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代伟人的海洋观

2000-06-14牛宝成

军事文摘 2000年11期
关键词:海权孙中山邓小平

牛宝成

孙中山:“海军实为富强之基”,中国欲富非强海军不可

孙中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以往人们只知道他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有关中国海权的思想和实践。应当说,在中国比较早而且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海权之重要的,莫过于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当天,临时政府就发布命令:“以红旗另镶青天白日,日有12芒为海军军旗”。在他所建立的临时政府中只有9个部,其中就有一个海军部。孙中山曾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他还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没有海军,不仅海权会丧失,还可能导致亡国灭种的悲惨结局。”在阐述强大的海军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时,孙中山明确指出:“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者,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在孙中山看来,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兴亡休戚相关。因此,他将海军建设视为国家建设的核心之一。可以说,孙中山的海权思想顺应了20世纪海洋战略竞争的大潮,是近代中国海权观的重要标志。虽然孙中山的远大抱负未能实现,但是他对于海权、海军建设以及发展海洋事业的真知灼见,无疑拟就了一幅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革命精神的海洋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沉反思,又是引导中华民族重新走向海洋的光辉思想。

毛泽东: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建立“海上铁路”的战略高度考虑海军建设

在新中国筹建之时,毛泽东就针对旧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所受侵略主要来自海上这一历史事实,考虑如何统一台湾和对付帝国主义有可能来自海上的侵略。1949年毛泽东曾提出:台湾不解放,国家就不安宁。海军也要做好准备。“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1953年2月,毛泽东乘坐海军“长江”号、“洛阳”号军舰从武汉到南京。在“长江”舰上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审查海军五年建设计划方案时提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长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1954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是一个大国,要有强大的陆、海、空军。我国有那样长的海岸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1975年5月,毛泽东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谈话中对海军建设又提出:“海军要搞好,要使敌人怕。”并在后来海军送交的关于十年左右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报告上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的。”

纵观毛泽东有关海军建设的论述不难看出,他不仅从防御海上外侮的角度考虑中国海军的建设问题,而且把海军建设提高到“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高度,着眼于建立“海上铁路”,也就是从“国家海洋方向安全”角度,又从“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考虑了海军发展建设问题。

邓小平:“进军海洋,造福人民”,“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70年代末期以来,邓小平在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开放的同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极为关注,曾多次强调要“进军海洋,造福人民”,“发展海洋事业,振兴国家经济。”进入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又适时提出了开发海洋的战略思想,把开发近海资源正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1984年10月,邓小平发出了“为了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进军南极的序幕。对于南中国海问题邓小平的态度更是十分坚定明确。他提出:“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多次声明主权是中国的。管你占领不占领,主权还是中国的。”“对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最有发言权。”

此外,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海上防卫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建设。在1979年7月,他在接见海军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就提出:海军就这么一点,要搞大一点,要加强,要有一点力量才行,这个力量要顶用。我们不需太多,但要精,要真正是现代化的东西。同年8月,他在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再次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化战斗能力的海军。”可以说,邓小平的海洋观和海军建设思想,以及海洋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施,进一步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为中国人民走向海洋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他也创造性地开辟了解决海洋争端的新思想,改善了中国海洋战略环境,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海洋方向的安全与权益,也关系到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江泽民:“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从90年代,“海洋热”、关注海洋在中国蔚然成风。批评中国传统海洋观念和倡议确立新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呼声此起彼伏。

1995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视察海军部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科技与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内地,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海洋作为天然屏障,掩护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还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势必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节约和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可以肯定,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

江泽民的海洋观及对海军建设的战略性思考,反映了中国当代领导人对海洋的基本认识。可以说,这也是基于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客观需求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和认识,也是自孙中山以来中国伟大政治家有关海洋的最新认识。

从上述伟人论述可见,海洋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海洋权益,还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不仅关系着当前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关系着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国家、民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猜你喜欢

海权孙中山邓小平
孙中山的绰号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新海权时代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孙中山彰显气度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