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负担 保障身心健康
2000-12-29
【编者按】今年1月7日,教育部发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2月14日,新华社针对浙江“徐力杀母”事件,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认为“减负”是“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3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江主席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本刊特剐策划编发了一组文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个系统工程,都来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面对“减负”……
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
学生“减负”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全社会都比较关心,这是一件好事!对“减负”,有人欢迎,有人担忧,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大家一起来讨论,是非自然明了。
“减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少学,而是使学生学得更好。“减负”是减轻沉重的负担,把学生从大量“无效劳动”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减负”还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语文作业中出现了错字,有两种处理办法:把订正的每个字抄写多遍(据说有罚抄100遍的);把每个订正的字写3次,若是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就行了,写不好就再写3次直到写好。第一种办法,学生首先对“罚抄”产生反感,但还得被动地完成任务。第二种办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认真可以写得好。也写得少,结果提高了书写效果。抄写字词是这样,做其他练习也是这样。重复的效益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量会走向反面,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还会削弱学习意志,禁锢学习思维,甚至造成厌学、拒学的不良心理。
学生对“减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看法:很高兴,作业少了可以多玩玩了;有些发愁,作业少了时间多了,到哪里去?于什么?不管哪种想法,都要端正态度,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戒除“黄昏看电视,作业到半夜”的不良做法。有时间还要走出家门,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培养各种兴趣,扩大接触范围,丰富生活内容,释放心理压力。这不但会提高当前的学习效果,还会终身受益。
面对“减负”,家长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教育孩子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平时要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承担家务,并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能使孩子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减轻课业负担符合生理规律
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项雪珍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睡眠时间应有10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该条例正是根据我国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规律而制定的。因此,中小学生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势必会缩短睡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这恰恰违背了孩子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睡眠是人体的保护性抑制之一,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广泛扩散的结果。睡眠时身体器官的功能活动降低,对中小学生而言,充足的睡眠能保证大脑皮层细胞的物质消耗尽快得到恢复,身体的生长激素分泌也明显提高,从而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有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实在是得不偿失。
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应包括体育锻炼,参加文艺、科技等活动及公益劳动。通过体育锻炼,可使孩子健康强壮,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尽快消除脑力疲劳,使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按镶嵌式轮换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中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一般来说比主动过程占优势,有可能导致孩子兴趣、注意力易转移,学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等,低年级孩子表现尤为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应当适可而止。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确实要严格要求他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严格要求与在学业上过重负担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应当遵循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访美归来话“减负”
南京师范大学卢乐珍
我从美国访问归来不久,邻居家的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子郑重其事地来到我家,向我了解美国小学生的情况。
她提出的第1个问题是:美国小学生的作业多吗?书包重吗?我告诉她:我没有正式做过调查了解,但我的确看到房东家读小学四年级的小约翰很少在家里做作业。他的书包看起来很轻,因为有的书他存放在学校,不常带回家,有的书他可以临时向学校图书馆借。而据我所知,我国小学生每天的作业很多,有时要到晚10时之后才能完成,且书包也很重,据说有达到6千克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生理常规,还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精神萎靡,脊柱和肌肉发育畸形。
小女孩问的第2个问题是:美国小学也排学生考试名次吗?我看她那黯然沮丧的神情,就体会到这一定是我国教师、家长“整治”孩子最厉害的“杀手锏”了。我如实地回答说:美国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集体考试,不打分数;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学科,每学期有一次考试,考试可以是闭卷的,也可以是开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允许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且从不给中小学生排什么名次。对比之下,我们的“排名次”可能会激发部分孩子的上进心,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她接着又问我第3个问题:美国小学生平时玩什么?我说:在美国,社区内有许多博物馆、展览馆,有专为儿童开放的活动室、户外游戏场所。不少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平时还要为自己攒些零用钱而参加一些商店送货、整修园圃、卖冷饮、送报刊之类的劳动。我总觉得他们的课余生活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忙忙碌碌。这时,我反问道:你平时玩些什么?她低下头来抑郁地说:我的成绩不好,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外,还要做老师和妈妈罚做的习题。妈妈不许我出去玩,我也没有时间出去玩。说罢,她就默默地走了。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国的中小学生真苦、真累,他们应试成绩好,动手能力差,谨慎有余,创新不够,精神生活单调、寂寞。加之长期处于名目繁多的课本、作业、考试分数的重压下,他们将成长为什么样性格的一代、什么样的人才呢?实在值得深思。
