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与空子

2000-06-14■秦

南风窗 2000年8期
关键词:南德民营企业

■秦 朔

我们的队员在哪里?

到美国5个月了。没来过美国的一位朋友给我发“伊妹儿”,问我的体会。我回复说:“如果你现在很喜欢它,一直对它说‘是,来了之后,你会觉得它很多地方并不让你喜欢。如果你一直在对它说‘不,亲自看看,你会说些‘是的。”

也许朋友会觉得这话说了等于白说。但国家间的关系有时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合作与对抗,满意和愤恨,有时几个月就可以转化。

从一年前中国使馆被炸,到一年后美国批准永久对华正常贸易关系(PNTR),中美之间又一次实现了利益的汇合。中国加入WTO也可说已成定局。无论外人怎么理解(《经济学家》杂志5月20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Vote for Chinas freedom》, 认为批准PNTR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建设。美国总是试图将经济问题和意识形态挂上钩。中国谈经济,美国谈政治,中国谈科技,美国谈文化,这是双方谈判中的一个鲜明对比),这都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方面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的世界,中美双方都在做新的准备,归根结底,要在市场上见高低。美方的选手就是跨国公司,美国政府和传媒则在前后为他们加油助威。近来,美国不少传媒已开始鼓噪“中国会遵循WTO规则吗”,或刊登关于中国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充斥的报道。其用意很清楚,就是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看了今年《财富》500强的资料,这500强1999年的总营业额是6.3万亿美元,比1998年德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还多。500强的雇员达2200万人,年盈利4100亿美元,占美国所有公司盈利的47%。这样的出场名单,看得心惊!

回过头想想我们的队员,我们准备好了吗?一方面,我们有信心,中美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比较优势都不同,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等方面,我们有优势。不少方面还可以互补,达到双赢。中国市场潜力大,我们的企业占有主场之利。很多早已向国外开放的产业如家电、PC等,我们并不怕竞争。但另一方面,我又很担心,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国家这些年从各个方面,倾尽全力扶持国有企业,但目标一直在“扭亏”左右徘徊。真能扭亏当然也是成就,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比,我们的国企还太脆弱。相当多国企靠特殊保护才生存下来,真刀真枪和那些跨国公司干,行吗?

两种可能性

我希望我们的国企能真正“雄起”,但如果他们难当竞争大任呢?谁作替补队员?从20年经济发展看,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发动机,充满活力。我注意到,包括厉以宁、吴敬琏、四通董事长段永基等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近期都在呼吁给民营企业更好的成长空间。外商可以投资的领域,他们也应该可以进入。海外一位经济学家更担忧地指出,中美谈判中,美国政府相当有力地代表了美国的私人企业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但“中国的私人企业家的利益没有被任何协议方所代表”,“是对中国私人企业家非常不公平的一种游戏规则,因此其后果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国内私人企业家趁机要求对外国私人企业适用的游戏规则也对中国私人企业适用,因此中国加入WTO真正成为中国制度改革的动力。另一种可能是对外国私人企业和本国私人企业奉行双重标准,因此WTO的游戏规则与中国的一系列制度发生冲突,使经济发展走向畸形道路(比如受到跨国公司冲击,失业增加,但失业的人创办私人企业却不容易,因此经济受损)。”他举例说,“在中国从事外贸、银行及批发零售网等行业需要政府发给许可证,而政府发许可证的行为不是中性的,因为政府在这些行业都是最大的业主,有行业垄断利益,发放许可证的原则是不损害垄断利益。中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通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中国的银行法明定禁止私人经营。中国加入WTO后,这些规则对外商都不再有约束力,但它们对国内私人企业的限制仍然有效。进入WTO后,外国企业不需要许可证就能在中国从事国际贸易,但中国的私人企业却不能。外国私人企业可以在中国制造汽车、修高速公路、自由建立批发零售网,但中国的私人企业却不能。”

