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论

2000-06-13谢彦峰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0年6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生产力市场经济

谢彦峰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观念,贯彻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选对路子,找准位置,带领农民走上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途径。

一、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特殊使命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政策的贯彻者。要将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到实处,这关系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基层干部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实践者。他们要积极参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活动,并且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通过他们的实践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创新者。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创新,都是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民干出来的。

农村基层干部是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头雁,只有农村基层干部积极创新,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创新

只有搞好“两个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如果农民仍然按照小农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是不能达到此目的的。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转变观念,以新观念指导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前几年,我县、乡、镇搞“南菜北运”,动员农民大搞冬种辣椒,结果由于销售不畅,卖不出去,不能收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有些乡镇大种西瓜,但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困难。而乌家镇干部引导农户转变观念,种植“黑美人”西瓜,错开了上市时间,取得质优价高的好效果,效益在传统西瓜品种10倍以上。可见转变观念的重要。

三、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干部要贯彻好党的政策

农村基层干部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对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十分重要。

首先,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各种生产关系,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要求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其中关键的是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种经营制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农户(农民)成了独立的市场主体,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使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使农户根据市场、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及时作出决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有利于农户自主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收入。二是这种经营方式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旺盛生命力,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三是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属于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而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做到第一期承包期满即续签合同续包。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就是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农民)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比较符合农村市场经济要求,既保护和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积极性,又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统一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市场:→联合组织──农户,搞联户股份合作制,种养相结合。第二种市场:→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走种养加工产业一体化,流动发展之路。这种方式适应性广泛。第三种市场:→集体股份制公司──农户。这种类型适合于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区,农户可以将承包土地折股给公司经营,外出经商或参加其他行业,农民既保证土地经营效益,又获得其他经济效益,还能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难题。

其次,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生产力主要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组成,发展生产力就要围绕这三方面落实政策。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要素。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就是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贯彻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行“绿色证书”工程,就是一个较好的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要求两三年内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获得“绿色证书”。合浦县已有3221人获得“绿色证书”,全县参加农技培训49776人次。当前,要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提倡科学种田。

从劳动工具的使用来看,现在仍然是手工和机械并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合浦县是全自治区机械化示范县,走在全区前列,获得拥有量、机械化作业水平、机收、机插和机脱粒五个第一。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 近年来粮食连年获得丰收是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紧密相联的。

从劳动对象来看,要提高生产力水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按政策保护耕地,保持农田数量稳定并逐步有所增加。二是提高农田质量,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村市场经济的效益就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就能增加。

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干部要选对路子,找准位置

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关键要选对路子。发展市场经济的路子很多,如何选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特色经济。合浦县西场镇大坡村基层干部带头搞海水养殖,取得很好经济效益。所谓找准位置,指农村基层干部在带领农民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介于市场和农户之间的位置,处在这个位置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领导和支持各种基层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按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另一是要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好集体资产,组织生产服务,开发集体资源,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合浦县廉州镇烟楼村在镇的最南端(靠海边)。村委干部在市、县基层建设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不赶时髦,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以发展生产为中心、以小集镇建设为载体的富民新路子,集体经济步入良性滚动发展轨道。做法是:1. 扶持海滩养殖。从1991年起村委干部先后组织几批村民到钦州市大番坡、河井等地参观考察;到相邻的马安村学习林芝坚养殖文蛤经验,在全村迅速掀起一个海养热。到1998年底,全村海养面积2360亩,养大蚝、文蛤的村民达300多户,加上部分浅海捕捞,全村海产品收入1625万元, 占全村总收入53.7%,全村65%以上农民从此甩掉贫穷帽子。2. 发展多种种植。多年来,采取机井灌溉,扩大木薯蔬菜种植面积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如淡水塘和沙墩两个自然村常年种植蔬菜达300亩,供应本县及北海市市场,年人均蔬菜收入768元。3. 建立村级市场。1992年5月间,为解决村民集市交易被日晒雨淋问题,多方筹集资金3.8万元,在村中心位置建设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当年村集体获得市场摊位费 8000元,次年猛增到4万元,1995年6.8万元,1997年16.3万元和1998年22.56万元, 形成了滚动发展的好态势。4. 抓好以市场为中心的小集镇建设。1997年起,投入60多万元,修建一条1.8公里长、8米宽的水泥路,开通了烟楼至北海市的公共汽车线路。1996年以来共有81户群众在村级市场周围和规划区内兴建2万平方米的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加上原有建筑物,构成了小集镇框架。农民办起了肥料、饲料、成衣和百货等商店162间。 村级市场已发展为占地6.3亩,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拥有240个摊位的功能齐全、购销两旺的市场。1998年,烟楼村总收入3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集体经济收入25.8万元。村委会拥有固定资产67万元,流动资金73万元,成为北海市和合浦县小康示范村。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合浦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生产力市场经济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来不及生产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要严管更要厚爱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灾区基层干部将强制休假等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