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失败之谜
2000-06-14杨教
杨 教
1944年7月20日,看似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没有多少人记得,德国一批军人却在这天策动了一次暗杀纳粹狂魔希特勒的行动,可惜行动失败,这个日子没有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半个世纪过去了,参与暗杀的唯一生还者在这一事件56周年纪念日之际打破缄默,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内幕。
领授刺杀密令
1944年1月底,当年只有22岁的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已是一名德国陆军中尉,曾在德国东部前线作战并受伤,此时他的伤势基本痊愈。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要求他立即归队。他以为自己和其他伤员一样,是被再次召去参战的,因为苏联红军越战越勇,德军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员。
但当他返回部队后,克莱斯特惊讶地发现,自己收到的决不只是一封普通电报,见面后他的顶头上司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暗杀希特勒,而且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这封电报是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斯陶芬伯格发出的,此时,他已是德国国内越来越壮大的反纳粹运动的秘密首领,他发誓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干掉希特勒。斯陶芬伯格对克莱斯特面授机宜:德军即将改用新军服,一批军服样品已经生产出来,军工厂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请几十名军官和士兵试穿新军装,让希特勒检阅。这是刺杀希特勒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问题是,刺客肯定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军工厂的内线已与斯陶芬伯格达成秘密协议,刺杀行动就选在希特勒阅兵之时,试穿军装的其中一名军官便是克莱斯特。按照斯陶芬伯格的设想,由克莱斯特把炸弹捆绑在腹部,待希特勒趋前细看军装时引爆,与他同归于尽。
斯陶芬伯格之所以选中克莱斯特肯定经过周密的考虑,认为他是最佳人选。但克莱斯特在听完斯陶芬伯格的介绍后,还是无法立即给出答复,毕竟刺杀希特勒必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他对斯陶芬伯格说:“请给我24小时,我需要仔细考虑考虑。”斯陶芬伯格对克莱斯特十分信任,挥了挥手让他回了家。克莱斯特直接找到父亲,把刺杀希特勒的设想和盘托出,征询父亲的意见。
多年以来,克莱斯特的父亲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纳粹分子,他爱自己的儿子,但更爱德国和正义,他不想看到那么多的人因为希特勒而付出生命。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如果你不把握这个机会,你会终生抱憾。”父亲的话对克莱斯特接受刺杀之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决定豁出去。克莱斯特认为这不是关乎勇气的问题,而是关乎是否有良知。
反纳粹领袖亲自出马
事实上,熟悉克莱斯特的人心里都清楚,克莱斯特非常同情反纳粹运动,他也结识了一些反纳粹的德国军官,经常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终止希特勒的暴行,但一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些军官大多出身军人世家,克莱斯特的父亲曾是第三帝国的陆军将军,率领潘泽尔师征战法国和俄罗斯,他一直是德国反抗纳粹的早期成员之一,于1933年5月和6月两次被捕,当时希特勒上台只有几个月。
可惜时不我与,这批新军服在盟军轰炸期间全部被毁,希特勒一纸令下:取消阅兵式。反纳粹组织只好改变计划,另谋刺杀途径。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召集各兵种举行战况吹风会,斯陶芬伯格便是受邀参加会议者之一。这将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坐在希特勒身边,他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求之不得的刺杀机会。于是,斯陶芬伯格开始了认真的准备,他将一颗重型炸弹藏在公事包内,打算把它带到希特勒的会议室。
7月20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指挥所传出一声巨响,斯陶芬伯格偷偷放在会议桌下面的炸弹公文包准时爆炸。斯陶芬伯格在爆炸前一时刻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并成功地返回柏林。他相信,希特勒这次算是死定了。
克莱斯特此时的工作是确保希特勒的卫兵被缴械。这些卫兵警卫着维尔希尔姆大街上的政府区。在炸弹爆炸时,克莱斯特和其他反纳粹人员已经控制了警卫营的大部分,并已向西区和军事区的每个官兵发出了命令。
然而,几个小时后,刺杀希特勒的组织者得到消息:希特勒还活着!克莱斯特在第一时间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因为当时他就站在后备军司令弗里德里奇·弗罗姆办公室的外面,弗罗姆与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司令维尔希尔姆·凯蒂尔通了电话,克莱斯特听了个清清楚楚。弗罗姆说:“所以,希尔陆军元帅,我敢保证,希特勒没有死,他还活着!”
