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人才世界大战

2000-06-11

海外文摘 2000年9期
关键词:技术移民华尔街欧洲

玮 达

硅谷和华尔街先声夺人

上至美国政府,下至各大公司,都在设法从世界各地挖掘人才,为赶上这班刚刚启动的经济全球化列车。

由于传统经济正向网络经济急速转型,电脑专家炙手可热。据初步测算,美国今后5年每年至少需要10万个电脑软件和网络维护人才,但美国大学只能提供1/3,人才捉襟见肘,矛盾十分突出。

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估计,1996年美国只短缺4至5万科技人才,2000年上升至45万,预计到2006年将缺少65万专业人才。

据美国移民局最近公布的数字,1999年美国签发的H-1B签证达11.5万人,其中印度人占了46%,中国大陆占10%。中国人和印度人的数字和电脑程序设计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自然为美国各大公司所钟爱。由于印度人不存在语言障碍,更是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填补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高科技人才加速向美国聚集,使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向美国倾斜。

而2000年的H-1B签证配额已于3月21日全部用完,让一些企业陷入了困境。有人已向美国众议院提交议案,要求从2000年起3年内,无限额发放H-1B签证,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案同时规定,凡是帮助外籍人士申请个H-1B签证的美国企业雇主必须证明已增聘了美国籍员工及增加了美籍员工的福利,防止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此提案正等待众院全体会议的审议。而在参院内,由哈奇和艾勃拉姆提出的2045号提案要求将H-1B签证名额从目前的11.5万人增到19.5万人,并在明后年保持这个数字。参众两院将会通过什么样的统一版本送交总统批准,各大企业都在焦急等待。

世界金融业的领头羊、著名的华尔街各大银行正出现人才荒。一方面银行网络化的加速发展,需要将一部分传统业务搬到网上,对电脑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另一方面,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使出浑身解数,以大量股票期权作为诱惑,吸引大批网络人才去那里创业、淘金,一些华尔街的金融人才摇身一变成了硅谷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而这些公司则以“华尔街的理财专家”作为招牌向风险资本家招手,以改善自身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小鬼造反华尔街改服饰

硅谷来挖墙脚,华尔街着了急。为了留住人才,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最近宣布,从市场中回购200万股股票,以股票期权的方式发放给助理副总裁以下的低阶员工,以留住他们。当然许多人认为,高盛的做法太吝啬,“等于把一枚硬币投进了大海”,但此举对于一家向来保守的投资银行来说已属不易。

此外,华尔街银行在员工着装方面不得不屈从于年轻人的压力,与硅谷一样,员工可以穿休闲服装上班成了华尔街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多年来,硅谷的大公司对雇员的着装向来采取宽容政策,只要能在实验室和研究小组内研究出成果,哪怕是穿着短裤和拖鞋上班也无妨。华尔街着装的保守作风让那些习惯于穿牛仔服的学生们感到浑身不舒服,但多年来,人们把在这里找到工作视为最高目标,能够加盟银行界已是幸运之极,哪敢对着装这类要求表示不满。但在人才紧缺的今天,年轻的华尔街人纷纷要求解放思想,还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着装要仿效硅谷。华尔街的老银行家们把这次行动称为“小鬼造反”。通过华尔街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真正推动力是人才的竞争。

当花旗集团正在研究如何落实低阶职员待遇的时候,一向被视为最保守的JP摩根银行于今年3月率先宣布,所有职员除了会见客户外,其他时间都可以穿休闲服装上班。随后美林、摩根一斯坦利和李曼兄弟公司等都纷纷仿效。花旗银行也只好全盘接受年轻员工开出的价码。

所谓低阶职员,按照华尔街的定义,就是那些大学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见习生”,年薪加奖金7至9万美元,一般工作2年以后就要回炉攻读更高学位,以期将来重返华尔街,加入到6位数的薪水名单中。这部分人的特点是:年轻、精力旺盛、劳动强度大,但因为是学徒工,难以得到公平待遇。但是时代不同了,这些学徒工拥有一技之长,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在劳动力紧缺的今天都成了抢手货。

虽说最近美国股市的大幅度修正及大部分网络公司面临关门,多少会暂缓人才需求的压力。但是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末的重大科技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产业全面渗透,美国对世界人才的疯狂掠夺速度还会加快。人才短缺为大量的猎头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他们削尖脑袋,从世界各地招贤纳士。欧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全球人才大战在美国的带领下正愈演愈烈。现在,纽约的猎头公司纷纷在香港和欧洲开设办公室,以挖掘网络及金融人才,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不承受人才外流的强大压力。

美国留给欧盟残羹剩饭

过去听说过一些劳务输出公司包机运送劳工,却没有听说过包机运送高科技人才,但最近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从印度飞往美国的飞机中就有整机载着硕士、学士学位的知识分子的。以至印度驻德国大使基马尔以德国为例,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德国人睡了10年后醒来发现,美国人已经吃光了主菜,留给他们的只是残羹剩饭。这形象地说明了欧盟与美国在吸引印度高科技人才方面的差异。事实果然如此。

论信息技术实力,欧盟可算世界第二。但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当老二令欧盟的头头脑脑们一点也不舒服。他们担忧的是,欧盟与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正面临越拉越大的危险。问题之一便是人才匮乏。

不久前,在欧盟召开的研讨会上,IBM公司英国总部招聘部经理雷贝卡抱怨说:“我们招收的新员工有一半都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只能是先招来再训练。”她还举例说,英国信息技术部门每年大约有5万个职位空缺,可英国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1.8万,到哪里去找其余的3万多人呢?

