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代交融 与现实交融

2000-03-31唐先田

清明 2000年1期
关键词:女校长凯伦征文

唐先田

《清明》杂志举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征文”历时一年,已圆满结束。这次征文收到大量来稿,选发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十四篇,国庆前夕,编辑部邀请有关人士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根据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评出了一等奖一篇(《苍天可鉴》)、二等奖两篇(《女校长之死》、《扭曲》)三等奖三篇(《县乡行动》、《一夜无梦》、《土地》)。

说这次征文“圆满结束”,不在于它的形式热热闹闹,也不在于它的来稿很多,而在于它的内容,在于它的质量,在于它对文艺创作的推动。可以说,这也是《清明》的一次收获。

与时代交融,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是这次征文的一个显著特征,所刊发的十四篇作品,无论是获奖的或没有获奖的,都是现实题材,有的歌颂了共产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顶着风险为农民办实事的高风亮节(《苍天可鉴》、《县乡行动》);有的直指充满铜臭的商品交换,呼唤精神回归(《女校长之死》);有的揭示了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告诫人们对此应有所警惕(《扭曲》);有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那种无限的眷恋和依赖,揭示了他们面临商品大潮的矛盾和痛苦心理(《土地》);有的记述了贫苦的中国农民是如何为“填饱肚子”这个简单的要求而不得不走上改革之路的(《重返小岗》);有的细微地刻划了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那种焦灼不安、无可奈何的内心世界和疲于奔命的生存方式(《一夜无梦》、《出门在外》);还有的具体地记述了安徽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的惊心动魄的场面(《98枞阳抗洪录》)。无论是哪一篇,都直面热烈而艰难的人生,强烈地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读着这些作品,如同置身于我们这个斑斓多彩而又纷繁驳杂多少有些让人心烦的社会,作家们塑造的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多数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有的是我们所期待的,无不亲切感人,就如同生活在我们中间。

正当中国的许多平民百姓和有识之士为顽固的腐败之风所困扰并千方百计希望从中得到解脱时,《清明》从应征稿件中选发了中篇小说《苍天可鉴》,这篇小说所塑造的雷书记,是一个铁骨铮铮,充满浩然正气的共产党人形象。小说情节很简单,是通过地区报社记者老转跟随雷书记下乡并一路观察他的所言所行来完成的,读来十分真切。民间不是有顺口溜吗,“领导来了怎么办,先住宾馆后吃饭,吃过饭后怎办,找个舞厅转一转,转过之后怎么办,找个池子涮一涮,涮过之后怎么办……”虽然有些夸张,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这样,但确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腐靡之风、滥用权力已成为社会的祸害,引起了人们的公愤。然而这位地委雷书记不这样,他到哪里,不准秘书先打电话通知,而是找路边店的红眼马老汉“下几碗洋芋面片子!把个辣子红红地调上个”!尽管别人难以下咽,他却吃得有滋有味,极响亮地打着饱嗝。看来这是雷书记一惯的做法,因为小店的马老汉和他很熟悉,一见面便亲热地打招呼互道问候,说明他在这里吃过不少次的洋芋面片子了,至于乡政府为他准备的较为丰盛的晚餐,他下令一律撤下,并真格儿地对乡长说:“吃素,要见个肉渣儿,拿你是问。”雷书记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一家人都要求严格,他的女儿外孙都在农村当农民,他的老伴弄一些根雕到宾馆去卖,他下令全部让搬走,他的家里只是些“扔到大街上也没人捡的一堆破烂”家具。就是这位雷书记,并非只讲究独善其身,他是一个把老百姓的利益挂在心上的人,四龙山有个老和尚无定法师,一辈子坚持每天从山下挑两担水上山植树,“种出来好大一片杏林”,他非常崇敬,不顾秘书阻拦,坚持爬上四龙山去看望他,还表示他死后要给他开追悼会,其原因就因为这位无定法师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他受命去修建一项大型引水工程,两年便完工。他将农民、农事、将天晴天雨、将被拐骗来的四川妹子,全挂在心上,所以老百姓对他那么真诚那么拥戴,以致于他被调动时,“一大片黑鸦鸦的群众冒雨拥在城外的三岔路口处,一片动地的呼声把雷书记搬家的这辆东风车硬给拦下了。”这篇小说如果仅止于此,只是停留在雷书记如何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这个层面上,与一篇好人好事的文学通讯则没有多大差异。这篇小说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写了雷书记的孤独,出差没有记者愿跟他下乡,因为吃不好住不好,更谈不上捞什么好处,他的秘书和司机又与他离心离德,洋芋面片子他们不屑一顾,他一个人在那里吃素,他们却躲在另一间屋子里将他下令撤下的酒菜另摆一桌,他的夫人、女儿对他也不理解,连和他在感情上靠得较近的老转,也认为他“真像个唐·吉珂德”,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为什么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领导者,得不到他身边甚至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清除腐败,把党风整顿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光有一个雷书记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更多的像雷书记那样的共产党人身体力行才能奏效。

