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邮之道
2000-06-14西安:将兆林
西安:将兆林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回顾近半个世纪我的集邮生涯,感触很深。
1954年我初中一年级开始集邮。虽从小有了集邮的爱好,也收集了一些好的藏品,但认真思考自己集邮成长过程时才感到,我真正的集邮活动还是在1992年退休之后,参加省市邮协才步入正轨。
一、参加集邮组织,在集邮大家庭中才能进步。
1992年之前,我仅收集一些信销票,买些集邮杂志,读大学时到了外地,加之经济紧张,邮品购入很少。1966年参加工作不久也未逃出“文革”劫难,一把火“自愿”烧掉了近千枚清、民和老纪特中的好邮票,使我的集邮兴趣受到沉重打击。1992年因病提前退休,西安市邮协征集古文化节邮展这一偶然机会,使我踏入邮协活动的大门。此后才在省市邮协的关怀和指导下,在老集邮家的热情帮助下,共同奋斗,刻苦钻研,一步一步地取得成绩。
二、编排邮集参展能丰富邮识、邮品使邮趣升华。
在省市邮协的组织安排下,我早年收藏的一批清代邮驿封套在93西安古文化节与观众见面。当天“陕西日报”社记者采访我并发了题为《百年邮品轰动集邮界》的消息,对我鼓舞很大。此后邮协开始组织人力协助我组集。在几位老集邮家的热情帮助下,我又多次到省图书馆和省邮电管理局档案馆查阅历史文献和邮驿资料,经过深入研究,逐步使这批收藏品成为陕西清代邮驿研究的宝贵史料。
经过研讨、补充、完善,仍以清邮驿封为主重组邮集,1993年10月在陕西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邮展上荣获二等奖。为参加中华全国邮展,我突出重点深入研究,使邮集在研究陕西清代驿路、程限的设定原则、“捐马”封出现证明清末邮政衰败几个方面更具深度,尤其邮集研究证实清末陕西南部军塘站存在的史实,极有价值,因而1993年11月在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一举夺得镀金奖。这枚奖牌结束了陕西省与邮展金牌无缘的历史。
在编组邮集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组集的全过程势必促使作者挖掘最大潜力去完善和提高邮集质量,在收藏邮品、丰富邮识、深入研究方面都会迈上新台阶。对不清楚的问题不但竭力搞清,而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每部成功的邮集都凝聚了作者和邮协一班人的心血,正是在拼搏之中作者才能吸取多方面的营养,使集邮乐趣得到升华。
三、撰写集邮文章才能使集邮研究达到更高水平。
一部成功的邮集并不是集邮的终点,只有在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中拓宽思路,才能使邮集阐述的理论有新的进展。几年来,我在邮展获奖后加大了对陕西清代邮驿研究的步伐,1993年撰写了《清末陕西邮驿路线和驿站、堡的分布》、《清末陕西传递公文差役中的几种形式》。1994年发表了《从清末军邮驿封看清代陕西邮驿》、《从“捐马”封套剖析清末驿政衰落点滴》。1995年9月完成了《陕西省清代邮驿烽燧分布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陕西省志·第二十八卷邮电志》采用。1996年我发表在《收藏》杂志上的《清末陕西邮驿》被陕西省邮协评为优秀集邮论文,并选入《1996年世界集邮文汇编》。我在研究“裁驿归邮”问题而写的《裁驿归邮始于何时探》,被原邮电部文史中心认为属重要新观点而刊登在1996年3期《邮电文史》。1997年我在《收藏》杂志上还发表了《话说“客邮”始末》、《纪念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发行60周年》等文章。仅1999年我先后在多家报刊发表集邮文章32篇(6.5万字)。我深感写作邮文是深入集邮研究,提高邮识的最好方式。
四、参与集邮市场活动使集邮的内涵更加丰富。
邮市是集邮者不可不去的场所,因为集邮者需要丰富邮品,也需要交换补缺。邮市融邮商、集邮者、研究者群老、中、青、少为一体,虽资历不同,各有自己的目标和特长,但彼此思想感情贴近,有共同语言。1997年,西安第一个室内集邮市场在解放路开业,为我参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经营的宗旨是:收售代销结合、售出邮品保真、以质论价重信、广交邮友同乐。在我与众多集邮者接触中,不同专题、不同观点都对我产生启发和帮助。有许多集邮者由于保存邮品方法不当而遭严重损失,他们探求好的保存邮品方法,这就提示我总结自己和几位老集邮家的实际做法。1998年11月我发表了《邮品保存方法》为集邮者提供了方便。由于经常活动在市场,所以对市场的变化和管理也颇多留心,我写了《邮市一蹶不振原因浅析》、《邮市深度打折》、《邮市复苏设想》、《“内战”何时息鼓》、《学法懂法搞好经营》、《为规范邮票市场进言》等文章,参与市场的研究。经营中除为一些老集邮家代销票品外,也常帮助青年集邮者义务咨询制作邮集、配缺,受到大家欢迎。
五、积极参与集邮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我积极参加省市邮协组织的多种活动,如邮集评论、集邮展览、听专家讲学、专题讲座、热点问题讨论、“集邮之声”直播等。基层邮协的活动我感到更有意义,曾多次参加地、市、县邮协组织的邮展和纪念活动。尤其难忘的是1994年11月应汉中地区邮电局邀请,陪同瑞士籍华人集邮家薛少棠先生赴汉中考察褒斜古栈道。每次活动我都有不少的收获,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和经验。“邮协的生命在于活动”。为了宣传集邮活动,我撰写了《邮展——邮集者的课堂》,报道三城市集邮联展的盛况 ;撰写《基层邮协的多样活动》,总结了西北电力设计院邮协丰富多彩的活动。集邮活动为我创造了学习锻炼的机会。集邮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不断努力进取,在世纪之交难忘的日子里,我愿以这篇集邮体会,与大家携手共进。
责编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