有关调查表明,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少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瓶颈”。去年,欧盟需要的技术人员数额为947万,但却只有861万人合格,差额约为9%,估计今后3年内差额将会增加到13%。到2003年,欧盟将缺少大约170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000亿欧元。如果欧盟不及时调整政策,将会严重影响其整体竞争力。结果可能将意味着不得不将市场拱手让给美国、日本等非欧盟国家的企业。

为解决人才问题,目前许多欧盟国家政府都提出,要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吸引更多技术移民。德国总理施罗德3月中旬表示,德国高科技工业将会为外国专业人才提供2万个工作机会。目前德国政府正准备修改移民相关法律,简化技术移民的申请手续。在法国,政府于1998年7月就以解决电脑千年虫为由,给1000多名外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了居留证。同时,法国各大专院校也开始大幅扩招外国学生。据统计,法国电脑行业去年提供的就业机会已达4.4万个。今年,这个领域招聘高级技术人员的数目将会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其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

即使是在一向移民政策极为严格的北欧国家,要求吸引技术移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久前,瑞典的雇主协会向政府建议,要求放松相对严格的移民政策,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从欧盟各国的情况看,目前爱尔兰的步子迈得最大。今年3月,爱尔兰政府放松了对技术移民签证的发放,非欧盟国家技术人员将更容易获得工作许可。爱尔兰政府计划在未来7年吸引大约20万海外人才。

欧洲种族歧视阻人才

尽管欧盟各国均已开始采取一定措施吸收更多技术移民,但欧洲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欧洲仍在文化、语言、税收、入籍等许多方面存在着障碍。

目前欧盟各国需要的高技术人才实际上就是高级打工者。欧洲的福利好、生活稳定,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一些高技术人才离乡背井来欧洲工作,往往都有一定的抱负,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欧盟国家正是在提供个人发展机会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也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在欧洲完成学业后转去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相当多的欧洲高技术人才也因此而向美国流动。这两年,有一些从欧洲去了美国的中国人又回到欧洲来工作,但这些人回来大多图的不是发展,而是安稳的生活和高福利。这与从欧洲到美国去的动机有着很大的区别。

对施罗德政府打算多吸收技术移民的计划,IBM德国分公司总裁斯托特的评价就不高。他说:“这样的表态固然很重要,不过说句老实话,德国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印度电脑人才或者我们东欧邻国的电脑人才更愿意去美国或英国,因为在德国获得工作签证的行政手续太复杂。美国向外国精英发出非常明确的欢迎信号,而在德国几乎觉察不到这种气氛。”

斯托特所说的气氛与欧洲人对移民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在欧洲发展,最令人感不到舒服的是种族歧视。”30多年前从印尼移居荷兰的华人亚普先生不久前这样对记者说。亚普早年曾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比利时鲁汉大学医学院任教。他说,从欧洲各国的法律看,歧视已经消除,但这并不等于欧洲人在观念上对移民不另眼相看。假如你是移民,你想要获得某个职位,你就必须比其他也想争取到这职位的欧洲人强得多。移民即使专业水平很高,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第一把手。因为你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很难进入上层社会。更不用说你想要自己创业,创办高科技公司,因为连许多欧洲人都搞不到风险资金,更何况移民。有中国专家还说,移民即使特别有才干,有相当高的收入,也绝不能在欧洲人面前露富。有时说话不谨慎,便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看来,欧洲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与美国匹敌,还需相当长的路要走。

日本政府悬赏寻“盖茨”

西方有“盖茨”,东方没有,认真考证一下,会发现这并非彼此智慧上的不同,而是激发创造力的机制和氛围相差太大。中国也好,日本也罢,东方的“盖茨”天才们被环境困住了。于是日本通产省为寻找“盖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日本通产省宣布,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向100名有天分的软件人才实施援助,每人1亿日元,以帮助他们创业,申请者年龄学历不问,只要是天才,只要独具创见并附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详细周密的计划,一旦通过专家评审,高中生也可入选。计划刚公布,便激起轩然大波。有日本传媒评论说,国家把钱投向个人是想掘出个“盖茨”来,成为软件业的领头羊,政府这些年来不断反思自己支持创新力度不足的缺点,拿出了改变的行动。

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层面上。国家使用行政手段把全国的天才汇拢于自己的伞下,悉心培育,认真选拔,打破日本忠诚式教育及其衍生出的企业文化模式。不论年长年幼,不分学历高低,不用论资排辈,不需上司恩准,只有惟才是举。可见其不拘一格力促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用意。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日本银行业问题多多,中小企业已不容易从银行贷出钱来,在这种格局下个人创业困难重重。金融财团有钱,不知代给谁;软件天才们却难于得到创业资金,嗷嗷待哺,患上了饥饿症。鉴于此,为了让资金流入创新企业,政府率先作出示范,由国家承担风险,拿出100亿日元资助100位软件天才,近水解近火,其导向性的预期,当然是要解决传导机制上的“中梗阻”问题,让创业资本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高新技术产业。

[摘自香港《大周刊》]

猜你喜欢

技术移民华尔街欧洲
澳大利亚:年长随行配偶将不再获加分
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政策对留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澳大利亚人才战略的借鉴意义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华尔街“海盗”
华尔街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