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懂得一个“合”字

2000-06-07张梅玲

父母必读 2000年4期
关键词:团体赛班长儿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996年8月,在香港举行亚洲城市小学数学邀请赛。比赛分两场进行:一场是团体赛,每队派5人参加,按个人比赛成绩的总分排列团体名次;一场是队际赛,每队派3人,靠集体的力量完成8道题目,成绩最好、花时最少的为优胜者。比赛结果是:团体赛成绩,中国大陆队遥遥领先;而队际赛成绩却是中国香港地区队和日本队领先。也就是说,在团体赛中取胜的中国大陆队3位个人成绩优秀的学生,合作起来完成8道题目时,却失败了。

一、失败的原因何在?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队际赛不仅仅是凭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依靠3个人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合作策略。

事实上,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8道题是有很多策略的。如分工做题,遇到困难再集体讨论;大家先审题,然后按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题,等等 。所以不仅要有合作的愿望,还要有合作的策略。选择策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这里会涉及到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及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父母要通过日常生活或学习情境,让孩子明白任何合作的有效性取决于选择合适的合作策略。例如要用最快速度完成家庭清洁工作,如果妈妈一个人做,要花1个多小时;如果爸爸、妈妈和儿子分工合作,则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妈妈也可以同时提出几个合作分工(每个人要做的事)方案,让大家讨论,在讨论中教育孩子明白分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大,则合作的有效性也就高。

二、1+1+1等于几?

三个和尚会没水喝,三个臭皮匠也会赛过一个诸葛亮。能正确地认识这个道理,是人们合作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21世纪,一个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合作。父母要利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中的有关情境,让孩子从具体事实中初步体会到:一个人再能干,也难以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事需要众多的人同心协力来做。人与人只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向着同一目标努力,才能产生1+1+1大于3的功能。如果互相都不信任,甚至相互攻击,那么1+1+1就小于3。

三、愿望为何没有实现?

有一个小学组织春游活动,午餐时同学们纷纷打开包里自带的好吃的,高高兴兴、说说笑笑地吃起来。这时,班长发现少了一位同学,结果在假山背后的树丛中找到了他。这位同学正吃着自备的面饼。原来,这位同学母亲长期病休在家,父亲又下岗,家里经济十分困难。这位同学本来不想参加这次春游活动,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又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就躲避大家。班长听后很感动,飞快地跑到同学中间,小喇叭似的广播开来,并请求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当班长捧着一大包精美的食品送给该同学时,这位同学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低下了头,脸涨得通红。这位班长的好心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帮助别人是对的,但是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是带着良好的愿望与人交往,但有时却达不到预期目的。究其原因,除了有时是双方缺乏真诚合作的需要和有效的交往策略之外,在交往中人们缺乏认知的换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认知的换位,也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对对方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例如,富有同情心是与人共处的基本要素,但同情不等于施舍,当你同情人、帮助人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维护被帮助者的尊严。

让孩子懂得一个“合”字,也就是要培养孩子有与人合作的愿望,有合作的能力及行为,这是时代的需要。有关调查表明,在六种儿童人格需要中,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最强,孩子盼望能和同辈交往。大约有20%的独生子女感到孤独,认为“孤单寂寞”是最大的苦恼。但儿童还有另一种人格倾向就是攻击性,这是儿童向外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的一种方式,但却使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出不懂交往、不会交往,甚至毁坏交往的情形。这两种人格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如果家中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些,互相帮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尊重别人,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学会做人。

张梅玲

猜你喜欢

团体赛班长儿童
差一点儿当班长
对脚斗士运动团体赛竞赛规则采用运动员出战值消耗制的可行性分析
江苏队:20年后再相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每天一个新班长
班长欧叶之班长诞生了
我的班长我的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