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描老大们的命运

2000-06-13本刊资料

中国企业家 2000年12期
关键词:年销售额长虹价格战

本刊资料

巨人集团1997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企业明星是广东珠海的巨人集团。巨人集团创建于八十年代末,曾经是中国计算机领域最有朝气与活力的一家企业,由它研究生产的巨人汉卡在一段时间里占据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相当大的份额。1994年-1995年初,巨人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的保健品脑黄金的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也因此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巨人集团成为改革之后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1997年,巨人集团因巨人大厦成为资金黑洞而再次引起轰动,人们发现心目中的偶像已不再高大。从1994年开始,巨人集团进入多元化经营阶段,先后进入了生物工程、房地产、计算机软件领域,投资动作巨大。由于资金短缺,其房地产项目巨人大厦二期工程拖延严重,连带其生物工程项目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均出现严重问题,巨人集团四面楚歌,陷入财务危机,很快巨人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巨人集团的由盛及衰,引起中国企业界一次关于“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大争论与大反思。结果是,中国出现了深圳万科这样优秀的专业化公司,也出现了以海尔公司为代表的极具前景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秦池酒厂中国广告史上最为著名的“标王”,1996年到1997年,它在一家媒体上所做的广告两年中从6666万一跃至3亿2千万元。秦池酒随之成为中国成名最快的品牌,但是,这个品牌的跌落速度也快的惊人——没有人做过准确的统计,但有人估计不会超过一年。秦池酒从未成为这个行业中最大的赢家,它只是无可争议的花钱大户。它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为过度的广告所形成的负面影响,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株集团三株公司是一个靠30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产品为掌门人吴炳新创造的三株口服液。吴炳新把三株建成了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三株营销网络,掀起了“卖疯”和“买疯”潮,二三十元一瓶的价格曾被哄抬至七八十元,创造出中国保健品发展史上的“三株”神话。1994年销售额达1.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23亿元;1996年销售额答80亿元;1997年销售额为70亿元。然而,靠一个概念大赚其钱毕竟难以长久,1998年,三株神话被“人命官司”彻底击破。这时,它甚至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令人惊诧它何以如此脆弱——它前几年赚的钱都哪去了?

爱多集团爱多仅用了4年的时间从一个月产量不过1000台VCD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一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集团公司;从最初的只有数十人,到最高峰员工达4000多人;从全部资产仅80万元到年广告额2-3亿元,创造这个神话的胡志标是一个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的高中生,一个极具冒险个性的青年农民。1996年,爱多不惜重金邀请著名影星成龙出马为其拍摄广告,爱多的名声扶摇直上。1997年以2.1亿元投得中央电视台1998年标王。同年,爱多集团化,成立6家子公司,爱多登上了颠峰。1999年,爱多因债务缠身、股东内讧、管理不善而迅速驾崩。爱多“一直在努力”(它最著名的广告词)只持续了四年,胡志标一度成为“丑小鸭”式的神话人物,但最终他带给人们的还是对暴富的轻蔑。对于后来者,迅速的成功面对的不仅仅是商业上的难题,可能还会有舆论上的压力。

长虹集团在倪润峰的领导下,长虹经历了1988、1989、1993等几次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彩电业乃至中国民族经济的标志性企业。1992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大关;1994年3月长虹股票在上证挂牌上市;1995年获得中国电子工业百强第一、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中国彩电大王”“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等称号。1996年,长虹第一次出手“价格战”,大获全胜,一举奠定它在同行中的领头地位;在随后的五年中,彩电厂家间一共暴发了五次价格战,长虹又参与了前四次,最后一次遭受重挫。原因是为准备此次价格战,“倪老大”使出垄断彩管这一令同行集体反弹的招法,长虹口碑大损。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长虹完全失去了“龙头股”的气势,在平庸中度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俗话还在提醒人们,也许长虹会回来的。

本刊对长虹跌落原因的总结是,倪润峰手中的长虹如此好斗,以至于它不会过平静的生活。

猜你喜欢

年销售额长虹价格战
捉拿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论“价格战”
美最佳上市小公司(下)
美最佳上市小公司(上)
长虹招蜂引蝶
谁丢了长虹的品牌资产?
长虹的风险
打赢价格战门道多 科学计算不可少
世界企业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