与雷书记相呼应,中篇小说《县乡行动》里的县长麦道仁,则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顶着风险为农民办实事的领导者形象。麦道仁为了一条佛清公路,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是因为他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并广泛征求佛岭镇农民的意见,认定佛清公路乃佛岭一带农民致富的命脉。这篇小说的突破之处,在于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修路就要有投资,没有钱怎么办,只好由佛岭一带的农民出资,而农民出资,虽然只是每人五块钱,虽然农民都自愿,但这一步棋风险极大,因为这是要闯红灯的,这个红灯便是要承担“增加农民负担”的责任。然而麦道仁遵循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了农民的长远利益,他不顾个人得失,!坚持以农民出资的方式修通了佛清公路。这篇小说的出色之处,还在于写了一个女企业家大叶菊子,这个形象着墨不多,然而写出了大叶菊子心系农民心系故乡的良知,她在事业上全力支持麦道仁,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通的。佛清公路通车了,麦道仁果然因“增加农民负担”而受到了降职处分,但麦道仁是坦然的、值得的,民族的传统精神是“虽九死犹未悔”,何况降职呢,麦道仁的血管里流的是他的父亲、一个老红军团长的血液,老一辈不就日夜盼望着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吗?麦道仁正是为了实现老一辈的期望,他不愧是新时代的接力者!从艺术上看,《县乡行动》和《苍天可鉴》都非常质朴,但从丰满和色彩的角度看,《县乡行动》还略胜《苍天可鉴》一筹。

如果说这次征文有什么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想应推《女校长之死》和《扭曲》。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商品经济,这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和兴盛,但商品经济也有它的负面效应,那便是金钱至上和物欲横流对人们的腐蚀。有识之士早就在呼唤精神回归,以为人不能只为金钱而活着,还要有精神的家园,还要有民族的骨气,还要追求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那便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女校长之死》里的樊伊冰,便是一个充满着硬骨头精神,讲究骨气,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人物形

象。已经发了财并小有名气的贾三株,为了洗雪一下当年被中学开除学籍的不光彩,愿花十万元二十万元换取一张象征着撤销处分的初中毕业文凭。满以为这是易如翻掌的事,然而碰到了樊伊冰这个瘦弱的老太太,这个认真得一丝不苟的女校长,就是不开口不松动。樊伊冰何偿不知道十万元二十万元对于那个中学有何等的意义,但她宁可受穷,宁可顶住学校老师的非议,就是不为所动。她所要固守的无非是精神二字,这可是任何金钱任何大价钱都换不回来都买不到的。应当说樊伊冰所崇尚的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樊伊冰看来,这是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重要的。她对学校同仁说:“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比如说一个人的良知。你们也许会笑我迂腐,笑就笑吧,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多少年形成的世界观,改也难。更何况我不想改变它。刚才有人说,贾三株不过是想要个面子。那么,我们就不要面子了么?大家都清楚,撤销处分也好,补发文凭也好,对他都没有实际意义,真正的意义是他想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洗刷他过去的耻辱。那么,他的洗刷是不是给我们学校增加了耻辱呢?学校应该是个比教堂还要圣洁的地方,宗教有教规,学校有校规,为了保持这块净土的圣洁,对于违反校规者,我们决不姑息。”当学校同仁认为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时,她斩钉截铁地说:“可以没有圣人,但不可以没有圣殿!”樊伊冰所维护所追求的圣殿,正是一种精神。什么叫国格人格,这种精神便是国格人格,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何以安身立命。所以贾三株对她也不得不佩服,樊伊冰去世后,他还独个儿到她墓前焚香礼拜,说明贾三株也是清醒了的,从这种清醒中,也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女校长樊伊冰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敬的一位老太太!她所崇尚的精神,一定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所遵循。而单丽红等人的那种卑微,难道在樊伊冰面前不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吗!《女校长之死》用一种冷峻的笔触来塑造樊伊冰的形象,获得了极为难得的艺术效果,越是冷峻,越是一丝不苟,越是寸步不让,便越显得樊伊冰的可贵,它给予读者的不是不近人情,更不是传统的保守,而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崇高,崇高往往是冷峻的。

