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成人小儿各不同等
2000-12-29韩克捷
脑震荡:成人小儿各不同
韩克捷
医生点点头,说:“是啊,这正是为了加强效果,使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不过,极少数人,大约有5%~10%吧,即使打足三针,也只产生很少、甚至来产生乙肝抗体,不一定能抗得住乙肝病毒。”
美云惊问:“那又是为什么?”
医生告诉她:“体内是否产生乙肝抗体,除与注射次数、时间有关外,还与疫苗质量、贮存条件、注射部位、被接种者身体状况等有关。乙肝病毒还可通过注射传播。”
美云想了想,说:“是啊。看来注射乙肝疫苗并不是绝对保险。”
医生翻了翻病历,又说:“还有哪。你作为冰冰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在分娩或哺乳时,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垂直传播,是乙肝疫苗预防不到的‘死角。”
美云问:“你们医生对此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医生回答说:“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冰冰这类新生儿,如果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阻断乙肝病毒的侵害,其保护率高达95%。”
美云后悔没给孩子注射这种药。医生劝慰她:“不要着急,孩子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再生能力强,一般膊染后病程较短,恢复较快。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病情就会很快缓解,很少演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说着便开了处方,让美云去取药。
打了乙肝疫苗并非万事大吉
张晓明
老杨在医院门诊看病时突然瘫痪。门诊病历上写着:杨××,干部,男,54岁。曾有心慌胸闷反复发作史,既往无高血压。此次发病时心电图显示为心房纤颤。病人神志清楚,烦躁不安,阵发性抽搐,左半侧肢体瘫痪。
按说,老杨在医院发病,救治应该是最及时、最有效的。可惜,结局并不那么理想。经过是这样的:为了查明瘫痪的病因(脑出血?脑梗塞?仰或是脑部肿瘤?),经治医生立刻让老杨做了脑CT检查。不料,CT报告却是:“无异常发现。”于是,医生只进行了镇静、脱水等对症治疗。
次日科主任查房,再次给老杨做了CT检查,这次报告为“右侧脑梗塞”。看了报告,听了医生的处理经过,科主任表情严肃。在病例讨论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看来我得给你们讲些科普常识啦!”接着便谈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CT为什么会误诊?对脑买质病变的诊断虽是CT的“强项”,但和其他检查一样也要选择最佳时机,并不是越早越好。在脑出血发生3小时和脑梗塞出现12小时以内,因为病变部位还未出现明显的实质性改变,尽管症状典型,但CT的影像部毫无显示。应该说,在发病后7~11天做CT阳性率最高。有时为了早期诊断,最早也得在发病12小时后扫描。经治医生处理这例病人时操之过急,在发病后1小时便做CT,怎么能不误诊?
其次是过分迷信CT。患者家属迷信CT可以理解,但有些临床医生也过分依赖它,把救治方案的制订全部托付”给CT,这就无法原谅了。我们知道,CT也有它的不足。比如检查胃部疾病,它不如胃镜和钡餐x射线摄片;检查胆、肾结石,它不如B超和造影;就是在其擅长的颅脑诊断中,也很难显示后颅窝尤其是脑干的病变。有时它甚至不能替代最原始的视、触、叩、听等物理检查。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临床医生应重视一般检查诊断的基本功,就是为了防止过份依赖高科技检查而造成误诊。老杨因为早期误诊而延误救治,就是迷信CT的后果。其实只凭典型的、明晰的临床资料,当时就不难做出诊断,若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完全有可能使病人很快康复而不留下后遗症。如果优柔寡断、迷信CT,便会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失去宝贵的头3个小时内的溶栓机会。使病人落下终身残疾。老杨的教训若出在在座各位的亲人的身上,你能不痛心疾首?!
当然,这席自责和反省只是医生们在总结教训。至于病人老杨,也只好拖着那瘫痪的肢体,在老伴的搀扶下走向漫长的康复之路。笔者之所以披露病案讨论的实情,是因为主任的“科普课”也值得那些把CT看得很神,甚至到了迷信程度的病人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