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考评的新思路
2000-04-28梁燕玲
梁燕玲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作为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知识经济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极为深刻的转型和变革时期,其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学生学业考评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突破口。因此,认真探究并切实明确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深人考察学生学业考评功能探索一条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学生学业考评的新路子,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它對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根本转变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转变。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始终与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变革而不断调整的。在工业社会,以“杰出人才”为核心的“精英教育”是我国教育存在的支柱,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根据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去选择他或排斥他,而是按照社会公认的人才标准去挑选“最优秀的人”。在这种教育目标下,学校变成了“筛选装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以后的各个教育阶段,学校为了挑选未来的杰出的人才而进行过筛,并形成了以分选人为特征的教育选拔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8益激烈,教育的选拔功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一段时期,只要学生通过一定的考试,就理所当然地得到升学与就业、地位与权力、分配与收入、荣誉与奖章等各种象征性的报偿。在这种报偿的利益的驱动下,追求分数之风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无不为分数苦心奋争,当仁不让。基础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教师为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升学考试而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当人类跨人21世纪之时,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的思想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必须从传统发展观的应试教育向可持续发展观的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再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为代价的、为培养少数升学者打基础的精英教育,而是成为为所有的学生打基础的普及教育;在根本任务上,基础教育不仅仅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打基础,而扩展到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因此,“基础教育主要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序曲。它不是提供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而是应该为未来的成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所以,重点应放在掌握语言、培养专心和观察的能力,懂得如何以及到哪儿去获取信息,以及提高与他人协同工作的能力上。”一句话,基础教育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根本目的。为此,美国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基本技能、思维技能、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学校应该在“三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资源能力、人际能力、信息能力、系统能力和技术能力。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所有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二、学生学业考评功能的量心转移。
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和转变,学生学业考评功能的重心也随之而转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考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功能已经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发现,如:评价功能、激励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选择功能行政功能、督导功能、反馈功能、发展功能,等等。但在应试教育中,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注重以分数挑选人,特别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仔细分析发现,这与中国文化重视教育、重视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因为考评从其产生,就作为一种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手段和工具,而充分体现其选拔功能。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以选官为目的的,当今的高考就是以选拔能胜任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为目标的。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业考评的检测、选拔、评价、监督等功能被人为地夸大了许多,教育行为成为应试行为。在“分数至上”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影响下,我们的基础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都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出现过进幼儿园、上小学要面试或考试的使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考评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选拔——淘汰循环,使得学生从人学第一天起就一直处于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的心态之中,极大地妨碍着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今倡导的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要把学生学业考评的功能进行重心大转移,使它由选拔功能向服务功能转移,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进行重心大转移。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不可忽视学生学业考评所具有的反馈、引导功能和评价、激励、发展功能。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学业考评就是对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这种直接来自受教育者的反馈,对教师、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作为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学业考评结果,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观察学生的水平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潜能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则可以检测自身的教学效果,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业考评,可以明确自己的知识水平、智能结构特点以及薄弱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注意力放在关注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及时改正这些错误上,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提高,增强信心,迎接挑战。同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业考评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每一个被试者都能通过正常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特色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认识,督促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由于基础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并非完全成熟,因此学生学业考评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考评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时,就会激发他们的动机积极向,上;如果考评的结果是否定和惩罚时,他们就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我们要强调学生学业考评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通过考评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从“人人失败”到人人成功”的转变,让学生不再把学习、考试看做沉重的负担,乐于学习,勇于探索,达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考评的具体思路。
学生学业考评迄今为止,在世界教育领域内,仍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最有效的工具,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柳斌同志曾说过: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还是寸步难行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考评应拓宽改革的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去思考与创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考虑:
1端正认识,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灵活运用学生学业考评制度。通过几年的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学生学业考评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教育质量的复杂性模糊性也决定迄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考试都不足以克服其局限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测验目的,选择不同的考试制度,根据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特殊情况,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灵活运用学生学业考评制度。
2考评学生实行多样化,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结构的,社会和学校的人才衡量标准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作为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尤其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分数高低为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而应该实现考评形式的多样化,在合格的基础上设立多种指标,在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异步发展,实行异步考试。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进展情况,自己选择考试的方式、类型,他可以用分析课文内容结构、概括文章大意的报告书来代替考评试卷;也可以通过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给同学们讲课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年级的题样及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考评。这样,对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选择稍低年级的试卷考评,可能获得的分数不再是不及格分数,让学生经过成功的亲身体验后深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赶上其他同学;对于能力较强、希望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学生,可以选择借“考”跳级。总之,让学生从考评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提高命题技术,促进学生学业考评的科学化。学生学业考评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试卷的编制,因此提高命题技术,促进学生学业考评的科学化也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我们在命题时,既要考虑命题的科学性标准性,又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增强题目答案的多元性,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孩子们的一切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要充分注意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避免出现“难”、“偏”、“怪”题;要关注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过程中所出現的思维性独创性、深刻性,对于那些创造性的答案,如“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春天是美丽的新娘子”,“春天就是花啊、草啊过儿童节”就应该给予高分,并加以赞赏,保护他们所有的创造欲和创造性的尝试。
4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曾经有人以10省、市中小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关心考试成绩,而且关心“全班谁成绩最好,最好的成绩是多少分”。其中,初中生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80%之多,小学生也有706%表示对“考试成绩特别感兴趣”。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与学习压力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即便在小学阶段,也有14%的小学生把学习视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学业考评结果是非常重视的。如果教师不顾学生身心承受能力,经常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排名次,将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所以,教师要特别慎重地对待学生的分数,在每次考评后,教师应根据考评的性质不同,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且教师应为每个学生另备历次测验的成绩纪录表,最好用统计曲线图表形式,把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或测验成绩放到相应的背景中,去分析学生相对位置,从个人发展纵向比较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努力程度,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5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改革学生学业考评成绩报告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考评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提高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在以往的考评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缺乏人文性,考试结果给学生的只有冷冰冰的分数、名次,只有“优、良、中、差”的标签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和伤害,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归因分析。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成绩报告方式,忽略了学习动机、风格、兴趣等其它重要的因素,因而异化了评价的功能。所以我们要以以的发展为核心,改革传统的考评成绩报告方式,注重考评的对象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强调评价的过程化,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性,为学生自主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考评成绩报告书的改革,促进教师乃至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加快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
6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愈来愈突出竞争精神和个人成功。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本身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并且富于挑战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改革学生学业考评制度,并非是不要竞争,而是要考虑竞争的形式与强度必须同竞争者的年龄相适应,不要使他们感到有一种终身处于不利地位的威胁。由于在竞争中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姐妹,如何面对成功或失败也是孩子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低,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作为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心理和生理的调节方法,训练学生习惯面对考试,并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旺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考评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整体的,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我们应以审慎的思考为基础,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热情投入进去,不断探索一条适合于素质教育的学生学业考评的新路子,为培养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创新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