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西洋体育理论评价中国传统武术
2000-06-13北京·于志钧
●北京·于志钧
一、传统武术研究的对象是活人
对伍绍祖同志说的“西洋体育,更多地是建筑在西医解剖学基础之上”,恐怕没人公开反对。因为这是事实。也只有中国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西洋人认为这是当然的,没什么可以争论的。然而,他说武术的对象“是研究有机的活人”,却被某些武术专家教授们忽略了。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认识是从生命出发的,有生命才有人的活动。一切对人体的认识,都是对活人观察的结论。中国的人体经络、穴位、气血运行的认识,充 分表明了这点。如果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死人,你是找不到经络、穴位和气血运行的。这些东西仅存在于活人,只能在活人身上观察到。
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对活人的认识上建立起来的。武术既然是活人行为,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所以提出“精气神”的锻炼,重“术”而不重“力”,称武“术”,称“技击”。练习方法是练“功”;练习“招法”和“套路”。中国的传统武术,没有一家不是这样练的,内外家都如此。尽管从事现代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们,对传统武术的这种练法多有微辞。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历史,正是中国发明发展了这样的武技,它使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独特的技击术,保护了中华民族五 千年的安全、繁衍,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衰!这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反观之,西方认识人体是从解剖死人尸体开始的,把死人的骨骼取出来,看人体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大脑取出来,看大脑组织什么样;把肌肉解剖开,看肌腱什么样,肌纤维什么样,细胞什么样,神经什么样,等等。然后,再看它们的活体(在人的整体已经死亡,局部还存活的情况下)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西洋体育理论,就是建立在人体(死人)解剖学的基础上的。他们得出结论:人体的力是肌纤维伸缩的结果;人体力量的大小是由肌纤维和肌腱发达的程度决定的。这些认识结合西方传统的“强者哲学”思想,表现在体育上,必然是重视力量训练,认为体育运动的三大要素,“力量、速度、技巧”力量是最根本的。我们不反对西洋体育的研究成果,也并非不能为我所用。我们所反对的是,盲目崇拜西洋体育理论,而对中国传统武术不做认真地研究,轻率加以否定的言行。我们想,这也不是周文极力宣扬的科学态度吧!
二、“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是中国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传大贡献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源于《周易》,它指导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军事、工程、天文、地理、医学、农业等一切方面的发展。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周文称之为“旧式理论”,是“巨大的历史惰性”。这不像一个炎黄子孙所说的话,这是中国体育教育的悲哀!我们搁下这些不谈,来论述一下传统武术的理论。
周文称中国传统哲学为“旧”,为“历史惰性”,显然是对比西洋体育科学理论而言。世界进入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落后了,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是正确的、必要的,现在我们仍在学习。但是,决不能反过来说我们自己一无是处。如果是这样,我们问,今天还研究中国传统武术干什么?周文站在西洋体育理论的立场上,完全看不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体认识在理论研究上的先进和不可代替性。今天西方在理论枯竭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花大力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理论的一切成果。例如三千年前中国的《易》学就演出八卦,它只有二个符号,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位制,而二进位制正是今日电脑的理论基础。太极学说,也源于《易》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分为二”的理论。宋代张载说:“一物两体,其太极之谓焉。”今天的原子核裂变,正是太极原理的延续。这些令西方科学家惊讶不已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作为中国人却视为“历史的惰性”,太可悲了!
我们说先进性,就是走在西方的前面。中国的太极学说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方面构成的,并且告诉我们,两者是不对称和不平衡的,不对称表现为相互制约,不平衡表现为相互变化。表现在技击方面,创造出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的内家拳法。
西方体育至今还不认识这种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他们的口号是“最高、最快、最强”,向人体能力的极限挑战。为了达到目的,超体能训练,服用兴奋剂,向人类健康挑战。在技击上,他们的理论是,技击是一种人体对抗,对抗就是力量的对抗,力量大胜力量小,天经地义,无可怀疑,不相信“弱能胜强”。他们不理解,在一定条件下小力可以胜过大力,弱能胜强。中国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就是阴阳两体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学说,中国人运用这个学说创造出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充分研究“两体”的不对称性(如刚柔、虚实、动静),于是出现了“以静制动”的内家拳法。
今天,不对称理论已被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军事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上。面对超级军事大国,对付它,不能跟着它的屁股重复走它们的老路,必须从它的不对称面,找出克制它的办法,发展不对称武器。可见,中国的传统武术理论是非常优秀和先进的理论,绝不是周文说的“巨大的历史惰性”的“旧式理论”。我们不明白,周文为什么一定要到西方去找什么“理性”来改造中国传统武术!
