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危机静悄悄地来

2000-06-13文/陆小娅

中国企业家 2000年9期
关键词:危机技能职业

文/陆小娅

有些危机其实在他们拼命奋斗时就已悄悄伏下

A君本是一介书生,从事人文科学研究,十多年前“下海”,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财富越积越多,他的肚子也越来越胖,头发也越来越稀。自己的外在变化他还能接受,但令他惶恐的是内心变化。他对我说:“没有项目急着找项目,有了项目又为完成项目着急。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这种日子实在无聊,我不知道这样生活下去有什么意思。”

B君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工作了两年,他不甘于平静又平庸的生活,辞去公职,开始自己创业。前些年,他干得非常顺,很快就有了千万身价。B君是个非常侠义的人,在自己富了的同时,他还在身边拢了一群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支持和帮助他们创业。可不知是时运不济呢,还是他自己的问题,这几年他开始走下坡路了,几笔投资没一项成功,周围的朋友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变得愤世嫉俗,看到那些年轻的MBA春风得意,他会冷笑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他以为他是谁?”现在,他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公司里只剩下一些学历比他低,能力也比他差的职员,回家也不和太太说话,整天一副苦脸。

C君的厄运似乎与他的婚姻有关。他与太太本是患难之交。30多年前他们都在内蒙古插队。他是个“黑帮”子弟,但是他为人热忱,学识丰富,肯于吃苦。她祟拜他,爱恋他,甚至对他说:“如果你一辈子离不开农村,我就在农村和你过一辈子。”由于家庭的反对,他们苦恋了10年,在经历重重磨难后终于结为夫妻。后来,他在国外的亲戚到中国来投资,看中了他的忠厚与才干,请他出任公司经理。他不负信任,把企业发展起来。他的妻子也在他的企业里工作,她很能干,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因为他怕别人有看法。受到压抑的妻子心理不平衡,开始怀疑他与公司里的年轻女性有染,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搞得他心力交瘁,几乎崩溃,公司的业务也江河日下。

D君是一位女士曾是中央机关的一位处长。10年前,在经历了婚姻解体的严重危机后,她以少有的勇气抛下已有的地位与权力,白手起家,创办了一个文化公司。她对留恋机关工作的同伴说:“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会说:你选择对了。”她的确选择对了,在离开权力中枢后,她对自己、对社会都有新的认识,她的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可是,去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到南方读书去了。她忽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生活变得特别乏味。她想通过拼命工作来填补女儿“离巢”后的空虚,却发现自己的工作热情越来越低。过去,工作给了她极大的乐趣;现在,工作只是她证明自己活着的一种方式……

不需要再讲下去了。我想,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身边许多朋友正陷入“中年危机”,他们人生发展的曲线正在急剧下降,忽然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勇气,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重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经历某一种特别的冲突情境,都可能会面临“发展性危机”。而中年阶段的发展问题是:亲密与隔离、活力与停滞的对立。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晚年的生活会有重要影响。

中年是“早晨已过,日正当空,暮色在望”的年龄。中年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的“下午茶”(董桥语)。人到中年,需要与情感都更为复杂多样。因此,检视一下自己的状态,看看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哪些地方还有潜力,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怎样让后半生过得充实和有意义。

凭心而论,事业有成的中年人,都曾经在年轻时奋斗过。他们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才干,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他们永远呈直线上升,甚至有些危机早已在他们拼命奋斗时就已悄悄伏下。

首先是职业生涯。当你发现“后生可畏”,并意识到自己已经无缘达到所从事职业的顶峰时;当你面对社会的急剧发展与变革,感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足以应对时,内心深处会有怎样的感觉?当你追求成功的努力受到限制,感到工作变得单调、重复时,内心又会有怎样的感觉?说实话,你感到的可能是沮丧、焦虑、厌烦、无奈和恐惧。职业生涯的停滞,会给人带来很多的负面感受与情绪,特别是对那些视事业为人生第一需要的人(主要是男性)来说,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曾几何时,充满挑战的工作还给自己带来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满足,而现在这种感觉荡然无存。很多人会因此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职业对人的影响,有两个向度:一是工作对个人的挑战程度;一是个人所具备的技能程度。工作的挑战程度低,个人的技能高时,人就会感到厌烦;工作的挑战程度高,个人的技能不够时,人就会产生焦虑。中年阶段,我们在职业上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事业发展得越大,遇到的挑战越大,而自己的能力——有时还包括价值观念、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EQ)却跟不上了,如上文中的B君。另一种是工作中的新鲜感和刺激不够,感到厌倦。对后者来说,恐怕需要寻求变化,比如开拓新的领域,以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对于前者来说,要么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要么就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事业目标,降低期望值。学习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技能,而且通过学习,还会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在终身教育已经来临的时代,无论是自学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重返学校,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我认识一位将军,43岁开始学习英语,52岁开始学习电脑,现在关于英语与电脑的书,已经出了好多本。而和我一起在北师大读博士课程的,不仅有已是人到中年的大学教授,还有退休的中学校长。

中年阶段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人际关系中的亲密与疏离。

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意识不到,人生的幸福感、满足感,除了来自工作和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自我和他人的连接——这种连接所带来的亲密,不仅排解了生命的孤独,同时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人到中年尚未与他人(配偶、子女、朋友、同事)建立起深厚亲密关系的人,很容易被孤独、空虚所侵蚀,因为没有人可以分享他们的快乐,也没有人能分担他们的压力、痛苦和悲伤。当人既不爱他人时,也不被他人爱时,就会在情感上与整个社会疏离。

然而深厚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是需要建设的。它需要时间与感情的投入,也需要冒险:你只有敞开自己,别人才能了解你,接纳你,并愿意敞开自己。可惜的是,很多人把家庭和友谊都当了事业的祭品,事业成功成了人生惟一的追求。这种不平衡的人生发展,也是导致中年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不知不觉中,朋友远离了你,婚姻也濒临解体,你情感上的支撑已经悄然断裂!

与职业和亲密关系相连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感。功成名就、有钱有权并不能真正使一个人感到生命的价值;忙碌只能充填你的时间,却不能为你提供生命的意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能感到生活得有意义,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呢?这就是通过职业和亲密关系的发展,感觉到自己属于全体人类,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切会使人类的未来更美好。

比如,同样是房地产商,我相信那些倡导和推动“新住宅运动”的人,会比仅仅通过房地产来聚敛财富的人更能感到生命的意义,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房子”,而是人类重构居住文明的努力,他通过自己的创新,使自己与人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

所以,研究人生发展的心理学家说,人到中年,不但需要保持以往与他人建立的密切关系,而且要把这种关系扩大到比自己年轻或年长的朋友身上;要更多地参与更富人性的活动,这样才会获得那种自己属于全体人类的感觉。

并非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中年危机,那些在自我、职业和家庭三大领域能够同步发展的人,便能较好地解决亲密与隔离、活力与停滞的对立,走向晚年的整合。即使遇到中年危机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在生活的转折点上常常会有危机出现,中年正是人生从上升到下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且,“危机”这个词正是由“危险”和“机会”构成的。危机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只要你敢于正视它!

猜你喜欢

危机技能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声”化危机
关于马术职业
河口正陷入危机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