《扭曲》恰好是给予《女校长之死》的一个反证。一个多么可爱、多么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中学生亮亮,他“具有发达的数学头脑。数学题目出现在他的眼前,都是一堆可以随意拆卸的机械。他的灼灼闪亮的眼睛就是灵巧的双手。接触到那些题目的一刹那,全身的能量从他的眼中酣畅淋漓地发挥出来,他的眼睛会耀如白日。那一刻喷射出来的奇异光彩,会令数学老师战栗不已。”他的思维虽然敏捷,他的学业虽然优秀,然而他的精神他的内心世界却受到严重的伤害。还是一个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却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尽管他的父母将他像小皇帝一样地供奉,他还是恨他的父亲母亲,恨“他们真没出息,一辈只能当穷工人,害得我抬不起头来。”为了给他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节俭得不能再节俭了,凭着外祖父母在上海的因由,千方百计将他从苏北转到上海去上学。他的母亲退休专门去上海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他还是从内骨子里鄙夷她,看不惯她的小市民气,暗暗地嘲弄她是“一个倒霉透顶的女人,混身上下没有一个闪光点”。他“习惯于用宣布的口气和妈妈说话”,他有一次向妈妈“宣布”必须找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为他补课,因为英语字母是些难以捉摸的小精灵,常常闪烁地布下疑阵,引诱他犯错误,这对他“为成绩而活下去”的目标威胁极大。为穷困所困扰的妈妈并没有拒绝,只是问“辅导一次要多少钱”,他便认为妈妈多么“愚蠢”,是将她自己的责任推到他亮亮的头上。同学冯勇、李莉等笨女孩要他做题,已是雇佣的方式,要付佣金,一元一题,甚至五元一题,笨女孩不愿出钱,愿意给他一吻,他先是觉得轻轻一吻不合算,太潦草了,后又觉得狠狠地用嘴巴砸下去也吃亏,因为笨女孩又笨又丑。他纯粹以商品交换的眼光对待一切。他佩服赞美他的班主任秦老师,秦老师的美丽、风度使他倾倒,他的血管里翻腾着弗洛伊德情结,他羡慕比尔·盖茨,羡慕的是别墅和美钞。由于父母的下岗和退休,家里实在没有钱在上海让他上学,只得带他回苏北上学,这种变动,虽然对他是一个打击,但并非绝路,他却绝望了,他钻进了地铁的隧道,准备去了结正处在抽芽萌动期的生命。亮亮获救了,但他已被扭曲的心灵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处于花季的十五六岁的少年,用如此冷漠、如此灰暗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呢?他的早熟他的老成,完全是被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金钱,金钱将他与所应具有的纯真、童稚与无邪残酷地隔离开来了,使他成了一个冷酷的少年。这篇小说严酷而震撼地告诫人们: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是如何无情吞噬着人的乃至少年一代的灵魂,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校长所固守的那种精神圣殿,班主任秦老师的那种循循善诱,显得多么可贵和重要。这篇小说将亮亮内心活动极深刻而细微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通过描述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写出了亮亮的智商非同一般,也写出了他内心的扭曲非同一般,这两个非同一般都是社会现实的反照和浓缩,它还使我们想到,扭曲的又何止一个亮亮的年少的心灵呢,这个世界上被扭曲的东西不是太多了吗?如何才能不被扭曲,如何将已被扭曲的心灵拉回来,这个命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近来,农村题材的小说是有些淡漠,农民形象自高晓声塑造的陈奂生之后,称得上鲜活的,也屈指可数。两年前关仁山发表的《九月还乡》是农村题材的优秀篇章,但他所烘托的是中国农村那种热烈而躁动的氛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或新时期的农民形象。《清明》征文选发的中篇小说《土地》所塑造的鼓眼崽,正是我们所熟悉所喜爱所同情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在鼓眼崽的经历中饱含着中国农民极简单的渴求,有白米饭吃便是天堂,有饭碗丘耕种便是最大的满足。作为农民,鼓眼崽深切地体会了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于是,他全部的愿望就是要将“饭碗丘种得像漆碗碗,金碗碗,想方设法让饭碗丘获得好收成。”他不但自己惜土如金,而且教育子孙后代都要将土地视同自己的命根子。为了捍卫县政府发给他的盖有大红公章的土地证,他几次遭受“猴儿抱桩”的残酷体罚,他从饭碗丘辛勤收获的十二担谷子、三担荞麦、三担包谷也全被没收了。然而不管精神、肉体上如何对他进行折磨,“他硬是没有将埋在屋后面梨树下的土地证交出来。”鼓眼崽视土地为生命,这是中国农民最核心的本质,为了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农民一代又一代地痛苦挣扎,他们怎么会将到手的土地又轻易交出去呢!如果说鼓眼崽从反对大呼隆、反对违反耕作规律、反对浮夸风的角度来捍卫他的土地,坚韧不屈,执着以求,闪耀着中国农民优秀本色的光芒,那么到了新的转型时期,到了商品经济大潮使中国

