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收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
2000-04-28杨彩虹
杨彩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测试来接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这类反馈信息以知识信息居多,学生的情感信息往往被忽略。这也许是由于情感信息的不可测性,或者是教师原本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但事实证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教师有时会感到很冤枉,自己对学生一片爱心,但学生总是对此漠然置之,或把老师的爱心当“坏心”。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恐怕在于教师在付出情感之后,没有及时地接收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因此,无从知道学生的情感需要,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自己的方式去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如果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相符,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负担,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厌烦。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接收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情感不像知识那样可通过测试来获得准确的信息,但教师可凭着自己的感悟与经验了解到学生的情感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感信息时,方式、方法要巧妙得当。可采取一些很随意的隐蔽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例如,我想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但我没有直接问学生,而是给学生出了两个作文题:《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我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课》。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完成作文。结果学生真实地抒写了自己对语文课现状的看法及心中理想的语文课(竟对老师所设的“陷阱”没有丝毫的设防)。我对接收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吸收,并在教学中改进。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很受鼓舞,学习热情随之高涨。对学生来说,这种隐含教育意图的方法,更易于接受,也更具有吸引力。
另外,教师在接收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时,要注意追踪观察,以便获得连续的反馈信息,从中总结出学生的情感变化规律。因为,教师若单从所获的某些信息点来判断学生的情感倾向,就难免武断、片面。因为凡事都有前因后果,只有将信息点连成线,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关爱方式。
在教學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这就需要谨慎处理,寻找适当方式与之进行情感沟通。我班李xx同学,经常在情绪上和老师对立,我试图让他明白:老师这么做是一视同仁,对他也不例外。但我一视同仁的做法在他那里屡试屡败。恼怒之后,冷静下来,我采取屡败屡试、追踪观察的办法,终于摸清了他易于产生对立情绪的原因。因他过去学习不好,批评的话听得太多:了,所以,哪怕是对他很温和的客观评价,他也会产生过激反应:认为老师又在挑他的毛病,心里恼火。于是,我针对他的性情特点,对他放宽评价标准,有进步就表扬。可是他又是一个经不起当众表扬、易自满的学生。我就不动声色地把他的作业本放到好学生一起,用类似的暗示法来表扬、激励他的自信心。这一招果然奏效,他感到老师在偏爱他,以往的对立情绪消失了,学习也积极主动起来。
教师在搜寻学生的情感信息时,要注意选准时机,选好场合。要让学生自动地敞开心扉,不能做问答式的“逼供”。如在开家长会前后,学生的情绪一般都比较激动,于是,我就到教室与他们聊天,难得的真心话在这个时候就听到了。根据所获信息,我确定了与家长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家长会后,学生对老师向家长的反映,没有丝毫的不满,主动和老师谈他们在家长会后的感想。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不经意地向他们渗透正确的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我的教学思想,从中也就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为以后的指导和关心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不光要爱学生,更重要的是随时从学生那里接收爱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关爱学生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懂得并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和教师爱学生的意图。这样,师生间才能达到真正的相互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否则,教师爱学生爱得很累,学生被爱得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