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李小龙
2000-06-13
题记:美国西雅图墓地,安息着一位名满世界的伟大斗士,他就是截拳道创立者——李小龙。
他生于公元1940——农历庚辰(龙)年,距今天公元2000——农历庚辰(龙)年,整整60载。
当这一个甲子的纪念来临之际,世界上那些景仰他的人,都会发出一个声音——
在时空跨越2000之门时,李小龙已年届花甲。岁月无情,分分秒秒不停留。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这位截拳道创立者也是一位老人了。
此时此刻,我们只有遥望大洋彼岸的西雅图——李小龙墓地,真诚地纪念这位曾经叱咤世界风云的拳坛骁将、亦曾使东方武术令世界震惊的先驱者诞辰六十周年。
李小龙对于中国武术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愈来愈显现,甚至是弥足珍贵,意义深远。因为时至今日,我们的武术界仍然没有走出一个能与世界级拳王分庭抗礼的人物。这不仅仅是遗憾,而且也是使千古英雄辈出的国术蒙羞!
其原因何在?难道是西方搏击术远比国术厉害、还是古老的武术在岁月流逝中逐渐雌化?
对于武术稍具常识的人,都清楚套路“武舞”单一功能“无限进化”的弊端,遂使“鹰击长空”的武之本能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单翅飞翔的鸟儿又能飞多高?武术二字,如果顾名思义,武乃力;术为法,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制人的艺术。“武舞”美则美矣,惜其尽失武术神髓。就像华丽的刀鞘,外观夺目,用之于战场则难以杀敌;即使砍瓜切菜(防身自卫),也难以致用。“武舞”,乃古时酒宴之间聊以解闷的表演技艺;街头卖解者撩人眼目借以维持生计的把式而已。所以,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无一“花式”。
其实,后起之秀——西方搏击,并非优越于我们的国术。不过,在训练方法上,西方搏击结合现代运动科学,极重强度、密度和力量。西方搏击者身高体壮,肌肉隆起,一派赳赳武夫之相,若与东方高层次武者的儒雅之貌两相对照,确实很“酷”。可是,国人自古便讲究,武者不带刀兵气,如果以东方的这一标准来评价,西方搏击者便差了一筹。而李小龙似介乎于两者之间,他西装革履时,文质彬彬,儒雅潇洒,可当他赤裸着上身,却是浑身肌肉,线条凸凹毕现,其健美程度,绝不亚于“奥林匹克先生”。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亦带有东、西方色彩,既以咏春拳等南派拳法为主,又兼收并蓄了西方搏击的腿法,拳击的步法。截拳道训练器具,不仅有东方武术的木人桩,也有借助于西方搏击的跳绳、拳套、手、脚靶等工具。由于李小龙豁达大度,遂使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与拳王阿里、跆拳道高手、空手道高手、泰拳王等世界拳坛风云人物相互交流、切磋。这使他眼界开阔,并丰富了东方武术。可是,他此举也招来非议、指责。在传统武师的眼中,李小龙既有着“叛逆”的精神,又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他无疑是传统武术的“背叛者”。
但是,历史注定李小龙将成为把武术推向世界的英雄。
1998年,在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为表彰李小龙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杰出贡献,中国武协特授予李小龙“国际武术巨星奖”,并邀请其遗孀琳达和他的女儿李香凝来京领奖。由于分身乏术,要务在身,这母女二人只好经“振藩截拳道”核心开会讨论,最后决定由李小龙的弟子木村武元代表恩师远在美国的亲属,来北京接受此项殊荣。
在国术逐渐走出套路“武舞”误区的今天,中国功夫挑战美国职业拳击虽然尚显“幼稚”,可这毕竟是打,而不是“舞”。如今“散打王”又已登台,武术真功夫初露锋芒。
我们终于可以翘首企盼着武术本能的展现,同时我们也在激赏李小龙的远见卓识。
因此,我在这一个甲子的纪念中——诚邀截拳道爱好者振臂呐喊:永远的李小龙!〖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