说不可代替性,就是西洋体育科学理论代替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我们知道,中国的学术界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承认中国的传统哲学原理是科学,或者说不科学。周文可以说是一个代表。我们把问题引向深入,看看西洋体育理论不能代替中国传统理论的事实:
中国从研究活人出发,发现了人体有经络和穴位。西方解剖死人,能把经络和穴位用刀解剖出来看看吗?
中国人练功讲究“气沉丹田”。丹田确实有,在传统武术的习练中有特殊的作用。然而,仅存于活人中,在死人身上解剖不出来。
传统武术都讲“气”,气遍体流行,可催力,可保护机体。气也仅存于活人,人死即散。
以上举的例子都证明,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原理,西洋体育不能代替。
三、“感悟”是传统武术的高深理论
周文批评传统武术“重实践感悟”是“重术轻学”,没有打开“科学理性大门”,说这是“把式”的“认识水平”。又说,“甚至在学术场合也不忘嗫嚅‘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周文扬言要“净化”传统武术。
笔者说,周文差矣!笔者参加过许多次传统武术的学术讨论会,参加者文化层次很高,有许多业余武术家是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会议的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水平很高,武技的水平也很高;有一些老武术家,也自学传统文化,表现出很高尚的文化修养。反之,笔者见到的,高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恰是周文所推崇的现代武术专业队的“技击家”们!小学文化的“太极王子”、“武术奇葩”、“太极皇后”已是现代竞技武术一大顽疾!我们不客气地告诉周文: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不能透彻理解和掌握传统武术的,因为传统武术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感和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感”是相互间的概念;“悟”是自身的概念。感和悟,在中国传统人体研究中,又都是活人的概念。传统武术非常重视感和悟。首先,感和应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二个人对抗中的表现。中国的许多传统技击的理论典籍,对感应都有经典的阐述。例如《说苑·指武》有“鲁石公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剑”之句;《俞公剑·总歌诀》有“刚在他力先,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之“知拍”。次之,悟是自我锻炼。传统武术都讲“悟”,就是单练,自己苦练,悟出道理。例如太极拳讲求整体劲,老师指出腰为枢纽,要上通下达,不能把人从腰截为两段,上下不达。怎么练呢?要求把腰松开。怎么松开腰?麻烦了!有人很快就把腰松开了;有人练十年八载,腰也没松开。这就是“悟”。
和感悟相对立的是“测量”。测量,中国古代就有之,不过西洋的科学仪器先进,测量更精确。《易·系辞上》有“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样,易学把事物概括为“乾、坤、变、通、象、器、法、神”。其中,“器”占有重要位置。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中国在器方面,有许多世界级的重大发明。测量方面,曾经发明指南针,是很先进的。近代,中国落后了,西方后来者居上。但是,西方走到另一个死胡同,把测量绝对化,用仪器测量不出的东西,他们一概不承认其存在。具体到技击术上,他们只承认“力”,因为,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出来。中国传统武术的“意”,或者说“意念”,他们就很难接受了。所以,我们说用西洋体育科学理论,无论如何也发明不了中国的传统武术。因之,西洋体育理论也是不能指导中国传统武术的。周文在这点上不必不服气,尽管你们用西洋体育理论改造中华武术的标本已经“克隆”出来了,那就是今天的现代竞技武术和武术散打比赛。但国人却不认可!
西洋的测量,被 用在竞技武术上的表现,就是“数量化”或简称“量化”。对武术套路比赛评分,套路量化是不可少的,即把武术套路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对每一个动作规定分数标准。为此,对动作必须定出动作规范,以便比较,给分。“规范化”和“量化”的结果,必然使武术套路“体操化”。中国传统武术是技击术,它不以动作的美观和难度为标准,唯一的标准是技击效果,而美观和难度却是体操评分的标准,于是竞技武术提出了“高、难、新、美”的体操口号,使中国武术彻底地脱离了传统。对此,谁都可以看出,今天的竞技武术已经彻底地背叛了中国传统武术。周文对此却喊出:“证明以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为模式的中国武术现有发展走向是正确无误的。”这是在研究传统武术还是向传统武术示威呢!