克莱斯特立即跑去向斯陶芬伯格汇报。他说:“我们现在遇到了麻烦,你要想想办法。”此时,斯陶芬伯格的心情并没有受刺杀失败的影响,至少从他脸上看是这样。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仍能控制住自己,看上去异常平静,说话也和往常一样从容。
希特勒遇刺却侥幸逃生的消息像暴风一样席卷德国,关于刺杀希特勒的各种计划也开始浮出海面。克莱斯特回忆说:“当时有些人认为,应该再等等看,寻找一个更好的时机,确保万无一失。实际上,这次失败说明,我们还不够坚决,手法也不够凶狠。对付希特勒这样的大独裁者,想不流血是不可能的。”他还透露,这次刺杀计划的目标并不是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如果能炸死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和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格林也可以,但三个恶魔都逃脱了。
希特勒血腥报复
希特勒随即展开血腥报复,拘捕了约7000名涉案男女,并处决了其中的约5000人,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直接参与暗杀。臭名昭著的纳粹法庭法官罗兰德·弗雷泽主持了这次大屠杀行动,斯陶芬伯格和克莱斯特的父亲都被枪决,但他们已属于较幸运的一群,其他人惨遭秘密警察盖世太保酷刑虐待,然后要么用钢琴上的金属丝吊死,要么用铁钩子钩死。处死的部分过程被拍摄下来,供希特勒细细“欣赏”。克莱斯特也被拘禁,他准备迎接最坏的结局,认为自己会被立即处死。于是他想到了《神曲》,想到但丁走进地狱,放弃了一切希望。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被立即处死,而是被送进了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有关方面对他参与刺杀希特勒一事展开调查,在此期间,他被隔离起来,一关就是几个月。1944年12月,德军步步惨败,前线告急,希特勒光前线的事还顾不过来呢,哪有心思处理克莱斯特这个无名小卒。调查在这个背景下被取消,克莱斯特不仅躲过了处死,还被送到前线作战,成为7月20日行动中唯一的生还者。
了解克莱斯特的人,都对他的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刺杀希特勒的壮举佩服不已,因为,当时的这种举动,会被许多德国人视为大逆不道的叛国行为。刺杀失败后,克莱斯特不得不面对失败带来的恐惧、父亲和朋友之死以及自己被捕、受审和被禁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都挺了过来。现在人们知道的是,当时斯陶芬伯格把炸弹公文包放到桌子底下,结果有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发现了这个公文包,并顺手把它提到了另一个房间,炸弹在其他地方爆炸,没有伤到希特勒一根毫毛。为了确保刺杀希特特勒成功,斯陶芬伯格为何不像安排克莱斯特那样,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炸弹?那样的话,希特勒必无疑。
克莱斯特披露说,斯陶芬伯格是一个对部下要求严格、对自己同样严格要求的人,在策划刺杀行动时,斯陶芬伯格首先提出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炸弹,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希特勒的生命。然而,参与密谋的其他人都不同意他搭上性命,因为如果刺杀成功,希特勒完蛋,新政府必须马上成立,而斯陶芬伯格是无可替代的新领导人。所以,在刺杀希特勒的同时,斯陶芬伯格必须保证自己活下来。
按说,密谋刺杀行动的人想得比较周全,他们决定给炸弹安装一个短定时器,这样能保证它在被发现之前,而且是在斯陶芬伯格离开会议之后爆炸。但炸弹设置的时间还是长了点,直到被拎到邻屋才爆炸。
也有人提出,克莱斯特那么希望刺杀成功,为什么不直接走近希特勒,开枪把他打死?持这种想法的显然太小看了希特勒,希特勒的安全几乎密不透风,无懈可击,任何接近他的人都要接受身体检查,连小刀都不能带在身上,想枪击希特勒,简直比登天还难。
盟国袖手旁观
然而,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这次刺杀事件,刺杀组织者策划了这么长时间,而且如果不是希特勒命大,刺杀早就成功了,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当时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必须进行协调,而现在看来,当时进行这种协调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首先,完成刺杀任务,其难度大得难以想象;其次,夺取第三帝国的权力,并把这种权力牢牢地掌握在反纳粹的人手里;最后是与前线的德军协调,刺杀行动的策划者计划一旦刺杀成功,就立即宣布停火。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克莱斯特仍有些后怕,他说:“你必须想到,当时绝大部分德国人对希特勒非常忠诚,是坚决反对刺杀行动的。另外,盖世太保的工作几近完美,纳粹党制定了一整套非常复杂的组织。刺杀行动在准备阶段没有泄密已经是一个奇迹,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者都有相当高的组织纪律性。”
令克莱斯特至今仍痛苦不已的是,他们的行动竟然无法得到盟国的帮助。克莱斯特的父亲早在1938年就曾代表鲁德维格·贝克到过伦敦,就一些“政治问题”进行了讨论。贝克当时是陆军参谋长,他一直试图说服他的将军们为了防止战争而辞职。
令人遗憾的是,张伯伦对老克莱斯特说,他们的事他管不了。张伯伦还给英国外交大臣洛德·哈利法克斯写信:“克莱斯特赞成暴力反纳粹,特别希望把他的德国朋友发动起来。但我想,我们对他所说的话不能全信。”
克莱斯特表示:“当时的德国反抗运动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支持,人们用了几年时间密谋刺杀希特勒,但都没有成功。战争结束后,有一次我问邱吉尔,当时英国为何不支援我们的行动,他只哼哼了几声,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现在的人根本不理解,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崇拜希特勒,他们必须把自己放在那个时代,独裁者的成功并不是单靠暴行和恐怖活动,而是让大多数人成为追随者和信仰者。在这方面,纳粹分子非常擅长。”
克莱斯特今年已经78岁。二战结束后,他干过出版商,目前在慕尼黑郊区一座别墅里过着舒心的退休生活,他家的电话不时响起,他耐心地用浓重的普鲁士口音向对方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他是7月20日行动唯一一名活了下来的人,他不愿意旧事重提,但当他把身子埋进沙发里,开始讲起他的故事时,他的冷峻的脸便逐渐变得柔和起来。△
(原载《上海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