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自己看到的
2000-06-07李文馥
李文馥
请看,这是一幅5岁女孩画的画。让我们猜一猜她画的是什么?是人还是动物呢?看来很难确定小画者究竟想画什么。儿童画中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是因为人类和动物在普遍的意义上都属动物,不仅有其生物学上的共性,而且在形态上也有类似性,致使幼儿常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奇妙的形象。当我们仔细端详这张画时,在疑惑不解之中某种新奇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令我们遐思冥想,进入一个没有结尾的童话世界。
动物是活物,在孩子们的表象中总是以运动着的动态形式出现,因此动物的形象就变得难以捕捉,难以“定型”。幼儿画动物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
一、动物的身体是横着的
儿童初期的动物画具有简约性、概括性和整体性。
图(一)是4岁左右儿童的画。这些画都非常简单,但是一眼便知他画的是动物。基本上抓住了动物的“要点”,也可以说孩子们能捕捉到主要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这些画中都有头、身体、腿,在头部都画了眼睛,此外动物们的身体都是横向的,哪怕只用一条线表现的躯体也是以横向表示。图中这些大同小异的组织构成,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的本质特征。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简单的轮廓线勾画,是整体性的表现手法。这样的图画反映着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成人应依据这一主要认识特点,帮助儿童认识动物的整体形象、主要构成,也要帮助他们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三四岁儿童的画,主要是接纳和鼓励,肯定他勇于表现、敢画的精神,培养观察动物和画出各种形态的兴趣,赞赏画中的“神”似而不去苛求其“形”之拙。
二、“动物”是“人”变来的
人和动物比较,婴幼儿首先认识和熟悉人。一般情况下儿童用图画表现人也先于表现动物。另外,他们在认识过程中能捕捉到人和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并且最喜欢将动物拟人化,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动物和人息息相关,常常给动物以人类灵魂。
图(二)中的a是5岁孩子画的一只小兔子。这只站立的小兔除了两只耳朵之外与人物画没有差别。b是4岁半儿童画的一头驴,“人”的脸和横着的身体难以区分。c是6岁半的孩子画的一只大蝴蝶,两个放射性条纹的大翅膀非常醒目,但是无论怎么看总像一个长着圆轮状翅膀的人。这都是从人派生出来的动物。图(二)中孩子们的似人的动物画反映了他们在认知上的概括化,抓住了人和动物在形态上的类似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每幅画上都有明显的动物特征,如a图的兔耳朵,b图的横向身体与四条腿,c图的大翅膀,可见他们是通过主要特征来表现其所画的动物的。图(三)是5岁男孩画的动物园。动物园中动物分两类,爬行动物和陆地上奔走的动物。仔细看一下,所有陆地行走动物的身体、腿、尾几乎都是一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老虎、狮子和熊的头,它们都各具特色。这就是儿童画动物的一大特点。其次,这幅画中各种动物的颜色和花纹都有差别,这也是儿童用来区别不同动物的绘画手法。
根据幼儿画动物的这些特点,成人指导他们时应注重突出特征和循序渐进的方法。特征法就是帮助他们掌握不同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壳、松鼠的长尾巴……只要能抓住主要特征,画出的结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与想描绘的动物相像,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循序渐进法也是一种修正法,是在孩子原有画的基础上提醒他缺少的内容,但提醒的方式要比较巧妙,注重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以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如在孩子画图(二)b时,可采取启发性的提问,如:“驴有没有尾巴呀?”“a图的小兔子跑起来是什么样?”“小兔子睡觉的时候是站着还是趴着呀?”一般,通过诱导孩子们会改变画的形象。成人须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当鼓励和承认孩子的想法,不断地采取因势利导方法和孩子们多讨论问题,灵活地指导,帮助孩子逐步表达出自己的想像。
三、螃蟹也上课
儿童的动物画不仅在于表现单个动物,更主要的是将动物和自己的兴趣、经验、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动物来表现自己,这才是动物画的要旨所在。图(四)是5岁10个月女孩画的熊猫图。一幅画中共画了19个熊猫和许多竹子,熊猫有大有小,大熊猫在劳动和娱乐,小熊猫有的在受妈妈的呵护,有的在摇篮里吃食物,有的在运小竹笋……它们的社会角色被安排得各得其所,恰如其分。这张画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验。
图(五)是6岁女孩画的水生动物图画,画中不仅表现了自己所认识的多种动物,也同样赋予海底世界以学习和娱乐的社会生活,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螃蟹上课,也是他们自己生活的写照。
总的来说,指导5岁以上儿童的动物画,应着重在知识和情趣上。首先经常注意帮孩子进行知识积累和知识贮备,多观赏各类动物,多看动物图画,常讲动物故事,了解动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启发孩子画具有情境性的动物图画。当然,这些情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是属于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是与儿童自己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的。
四、“重游”动物园
动物画比人物画更富多样性,对幼儿也更具趣味性,同时表现的难度也较大。成人对儿童动物画的要求和欣赏态度不能以自己为中心,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画。另外,儿童动物画,个体差异很大,必须用相对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孩子的画,无论画得如何都要先接纳,从中找出特长之处,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要把引导看做是动态的过程而不要以为一教即灵。比如,在每次画画前让孩子先回忆一下参观动物园的经历,闭上眼睛“重游”一下动物园,或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引发出孩子生动的表象和绘画的冲动;在画法上要进行循循善诱地指导,要在孩子原有水平上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以助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