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CT也出错

2000-06-06郭凡荣

大众健康 2000年6期
关键词:B超大夫结论

郭凡荣

CT是X线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的高科技产物。许多病人体内的疑难问题,过去需要动刀切开才能探出究竟,现在只要请它“看”一下,常常就可真相大白,难怪医生对它推崇、病人对它迷信,以致有的医生和病家动不动就请CT“出来”断案,似乎CT成了“最高法官”,凡CT做的结论,往往被看作是“终审判决”。

虽然CT准确、高明,但是这位“法官”毕竟没有人脑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时它也只是凭着“直觉”、“表象”断案,不深入“调查研究”,所以难免出现“冤假错案”。笔者近期就接连遇到两例。

第一例是位女性病人,43岁,因右下腹部疼痛并有肿块就诊,做B超诊断为“卵巢肿瘤”。病人全家震惊,急问凶吉,于是医生劝病人再做一次比B超更先进的CT加以证实。CT检查结果仍是肿瘤,并提示高度恶性,且已非早期。家人听后悲痛不已,病人更如判了死刑,失去了求生的信心,打算回家等死。恰好病人的一位同事懂点医学,知道诊断癌症最有力的证据是细胞学检查,建议她再请教一下专科医生。于是病家到了省城某大医院。门诊大夫看了她的B超和CT资料后皱着眉头说:“诊断很明确了,用不着怀疑了。”于是决定开刀将肿瘤拿掉,谁知打开病人肚子一看并不是癌,而是症状不典形的异位妊娠。

其实,若是在过去,这位女性患者只要遇上一位有经验的大夫,经过仔细问诊,体检及其他辅助检查,完全可以得出正确判断,可由于现在有了CT,大夫反倒忽略了其他必要的检查,结果误入歧途使病人虚惊了一场。

另一例是位男病人,70岁,咳嗽、胸痛、咯血10个月,有时还伴发热。用抗生素能暂时治愈,但不能控制复发。最后病人还出现了胸膜炎和胸腔积液。数次摄胸部X线片,结论均为“肺癌”。病家不相信,又到上一级医院作了CT。第一次CT报告认为:“肺癌?肺结核并感染?”病人经抗炎抗痨治疗一个月后又做CT,确诊为“肺癌”。于是病人接受了医生建议开始进行化疗。可一个疗程尚未完毕,病人已因无法承受药物反应而不得不终止。家属无法,开始准备病人的后事。病人的病情则越来越严重,尤其咳嗽时更为痛苦。其子发现这些情况与几名肺癌病人似有不同,于是再去医院求治。有位大夫建议他做支气管镜检查一下,竟意外地发现病人气管内有一根鱼刺嵌顿。其子恍然回忆起大约一年前病人吃鱼时曾发生过剧烈呛咳,当时呛得眼泪都出来了。没料到祸根竟源于此。

这位病人虽然形似“肺癌”,但症状并不完全符合肺癌表现,但医生和家属都忽略了病史,又没有做进一步的追查,才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如果病家照胸片后不是“越级上诉”找CT,而是先找“不起眼”的纤维支气管镜,就不至于多受疾病折磨和化疗之苦了。

CT“丢面子”的事不止于此。有专家曾谈到一例教训:某医院有位病人症状符合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表现,CT也做了同样诊断,因此临床医生深信不疑。直至病人死后作尸体解剖,才发现其病因为十二指肠炎并发出血,根本不是绝症。就因为“一贯正确”的CT先下了结论,从而左右和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导致了诊断错误,使病人不治。真是CT“反误了卿卿性命”。

应该说CT反映的是人体脏器局部的影像特征,它同最简单的听诊器只反映人体脏器声音的改变一样,只是一种诊断工具。所有的诊断工具和仪器无论它们怎么神通广大,可信度怎么高,所得出的结论都有片面性,必须紧密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其他检查及病情发展变化、病人对治疗的反应等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否则,哪怕是CT这样先进的仪器,绝对相信它,也有上当受骗的时候。

猜你喜欢

B超大夫结论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进步太快
英国流行“B超美甲”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花生大夫
结论
花生大夫
间接性失忆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