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成:梦想50家“博爱”
2000-06-13文/戚娟娟
文/戚娟娟
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日益吸引着民营企业家的目光彭少成
“如果几年后博爱医院在中国办不到50家,那说明我做得很差。”负笈东瀛多年之后,回国办私立医院,做到与国际接轨,便成为彭少成的梦想。
也许一切真如他所期望的那样,3年、5年以后,在中国的都市乡间,可以见到蓝色栏杆、白色窗棂、黄色围墙的“系列”博爱,就好比我们今天面对肯德基的红色、麦当劳的黄色一样熟悉。不同的是,那是属于“博爱”的私立医院的标志。
敢有如此大胆的预言,彭少成的“底气”在于市场。
“医疗卫生,肯定是一个市场”
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水平达到2000美元、美国人则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人的人均消费仅有31美元。差距的显现其实正说明了市场的潜力。而长期以来,这个市场却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国人的漠视,公立医院带给人们的印象是管理僵化、服务质量难如人意,不少患者对看病心怀顾忌,对医院甚至称得上“望而却步”。可另一方面,人们也在默默地适应,似乎习惯了接受现有的一切。
于是,很少有人估计到医疗卫生市场的真正价值,看到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具体到操作层面,更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企业财团介入。公立医院几乎一统天下,既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掩盖了某些误解。
“如果医疗卫生不存在市场,如果它单纯是一个公益性事业或福利性事业,那么需要国家把它做到全部福利化——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从医20余年,无论是早年名动江汉的精湛的手术,还是东京昭和大学医学博士的头衔,都已不能让他满足。因为曾两度在国内公立医院行医,他对现存机制的弊端深有感触,于是开始试图寻找一种与此相区别的建院模式。
“办医院比我做医生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彭少成相当自信,留日8年后,1994年,他回到上海,等待时机。
当时的上海,100%是公立医院,这说明彭少成终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0万买断一个壳
从梦想到现实,彭少成选择了一家有21年历史的职工医院完成这一连结过程。
这家原属上海市轻工业管理局的医院在政府回收的浪潮中,因为产权纠葛而遭搁浅,萧条了整整3年。1999年秋天的轻工医院,同临街相望的现代化的上海图书馆对比起来,破败、杂乱,在眩目的淮海中路旁的一条弄堂里缄默着。由于轻工业局撤销,而产权分属独立出去的下属企业,它便成为上海市惟一一家需要买断转制的医院。
彭少成却看好轻工医院地处上海使领馆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对美国哥伦比亚医院管理集团的运作模式十分推崇,这家医院管理集团的所有者和他的拍挡在短短7年间,便收购改组了数百家医院、门诊部、手术中心,资产达到200亿元。一名医疗卫生管理的专家与一名融资兼并高手的合作,在彭看来甚为理想。于是他联合晟新实业,以2000万元买断轻工医院整体产权,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圆梦计划。
1999年9月,与轻工控股(集团)公司草签协议。10月1日,接管。10月18日,开业。
“原来以为要一年时间才能盈利。”尽管尚未更名,这家医院的营业额还是以超越彭少成想象的速度增长着,每月递增20余万,今年3月时达到86万,实现了自负盈亏。10月,已经有150万元。“这个市场确实抓准了。”“博爱”蒸蒸日上,正一步步印证着彭少成的梦想。
然而,其实不过一年之前,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前景还并不明朗,彭少成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
三股春风
仅仅一年前的事情显然不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但今天的彭少成说到去年此时自己的困境,至少表面上已经平静。“坎坷会有一些,到现在都可能有人不理解,无所谓。”
他承认,刚接手医院那阵子,自己简直是“愁眉苦脸”。有没有医保?是否给报销?会不会有些科室不能开展?税收会不会很高?大型设备会不会不让引进?既然“吃螃蟹”,就会有问题接踵而至,彭少成做好了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啃”下来的准备。
即将面世的博爱医院已不属于事业单位的范畴,而在3月彭少成希望按企业单位法人注册时,由于没有先例,工商局说不好办。彭少成不得不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注册成立了上海博爱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用公司的名义对医院进行“管理”。
转型当中的“博爱”在许多问题上曾经被认为不具备资质,比如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比如医保床位的保留。
最让彭少成头痛的还是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其实直到今天,博爱医院仍然是附在轻工医院上的一个“影子”,没有正式的身份。门前的牌子上,“博爱”之后始终挂着括弧与“筹建”两个字,彭少成手里还攥着轻工医院的公章和发票。
“方方面面要政策”——他一度陷入深深的困惑。
但是,“没想到医疗体制改革会来得这么快。”彭少成将今天的平静归功于三股“春风”:年初颁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十四条、入关谈判、以及7月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会议。很多从特殊年代走来的人习惯用“春风”作一些比喻,彭少成也不例外。
在新出台的规定中,第一次将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区分开来,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原则是“价格放开、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后,还需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新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格局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年底,城镇职工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将出台。
无需再困惑,彭少成放心了,他说,“这都是提醒我要加快速度。”他的打算是,和“大一保”颁布同步,拿出一个崭新的博爱来。
新“博爱”
当年底医疗保险新制度出台的时候,博爱医院前的弄堂会被拆平,53米长的门面、花园式的入口将正对门诊部的大门。四星级装修的“博爱”医院预计投资可达数千万元。
现在,轻工医院的外壳还在,但新博爱已蓄势待发。
走进转型当中的“博爱”,视觉感受上与其他医院有显见的不同。一条挂满精美油画的走廊,直通到彭少成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也是不得已。”彭少成本无意以此装点企业文化,但回国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适应国内医院的宣传方式,悬挂在医院的很多标语口号在他看来空洞无物。“什么‘患者就是我们的上帝?这些虚套无用的话不要多讲!”身为美容整形外科专家的他开始对医院进行最初步的“整容”,先买来一批油画权作应景之举。初步改造医疗环境,就花去了400万元。
将一所倒闭的国有职工医院改制为新型的私立医院,彭少成从外到内大刀阔斧。
轻工医院留给“博爱”47名职工,彭少成又从1800名应聘者中选择了80余人重组医院。他努力去给职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来到“博爱”,就不能再以国家干部自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得过头、做得很差”。他筑巢引凤,把名医请到“博爱”。“医生和病人一样,都是医院的客户。上海的人才那么多,为什么要哪个医生固定为医院工作呢?”在他的理想状态中,医院里只有护士,医生可以把自己的病人带来住院。“博爱”还将拥有相当数量的全科医生阵容,他们可以为患者上门保健、美容、诊治。“博爱”投入了1300万元购置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
高科技与贵族化、会员制的私立保健医院,“博爱”和彭少成正为之努力着。
梦想继续着
“1家,2家,……50家,……100家。”
“‘博爱的医院文化、管理、甚至护士们的服装都是独特而统一的。”
“就是要办成英国的皇家医院那样,四星级的装修,医院定位高,就医病人的档次也高。”
“到那时候病人家属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带一枝花来看看就可以了。”
终有一天,营利性医院在医疗卫生市场上分得一大杯羹,而彭少成这个“第一人”还在梦想:成为“最好”。
在逐步推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目前的医疗机构分成非营利性(即公益性)和营利性(即私立性)两大类。营利性的主要包括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医院。具体定位是:私立性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投资上完全依赖于企业和个人;在目的上期望赢利;在税收上照章纳税;在价格管制上逐步放开;在资产处置上依法自行决定;在资格准入上公平竞争不受歧视和排斥;容许在参与商业性保险和补充保险方面获得筹资来源;医疗服务价格、质量和工作效率接受市场的挑战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竞争。同时3年内可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