所以,当前的“减负”,切中时弊,事关未来,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前途都是大有裨益的。
“减负”——促进心理健康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徐慧霞
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中小学生个个喜形于色,但他们由于长期的课业负担过重所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减负”的作用是减轻学生
们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大量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方自由的天地,去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提高生存能力,增强挫折容忍力。
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说,“减负”的目的是缓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阶段,神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不稳定,且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心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教育。否则,其心理就可能会扭曲,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如儿童多动症、品行障碍(逃学、厌学、撒谎、偷窃、打架斗殴等)、紧张性头痛、强迫症、抑郁症等。上述障碍一旦形成,治疗再不及时,不但成绩会下降,身心健康也会遭受严重损害,从而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发展。
从人类自身的特点讲,人的心理比较容易接受复杂多样且有新意的东西,单一的学习方式和重复的作业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焦虑。这种焦虑会转换成厌学等情绪,进一步强化心理压力,使脑神经衰弱,使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受损。这样虽然在学习上花的时间精力并没有减少,但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却明显下降,从而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削弱了学习的自信心,因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遂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情绪不稳,烦躁不安,进入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中,甚至产生较多的躯体不适感,如头痛、头昏、头部紧箍感以及睡眠障碍等。
所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于学习无补,于身心无益。为了祖国的未来与孩子的明天,请实实在在“减负”。
教书育人“减负”增效
南京市白下区慧园街小学刘妍
大概从孩子上小学那一天起,“考上大学”便成为许多家长心目中神明的圣典;大概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升学率”这个无形的桎梏便时时束缚住许多教师的手脚。在社会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呼唤着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仍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及创造力的培养;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个体教育时间越来越长,另一方面教育仍被多数人视为“谋生教育”、“跳农门”的教育。你看,那些鲜蹦活跳的孩子被分数的紧箍咒一捆缚,就再也鲜活不起来了。我们的老师,为了升学率,视“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为法宝,整天繁忙异常。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暗底里请家教,买各类辅导材料,自行给孩子布置作业,不断给孩子“加法码”、“上发条”。这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严重摧残了学生身心健康,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恐学、逃学、拒学等不良心理,形成不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教育部门发出“减负”令,恰如一场“及时雨”,我们不禁拍手称好。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学会生活,而身心健康正是每个人生活幸福的保证。所以,做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向课堂要效益,努力做到“减负”增效。
减轻书包重量避免脊柱畸形
南京市鼓楼医院邱勇
记得我还在法国学习时,就注意到那里的小学生书包很轻很小,学生每周只上4天课,星期三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学校很早就开设地理、历史、音乐等课程,让学生选修,而数学等自然科学课则课时少,进度慢,难度平均落后于国内1.5~2年。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孩子真不轻松。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健全,但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可塑性很大,其中以人体脊柱的发育显得比较突出和重要。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负重,维持躯干的正常形态。脊柱的发育从胚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18—20岁。因而中小学生的脊柱正处于发育期,还不成熟,容易受到损伤或发生畸形。长时间背戴过重的书包(中小学生书包的平均重量为3—5千克),可妨碍脊椎骨的发育,这主要表现在身高不增或增长缓慢,甚至造成脊柱骨骼畸形,如胸段脊柱向后凸起,即形成“驼背”;长时间不正确的背书包姿势,例如单肩背书包,可导致躯干左右两侧骨骼及肌肉不协调发育,出现脊柱向一侧弯曲,背部一侧凸起,一侧凹陷,双肩不等高,身高比同龄儿童低,严重时出现心肺功能受限,表现为活动后心慌、胸闷等。此外,中小学生“减负”前每天有6~8小时坐在书桌前。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或坐姿不正确,也可能会引起脊柱骨骼和肌肉的畸形发育,而这些畸形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
因此,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民族的脊梁与希望,请减轻中小学生的书包重量。
学生近视眼,不容忽视
