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着儿对我有效

2000-06-07李茹等

父母必读 2000年4期
关键词:长大杂志丈夫

李茹等

跟儿子一起“玩书”

我是一个1岁半男孩儿的母亲。几乎每一期《父母必读》杂志都能够从不同角度给我以启发和教益。比如:1999年第8期头一篇的“从玩书到读书”对我的震撼就非常大。以前,我经常在闲暇时讲书上的小故事给儿子听,可是常常讲不了几页,他就开始“捣乱”:不是成心撕破一页,就是把书推到一边又去玩别的玩具。我这个人最没有耐心了,看到他都1岁了还这么不爱学习,觉得他真是不争气,于是免不了打他几下,还对他爸爸说:这孩子真不听话,真笨。以后,我几乎是下意识地不再给他讲画书了。儿子也在懵懂中长到了1岁半。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明白,错的是自己。我只是按大人的方式去机械地念那些文字,本来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我的嘴里变成了僵死的符号,孩子怎么能愿意听,愿意学呢?对孩子来说,读书就是游戏啊!

从这件事上,我感到自己很孩子气,虽然做了母亲却还没有真正长大;我常常急躁,因为一点小事就乱发“小姐”脾气;我还经常因为孩子在某一点上的表现不如别的小朋友就武断地给儿子下“真笨”的结论。我越是好强,越是感到手足无措。

就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我还在想,与其让我跟孩子呆上一整天,还不如罚我再上4年大学外加3年高中呢。看来,我还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李茹江苏省徐州市国家税务局发票管理处221003)

娓娓道来不温不火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我跟着大人在新华书店看到了32开本的《父母必读》杂志,当然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若干年后,我怀孕时见到它,立刻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说来也巧,当时杂志上正好有韩棣华大夫写的“孩子成长的头三年”系列文章,对我来说真是太解渴了。那段日子里,是《父母必读》杂志给了我科学育儿的最初指导,使我的紧张、烦躁和无所适从在那些和风细雨的教诲中得以缓解。如果没有这种及时有益的帮助,我肯定要走许多弯路,对孩子产生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父母必读》杂志的绝大多数文章都很有针对性,并且很亲切,和你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体现了作者的素养和办刊人的风格。我4岁失去父亲,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性格有一些缺陷。阅读了这些文章后,我现在十分注意与别人融洽相处,并从多方面提高自己。这样想并这样做了以后,我的心情越来越好。

(刘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车辆厂锻工车间业务组161002)

做了母亲才真长大

初为人母,自然有许多人告诉我应该怎样带孩子,其中也免不了有许多陈旧的说法和做法。多亏我与丈夫都是《父母必读》的忠实读者,才使得我们对这些意见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位老邻居告诉我,不要老抱孩子,抱得早的孩子累人。她还告诉我们,她的孩子七八个月了都不知道叫人抱……我与丈夫相视而笑。有个说法是“婴儿永远也不会被宠坏”。这话是不是正确还有待考察,但是我们会毫不吝惜我们的拥抱。现在我们的孩子快1岁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累反而越来越觉得轻松。

我女儿刚刚2个月时,有一天突然发烧。丈夫到楼下的诊所请大夫,可能是那天雨太大又正是午饭的时间,那位大夫不肯来。他告诉丈夫:小儿没有抵抗力,快去医院吧。我一听就急哭了,心想这么大的雨到哪去找车呀!幸好婆婆及时赶到。她安慰我说:孩子精神很好,说明她没有什么不舒服。雨小后我们到了医院,我们的女儿竟然和医生叽里呱啦地又说又笑。医生检查完告诉我们,孩子只是得了轻微的感冒。这件事后,我知道我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遇事要冷静。

我女儿6个多月时又一次发烧,正赶上丈夫上夜班。半夜2点多,当我发现女儿发烧后先镇定自若地给女儿喝水、冷敷。天亮后抱女儿去医院。医生说女儿的嗓子有点红,吃了一天药,烧便退了。

母亲说我当了妈妈后变得非常懂事,脾气也好了。连我自己也很吃惊。但我心里明白,是女儿给了我这份耐心和自信。记得第一次给女儿洗澡,我不是忘了铺浴巾,就是忘了准备换洗的衣服,现在无论干什么我都会先想一下要做什么准备,丢三落四的毛病由此无影无踪。女儿一天天大起来,我也从一个一着急就想哭的妈妈变成了一个遇到问题能从容不迫的母亲。我觉得自己真是长大了。

(王徐静内蒙古包头西车辆段红外所014011)

猜你喜欢

长大杂志丈夫
傍晚
安慰
杂志收纳碗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