理,使得二期工程在2002年再度截流后与三期工程很好地衔接起来。
2002年三峡工程实施明渠截流,而明渠截流前后有一系列的工作:有一些是属于试验性的工作,如明渠截流的试验,还有一些工作是把二期工程当中的一些设备手段以及成功的管理方法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到三期上面去。因此,合理地把二期、三期衔接起来,既保证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能不失时机地为三期工程早做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以确保2009年三峡工程的全部竣工。
3.5 正确处理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关系
体制创新和科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三峡工程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通过借鉴国际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自身的建设管理体制:在新的一年里,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使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使三峡工程整个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新世纪应当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三峡工程管理体制而言,它是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及国际先进工程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三峡工程开工初期就运用“四制”管理模式,后来在“四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项目管理模式,近两年又进一步在监理、监造、咨询方面聘请了一批中外专家,吸收了国际上好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在新的一年中,正确处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国内和国际先进工程管理模式的关系,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发挥中外专家的作用,通过他们搭起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三峡工程的科技成果,如永久船闸的高边坡开挖、二期围堰的施工、二期混凝土施工设备体系的形成、混凝土配合比的改进等,都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在生产上应用的结果。下一步面临的难题更多,尤其是机电设备,它的技术在国际上是一流的,如何保证把它制造好、安装好、发挥好效益,就要进一步向国外专家学习,确保把先进的技术移植到国内来。
3.6 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三峡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改革的产物。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工程建设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峡总公司本身也是改革的产物,三峡工程作为一个特大型水利工程,国家让三峡总公司充当项目法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其实质正是改革。新世纪的开篇之年,在看到三峡工程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之处,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在新的一年里,三峡总公司要进一步改革,三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要进一步改革,通过改革来促进建设,用建设的实践来推动改革。三峡工程任重而道远,17年的建设工期刚刚走过了8年。三峡建设者在新世纪里要满怀豪情,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奉献的精神,朝着创新、科学、一流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