南京市儿童医院杨相军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1998年,中国学生近视率世界排名第四;1999年,上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其中我国大城市高中学生近视率已达61.25%,初中生50%,小学20%,且有逐年增长趋势。资料分析,学生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现代的少年儿童室内久坐较多,户外活动较少;脑力劳动时间较长,体育锻炼机会较少。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多为单元斗室,活动空间有限,平时以看书、写字为主,休息也往往是以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机所替代。学生们户外活动时间过少,功课负担过重,过度近距离的用眼,使眼睛的功能与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眼睛的发育超出了正常的比例,导致眼球前后径逐渐变长,产生近视。譬如,有些家长除了要求孩子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还信奉“艺多不压身”的金律,让孩子学弹钢琴,且一弹便是1~2小时。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五线谱上的“小蝌蚪”,累得眼睛直流泪,1年下来,虽能弹几曲,却也老学究式地戴上了眼镜。这种由于忽视了儿童眼睛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完善阶段,由于不正确的用眼所致近视的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近视眼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看电视喜欢往前凑,抄黑板上的字经常看不清楚而弄错,从而影响了学业。患近视眼的儿童因为视力不佳,眼界大为缩小,容易形成内向封闭的性格,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发展。
近视眼的发生重在预防。而避免过度的近距离用眼是预防的关键。平时要有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不小于30~35厘米;避免在强光或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走路、乘车时不应看书报;保证睡眠,饮食合理。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学校应重视青少年的视力保护。除定期检查视力、完善眼保健操制度之外,还应从加强素质教育出发,正视并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课程紧张、作业繁重的实际问题。惟有如此,“镜比瓶底厚一层,人较书包瘦三分”的现象才会有所减少。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江苏省人民医院吴玉琴
邻居家小慧今年14岁,心气高要强,学习刻苦,考试成绩总排在班上前5名。可最近半个月她像变了一个人,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心不在焉,作业不愿做,想改
正又控制不住自己,非常苦恼。
这就是典型的由于长期学习负担过重、自我管束过严产生了情绪障碍。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持续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得中小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习上无休止的攻克不完的“堡垒”,使他们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心理需要经常地遭到干扰和阻碍,这种长期、慢性的心理挫折日复一日地侵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堪重负,迫使他们采取一些消极的、有害的应付方式,如攻击、倒退、强迫、焦虑、妥协等,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发生正在向低龄化发展,而学习负担过重无疑是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良情绪使“小慧们”终日忧心忡忡,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一个单字工整地抄写十遍、数十遍,一篇文章朗读数十遍直到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这种乏味单调又要求严苛的劳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反复检查、反复思虑等强迫症状,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
还有一些孩子在不断打击下变得退缩、麻木、丧失斗志,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他们毫无理由地认定自己是最无能的,面对任何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都不肯去思考,只等着别人拿出现成的答案来。老师家长很少意识到这种令人头痛的“不动脑筋”现象正是他们自己对孩子一次次加压、否定、打击所造成的。
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家长们也应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注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教孩子学习使用一些健康积极的应付方式;要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问题严重的应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家长的关爱是孩子健康的保证
南京市儿童保健所胡汝基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心理活动迅速发展的时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保证其今后学习、劳动、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减负”后,家长尤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后,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有规律地轮换,使其劳逸结合适度。
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减负”后时间多了,最好保证孩子每天睡足9—10小时。因为睡眠时肌肉得到放松,大脑也能得到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感。同时,促使儿童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时也分泌较多,因而足够的睡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再者,空闲之余,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如跑步、爬山、打球、跳绳等活动。通过积极的锻炼,使孩子的骨骼变得强壮、坚固;关节活动范围增大,灵活而坚韧;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反应度、协调性得到提高。经验证明,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通过这些活动的调剂,使大脑中管理学习的区域得到休息,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四,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爱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家长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孩子吃饱吃好,但有的时候却收效甚微。问题就在于家长的饮食搭配上不尽合理。因此,保证营养均衡,首先要供给足量的食物,如粮食和脂肪,其次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奶类、瘦肉、鱼、蛋、豆类等。另外,小学生的膳食还应富含钙、铁及维生素,如奶及奶制品、绿色或黄红色蔬菜、水果等。要教育孩子吃饱早餐,不挑食,少吃零食。
第五,节假日尽可能带孩子去郊外远足,游览名胜,使孩子在欣赏万象纷呈的大自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熏陶,诱发出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第六,为孩子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平时教育孩子要身教重于言教,平等相待,尊重孩子并信任他。可经常开展一些家庭娱乐活动,如下棋、智力竞赛等,在亲子同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