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0年谁将成为中国企业之都
2000-06-13文/谢然浩
文/谢然浩
编辑同志: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第11期的封面文章《谁是中国企业之都》,觉得很有新意,也是我在目前国内杂志上第一次看到用这么大篇幅谈这个问题。但想到此前读过的建设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报告(以下简称《战略发展研究》报告),我觉得所谓“谁是中国企业之都”的问题,以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去看,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能否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城市或大都市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没有谈够。现将我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供更多关心这一问题的企业家和读者参考。
现代化大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我国约有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72%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的就业人口,90%以上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力量集中在全国600多个设市城市。由此观之,将我国现代化大城市,尤其是特大的现代化城市视作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企业之都”应是当之无愧的。
可以说“谁是中国的企业之都”的问题,其实是谁有条件成为中国的国际化大城市的问题。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中,全国曾有40多个城市提出了要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青岛、烟台、大连、连云港、威海、南通、宁波、温州、汕头、福州、厦门、南京、珠海、海口、三亚、北海、武汉、长沙、成都、南宁、沈阳、长春、哈尔滨、郑州、济南、无锡、苏州、九江、惠州、昆明、重庆、贵阳、乌鲁木齐、丹东、珲春、黑河、满洲里等。
虽然,那么多城市提出要把自己的城市建成国际化大城市,但是,由国家计委、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战略发展研究》报告在用国际大城市的特征来衡量,同时对目前国内18个特大型城市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目前具有国际性大城市发展潜力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广州和大连、武汉、青岛和南京等。尽管如此,《战略发展研究》报告同时认为,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在未来50年内,中国真正能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地方只有三个,即,回归后背靠深圳的香港、上海和依托天津的北京2个国际化大城市。
《战略研究》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已有一批全国中心城市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具备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城市面临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与世界公认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要求来衡量,总体上说,在走向世界、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路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局限。因为,从经济实力来看,目前我国最有经济实力最强的大城市也刚刚接近世界国际化大城市60年代的水平(见表1)。
但是,《战略研究》同时说,世界城市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化大城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简单用表中要求来评价目前中国哪几个城市具备了国际化大城市的水准是不合适的。
为此,《战略发展研究》按照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包含着诸多因素,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所列的28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包括三个层次内容在内的指标体系,并用这一指标体系来对目前我国18个主要特大城市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排序(表2),发现排在最前面的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38.7%)、上海(37.5%)、广州(34%)和天津(30.2%),比后面城市得分高出较多。
据此,《战略发展研究》报告说,这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4个城市综合实力突出,应成为国家建设国际化大城市优先选择的重点城市。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在国际交流水平上名列各城市之首,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上海并列第一,另外在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影响力3个方面排在第二位,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以及金融结算管理中心的首都地位是分不开的。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其总体实力很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各项指标都偏低,导致综合实力得分屈居第二,这两个城市是目前国内最具竞争固定资产力的城市,有望在21世纪上半叶跨入国际化大城市的行列。但是,北京要真正实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还需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加大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能力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北京能否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城市的关键。上海要真正实现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城市的目标,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外,也需要针对并不乐观的生态环境,提高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广州借助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服务业发展水平迅速,列总排序第三。但是,由于广州毗邻香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已被香港所取代,随着香港的回归,借助深圳的发展空间,香港将成为该地区当之无愧的国际性大城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州在华南的地位有影响,抑制广州进入国际化大城市行列的可能性。
天津列第四,主要受北京经济辐射影响,如空港建设、国际交流水平都稍显不足,但由于地处京津唐城市群,又有港口,因此可望与北京一起跨入国际化大城市的行列。
位于第五、第八位的大连、武汉、青岛和南京,得分接近,实力相当,主要看今后发展。
《战略发展研究》报告最后建议,从我国现有条件出发,国家应统一规划,有重点、分层次、按步骤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际化大城市:
——将香港作为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重点,尽快将其发展成为亚洲仅次于东京的第二级国际化大城市,与深圳一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中国外型经济的商务人才培训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的生产中心,领导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的城市发展;
——在21世纪初叶,将上海建设成为新兴的国际化大城市,综合发展经济、金融、技术贸易,领导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
——在21世纪中叶,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与天津一起使之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和大型制造业中心,为中国北方城市工业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选择若干个区域性大、中城市,将其培育为不仅能够与世界城市体系接轨,参与全球经济发展,而且,也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枢纽,逐步形成世界城市网络在中国大陆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