在空子中生存

这些说法未免有些极端化。事实上,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是越来越鼓励和积极的。广东已经有私人企业参股高速公路。但这一步伐比我们的对外开放还是显得滞后了。更重要的问题是,虽然1994年通过的公司法已经规定企业分为个人所有、合伙人所有和公司制三类,不再以私人、国营、集体划分,但实际上,政府能够调配的主要支持资源还是投向了国有企业。很多人常常指责民营企业“钻政策空子”,行贿、偷税、漏税,我想其中不能回避一个客观原因,由于“先天不足”,没有很多资源和条件,有时候“不钻空子”,就无法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不久前,南德集团牟其中因信用证诈骗被判无期徒刑,媒体反思很多。我对牟其中的印象并不好,两年多前就写过文章批评他的“企业之道”,但仔细看看这个案子,我感到还可以反思一下客观上的原因,也就是牟其中在法庭上所说的,“南德集团为私营企业,不能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才通过各种渠道委托湖北轻工业进口‘货物”。根据法院披露的“牟其中诈骗始末”,此案源于1995年初,国家实行紧缩银根政策,南德的贷款渠道被堵死。由于前期贷款陆续到期,加之经营卫星业务急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牟其中为偿还债务和继续扩大业务,决定采取开立信用证的方式为集团融资。从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南德采取虚构进口货物的手段,通过湖北轻工在湖北中行共计骗开信用证33份,开证总金额8000余万美元。由于南德经营不善,这笔钱还不完,导致湖北轻工至今有3500万美元追不回来。“在法庭审理中,牟其中口口声声称自己没有诈骗,南德集团为私营企业,不能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迫于此才通过各种渠道委托湖北轻工进口‘货物,75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属于进口贸易中发生的正常融资行为,不存在信用证诈骗。”牟的说法当然被法庭驳回,因为南德根本没有进口货物,纯系为了弄到钱。但是,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民营企业没有外汇指标,不能经营外贸业务,又很难贷到款时,他们往往会千方百计利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和他们“合作”达到目的。最后的牺牲品也往往是国有企业(国企之所以总是上当受骗,有智力因素,但更多是利益关系的驱动,“乐意被骗”。其结果是个人得小利,企业吃大亏)。

要战胜的是自己

在转型期的中国,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内在冲突:一方面,政府渐渐地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民营企业实际上享受不到和国有企业同等的规则待遇。为了寻找空间,民企往往要钻空子,甚至去腐蚀某些管理者,为自己“放生”。我们要批判“钻空子”,但也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政策容易被人钻空子”、“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让人少钻空子”的问题。或许,有些管理者本身就希望“空子”和暗角的存在?我有限制你发展空间的特权,我也就有了等着你来“钻空子”的筹码。权力天然具有一种期待自己被腐蚀的特性,“越堕落越快乐”,这是一种默默存在的诱惑性的交换。也正因为权力可以市场化,化为市场价值,所以谁能够腐蚀权力,就意味着获得了市场的机会和空间。我曾经遇到一位民营企业老板,他说“我还希望公司犯点错误呢,不犯错误,还找不到公关的机会呢”。悲夫!

从这样的角度看,创造一个面向所有企业敞开的、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规则的空间,限制行政权力特别是直接去配置经济资源的权力,把权力交给市场,才能真正堵住“空子”的存在。当企业平等地站在一个统一的规则系统前面,不用钻空子就可以大步朝前了。当所有人感到他们的财产权利在这块土地上有长久的保障时,资金外流和财富转移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中国为加入WTO已经承诺很多领域对外开放,其实这些领域的对内开放恐怕更加紧迫。否则,很可能出现自己绑着手脚和外资赛跑的局面。以出版业为例,我最近在看美国杂志300强(Top300,按营业额排序)的资料,就感到压力深重。排第一的《电视指南》年营业额11.72亿美元,第三名《时代周刊》9.63亿美元。前75位的杂志年营业额都在1亿美元以上。中国营业额最大的杂志一年大概2亿多人民币。这么大的距离,我们不大力发展,让愿意投入杂志市场的内资先进入,等到外资进来后,我们能战而胜之吗?

中美之间会长期地既合作又对抗地竞争下去。关键靠自己。要进一步革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和思想障碍。我很欣赏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中美问题专家资中筠讲过的一段话:“今后前进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应更多地内省,从克服自己本身的弊病来消除障碍,而不是强调外因。因为外界的风浪和不利因素是客观存在,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对不公平的事物当然要进行抗争,但首先得自己肌体健康。我国WTO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在电视采访中有一句话十分发人深省。面对美国代表提出的质问,‘你们连走私都制止不了,如何使人相信你们的外贸政策?他纵然辩才高超也无言以对。至于在财政上单是走私一项所造成的损失远超过假定接受WTO的苛刻条件所损失的数字,已是众所周知了。当然走私仅仅是许许多多问题中的一个。例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亚于走私,只不过不能靠法律来解决,如何营造一个使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也只能返躬求诸己。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借用一句通俗的话:要战胜的是自己。” □

猜你喜欢

南德民营企业
TV南德:以四大发展战略赢得“双循环”新机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新能源公司获中国首张2.5MW风机TUV南德GL型式A级认证证书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