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人意料的交易

2000-06-14

南风窗 2000年5期
关键词:麦肯锡后台合资

握手

今年3月3日,就在乐百氏与法国达能正式签订合资协议的当天晚上,对此事颇感意外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打电话给乐百氏副总裁杨杰强:“怎么突然把乐百氏给卖了?”杨反问:“那你怎么还没有卖呢?”段说:“我也想卖啊,可是还没发现谁感兴趣呢。”

那天下午,乐百氏总裁何伯权在集团公司召开的月度全会上正式向员工宣布:乐百氏与法国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正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由达能控股,但达能并不派员参与管理。乐百氏仍拥有商标权、管理权、产品及市场开拓权。

这场快速达成的交易顿时引起了业界的注意。联想到乐百氏的主要竞争对手娃哈哈在几年前也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和达能合资,这场交易更是备受瞩目。

其实,乐百氏在与达能正式合作之前,已先后与高盛、摩根士坦利、百富勤、怡富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有过或深或浅的接触和商谈,另外还与国际著名的食品集团、雀巢、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品公司等谈过合资意向,其中最“钟情”乐百氏的可能算高盛,这是与乐百氏接触最久的一家公司。早在达能控股娃哈哈之前的1994年,双方已有过接触,并且几近成功达成合作协议。可是因为当时乐百氏正搞“生命核能”而影响了谈判工作,高盛一方也由于决策稍慢而有所延误。但是这几年来,高盛总是不间断地造访乐百氏,直至乐百氏与达能签约前夕,高盛仍然在坚持:“我们还有没有希望?”

而仅有33年历史的达能公司,它的介入居然仅在3个多月之前,它所面对的对手是在全球颇负盛名的百年老店,资产更加雄厚的食品王国雀巢。在业界看来,雀巢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乐百氏合资的外资巨头。

达能:最没有希望的一家

达能的此项收购计划,并没有通过达能中国总部,而直接由达能设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负责,由公司发展部经理林伟全权代表达能与乐百氏进行协商。乐百氏方面则是由何伯权总裁出面。从最初的状态来看,达能是最不易谈成的一家,即使是连正式接触,都费了相当大的周折。

正式会谈之前,林伟先后找过多家顾问公司介绍,要求和何伯权见面,后来也来过乐百氏,与何伯权也有过初步接触,但合资要求均被拒绝,达能几乎没有被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何伯权最大的顾虑倒不是说对方要求控股,而是因为达能本身就是乐百氏最大竞争对手娃哈哈的母公司。如果正式进入谈判,乐百氏就得把公司几乎所有的东西交给他们分析,比如经营状况,经济实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等等,许多都是公司的核心机密。如果达成协议,成功合资就没有问题。而一旦没能谈成的话,就等于公司所有的机密就在竞争对手的掌握之中了。

达能在遭到一次又一次拒绝之后,连与何伯权见面的机会都已丧失,似乎是前景渺茫。但他们也明白了乐百氏的顾虑所在。最后达能决定采取迂回的策略。林伟找来一家德国顾问公司,与他们共同来到乐百氏,宣称有一个果汁技术的合作项目,希望与乐百氏进行合作。既然如此,何伯权表示由技术部门进行洽谈就可以了,自己就不必出面了。

然而来人一再表示他们专程从德国赶来,非常想同何伯权见面,希望能予以引见。结果见面之后,来客身份自明,所谓的“牛奶技术项目”纯属子虚乌有,纯粹是为合资意向而来。

通过一番苦心安排的此次会面,达能表达出了异乎寻常的诚意,一再承诺如果合作不成功,将立刻销毁所得到的所有乐百氏资料,并且绝不公开乐百氏任何内部信息,更不会向娃哈哈透露。至此,双方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达成了进行深度谈判的前提。何伯权也相信,一家公司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之后,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他也绝不会因为中国的某一个项目而失掉自己的国际声誉。

其实在国际上,由中介顾问公司来与对方谈合作意向,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它往往并不暴露委托方的名字,而只要告诉对方,有这样的一家公司,资产是多少,产业方向、运作规模、投资方向如何等等,它想进入某一个公司,想与对方合作开发某一个产品等等,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和这样的公司商谈这样的项目,这样就不致于暴露委托公司的目的,同时避免给同行以可乘之机。

在消除了双方的顾虑之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乐百氏提出的主要几大条件,达能一一表示接受和认同。乐百氏一方也并不拿多方谈判作为筹码,与对方“练功”,而是直入主题,于是谈判进展飞快,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达成了最终的协议。

“后台”在哪里?