周文手中的另一个王牌是武术散打,周文称为“散手运动”。如果说今天“竞技套路”还穿着中国传统练功服装,手里还拿着中国古代刀、枪、棍、剑;那么,今天“散手运动”连这点外表也抛弃了。剩下的仅是三大件:拳击、跆拳道、摔跤。国人讥讽为“拳击加腿加摔跤”!现在的问题是,近年来,武术散打在国外以“中国武术”或“中国功夫”自诩,频频亮相。反之,他们在国内,当人们质疑他们为什么不采用中国传统拳法时,他们轻蔑地回答:“中国传统拳法不管用!”多么干脆地把他们与中国传统拳法划清界线。笔者郑重地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拳法不可侮!中国传统拳法恰是“武术散打”的克星!我们中国传统拳法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戳脚翻子,在对付散打方面做出有成果的实践,树立了中国传统拳法战胜“武术散打”的信心。我们将在后面提供这个战例。
武术散打的拳法和步法直接采用了西洋拳击,整体上是西方的倒三角形结构,上实下虚。对此,后面我们还要剖析。
四、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洋技击术的对比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洋技击术的根本差异,我们列表对比如下:
从上表的对比看,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论系统是十分完备的,它是完全不同于西洋体育理论的富有东方特色的完美理论系统,它的先进性和不可代替性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表上看,可以明显地剥开现代竞技武术和散打比赛的包装,很容易判定它们不属于中国武术,而属于西洋体育的范畴。
笔者是现代科技教育工作者,当然体会到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也包含现代科学理论研究的落后,在这方面应该向西方学习。然而,在学习问题上,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要认清什么问题我们落后,哪些问题我们并不落后。我们特别要指出的,在有关人体科学方面,特别是在人文方面,中国的传统理论研究并不落后于西方,与西方的研究是互补性的。然而,中国确有不少的人,错误地把中国在现代科技方面的落后,夸大为在一切方面的落后,都要代之以西学,甚至把外国没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要用西学加以检验其是否正确。这正是周文的基本观点。这种思想既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偏见,而偏见往往比愚昧更可怕!
西方的现代化是从发明蒸汽机开始的。人类第一次制造出了不依赖人或兽力和自然之力的动力机,这是标志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的分水岭,把人和机器分开成独立的两个体系。机器帮助人做了许多人力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负面的结果,人越来越依赖机器。在对人体的认识上,现代化应该是从发明显微镜开始的。显微镜使人看到了活体细胞,甚至看到了基因,解读了基因密码。我们承认,这都是非常先进和现代化的成就。但是,人们却忽略了人的生命组成不仅仅是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东西,更多的是看不到和不可知的,仅存于活人身体上的。还是中国人从感知得到的结论是对的。有人问死于孔子,子曰:“不知生,焉知死”。活人被打,感到“疼”,死人则不知疼;活人,当有人击来,知道躲避和反击,死人则不能;活人能思考,死人则不能。如此等等,都是“生命”。对于生命现象,现代科学一直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把死人解剖到再细微,把显微镜放大倍数再增加一万倍,也看不到生命是什么。死人或活人身上取下的活体都不是生命,它们都不能存活多久。这充分表明现代科学的局限性。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反动性。
从西方文化思维看,人和机器没有什么不同,机器可以制造,一切都可以制造,人也不例外,可以复制,“克隆”人。少数科学家克隆成功了牛、羊,克隆人也列入计划之中。这对人类是个灾难。
向人的“极限”挑战,是现代体育理论的反动。为此不择手段,服用有害人体的药物,采用摧残人体的训练方法。这是中国武术所不容的。体育应造福人类,现代西方竞技体育走向反面。中国武术绝不应走这样的道路!
我们在此不惜篇幅,讲了一大堆有关现代科学的认识,原因是有人用武术界不太熟悉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吓唬人,说中国传统武术不科学,周文是一个典型。周文站在西洋体育理论的立场上,贬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和否定,实在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