的每个角落都发生崭新变化的时期,当鼓眼崽的孙子小牛要征用饭碗丘来盖宾馆饭店、来填上水泥做停车场、来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时,鼓眼崽还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固守他的土地,那样执拗地反对他的孙子,反对不成便痛苦不堪、无法排解,就显得保守而不合时宜了。然而,尽管如此,鼓眼崽是真诚可爱的,他作为中国老一辈农民的典型,陈旧的观念不再可取,但他的质朴他的至诚他的本色,仍然值得崇敬。

和鼓眼崽相比,《一夜无梦》里的陈小夏是新的年轻一代,她凭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服装设计方面独树一帜,因而赢得了凯伦时装公司总裁谢时俊的倚重,不仅邀请她加盟凯伦。还因为她的业绩,她为凯伦所创造的价值,即将坐上首席设计师的交椅。她的爱好她的事业她的人生价值,都闪现着璀灿的光芒。然而,正当凯伦的老板看好她的时候,正当她的事业展现勃勃生机的时候,正当她的同事对她投以羡慕的目光以为她春风得意的时候,陈小夏却困惑了,这其中固然有家庭的婚姻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她目睹了凯伦公司那种唯利是图的经营方式,麦雯丽的被炒鱿鱼被辞退,使她眼前出现了一片灰暗。其实麦雯丽在她初来凯伦时,出于同行是冤家的职业心理。还曾对她怀有敌意,刁难过她,给她设置过障碍,然而,麦雯丽毕竟是凯伦的老雇员、老资历的设计师,对凯伦是尽职尽责出过力的,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有她陈小夏就用不着她,将她一脚踢开,显得多么冷酷,她虽然天真地不记前嫌地为麦雯丽周旋过,但不但无效,还引起了老板的不快。陈小夏很快便厌倦了这种浓烈而呛人的商业气息,她追求“人在真正属于自己位置上心里踏实些”那样一种闲适安宁的境界,其他都是身外之物了,于是她想到要回到当教师的位置去,因为那样对她可能更合适些。说不上激流勇退,当然更不是激流勇进,陈小夏分明是个不适于商品竞争那种氛围那种只讲金钱而不顾其他的形象,她分明对竞争的残酷竞争的尔虞我诈甚至不讲道德,缺乏心理准备,虽然有极好的竞争机会,也只能与之擦肩而过,陈小夏虽然年轻有才干非常善良而纯朴,但她的心理却是保守的。她是我们这个社会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个代表。《一夜无梦》在写作上如行云流水、娓娓动听,它所烘托的氛围和所构建的情调,与陈小夏的个性十分吻合,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一篇小说。

此次征文所选发的其他作品,如《冰排上的英雄》、《重返小岗》、《出门在外》、《穷乡书记》等,虽然没有获奖,也有相当的水准,值得一读。

看来,征文这种形式,对于发现、团结更多的作者,推动创作、活跃刊物,都很有好处,选准时机,适当举办这类活动,将是很有益的。

责任编辑潘小平

猜你喜欢

女校长凯伦征文
Space- starved SingaporeWill End 180 YearsOf horse Racing To MakeWay For Housing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完形填空题汇编
阅读理解题汇编
《副校长》
女校长心理障碍及调适
数字时代:大学女校长领导力的机遇与挑战
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