在业界,乐百氏一向以稳健见长。甚至在公司1999年年终总结报告上,第一页上只有一个字:稳。也因为如此,它与达能的“闪电式”合资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面对疑问,何伯权的解释是:其实企业最重要的是它的后台。企业发展不是靠你的精神就行,还要看你的“后台”有多硬。因为企业总是要犯错误,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昨天的事情做对了,今天的事情对了,明天的事情也对的话,他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神,他就不应该坐在企业,而应该摆在神台上供奉。不要说面对一个企业这样复杂的系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事情的决策,也是经常会错。企业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可以解决,但是大问题来了怎么办呢?那“后台”就很重要了。如果有强大的经济实体做后台,有经济实力的支持,就不至于会伤筋动骨,否则就可能一病不起,原有的基业也赔了进去。

事实上乐百氏是镇办企业,过去的后台是中山小榄镇镇府。第一,政府的功能过去就是支持企业;第二,政府可以影响银行和税务部门,你没有钱,可以叫银行贷款,叫税务部门减收迟收税。再不行,政府有钱的话可以借几百万、几千万给你。但那是过去10年的环境。现在条件变了,政府的职能也变了,政府不能指挥税局和银行了;第三,公司规模也大了,要的钱可能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可能是几个亿、十几亿。这个“后台”怎么撑?在企业有投资机会或有危机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面临大的危机,企业可能就会死掉。

另一件让何伯权印象深刻的事发生在他去哈佛讲学的时候。在哈佛商学院,那些听课报名表的第一栏就是让你填公司的母公司是谁,因为学生都是来自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何伯权一直以为只是中国企业看重“主管部门”,谁知道美国人更看重(当然,这不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认为你的母公司的身份,能证明你公司的实力,说明你有多大的价值。

当这个更大的“后台”确定为达能后,还有很多人为此惋惜:为什么是外企?为什么是已经控股了娃哈哈的达能?实际上,在国内上市、以千千万万国内投资者为“后台”曾是乐百氏的强烈愿望。但是,当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承担着为国企“解困”的任务时,“镇办企业”乐百氏的上市之路注定遥遥无期。

麦肯锡的“伏笔”

乐百氏的合资之举看似偶然,但在过去几年和跨国公司的频繁交往中,“卖”的念头已是悄然而生。尤其在1998年和世界知名的企业顾问公司麦肯锡的合作,不啻是为今日的举动埋下了伏笔。

麦肯锡除了总部在美国,并在美国诞生以外,没有什么美国意识或其他什么国家概念,它有3000多名高智商的专家分布在全球各地。因为乐百氏是做食品饮料的,所以他组织了全球专门做食品饮料的专家,比如曾经做过可口可乐咨询的专家,来为乐百氏做饮用水咨询,以及全球做乳业最好的,给雀巢做咨询的专家,来做乳酸奶咨询。这里面包含着深厚的“全球咨询家共享”的理念。它把客户的视野拉得很宽,让你看到最远,然后又实实在在去分析这个企业现在需要什么,未来可能需要什么,怎样步步演进。

在咨询过程中,麦肯锡把国际上这个行业最优秀的公司进行分析、汇总,给出最充分的参照,再根据乐百氏自身的情况进行量体裁衣,指出这些经验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目前还不能借鉴的,并根据企业的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给出一个策略方案。为了购买这些“建议”,乐百氏所付的代价是1200万。如果说当时还有“值不值”的议论,现在看来,结论已是不言自明。

整个咨询项目,由麦肯锡中国区首席代表亲自主持,麦肯锡在乐百氏长达半年的连续工作中,由专家群牵头和所有部门进行深度交流,在整个研究、商讨过程中帮乐百氏培训了一批中高层的管理人才。

对于乐百氏管理架构的调整,麦肯锡的建议是:在营销中把市场和销售两块分开,并把开发(原是属于生产部)放到了营销部门。调整看上去并不很大,但却极为关键。国内一般的企业里,往往是市场和销售合在一起叫供销科,后来又变成了销售科或销售部。这种结构并没有体现营销的概念。市场是针对消费者来做工作,而销售则是专门针对客户渠道、销售网络来做工作,一个是参谋部,一个是野战军,既要区分,又要有机结合。在导入咨询案之前,二者的分工在乐百氏显得非常粗浅和简单。在这之后,这方面已做得非常清晰和专业了。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融资方向上,麦肯锡同样提出了细致的分析和建议,指出了20条以上的发展路线,比如在上市和寻求合资方面,是寻找金融投资者还是产业投资者,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它分析了大量的案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寻找什么样的伙伴,结果会如何。

在外人看来,请外脑咨询的投资看上去很大。但企业到了这个规模,哪怕是犯一个小小的错误,损失可能都是成百上千万。“外脑”能清晰地帮你描绘未来,会告诉你3年、5年之后,你的企业从第一层次到第二层次再到第三层次,应该如何稳健成长。□

猜你喜欢

麦肯锡后台合资
合资卖油怎么才不亏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后台暗恋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视角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以“后台”的名义节省电池用量
麦肯锡模式对我国中小管理咨询公司营销策略的启示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