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经济
2000-06-14
商界 2000年6期
眼球经济即注意力经济。这一说法是美国知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在其《购买注意力的人们》一文中提出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能不能解释现代歌星?他们唱一首歌的所得,要比几千个工人辛勤劳动一年之所得还要多,这能说他们的一首歌里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是一个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的几千倍吗?
这里唯一的解释是,歌星们占有了一种稀缺资源(好嗓音),然后再开发利用它。但我们又想:一个街头卖唱的小姑娘,或许她占有的“稀缺资源”比歌星优越得多,她所付出的劳动时间也比歌星多,为什么她的收入却不及他们的十万分之一呢?用注意力经济来解释就是,歌星们所占有的“稀缺资源”只是一小部分,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注意力资源”。
利用现代媒体传播,他们占有了比一般工人或街头小姑娘多得多的注意力。注意力经济就是指当人们对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进行持久关注时,我们可以把目标对象所受到的关注加以量化,根据数量的多少再用实际的价值形式表现出来。
这众多受关注的目标群所带来的强大价值收益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的出现也是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的必然结果。正如我们选择一种消费品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商品,对自己注意力之外的商品常常不屑一顾。商品要想被人选中,首先要被人注意。
于是商品销售的竞争,在现代社会逐渐演变成注意力的争夺。各企业为了争夺注意力,常常不惜花费巨资,挖空心思地制造事件、制造新闻,来吸引人的注意力。一位网络公司的老板就曾公开说:“网络公司就是要不停地制造事件吸引人群来关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