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人生秋季的花
2000-03-02沈培新
沈培新
我认识石楠同志是在她成名以后。九十年代初,在安庆市文联负责同志陪同下,曾去她寓居的小楼上,认识了她和她的先生。就是在这个50多平方米的小楼上,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18年来,她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成就了16种32本文学著作,传记长篇11部,浩浩400多万字。她耗费了多大的心血!她却选择了清贫,选择了苦难,但也选择了成功!
1938年国难当头,石楠是在她母亲逃难的途中降生人世的。她是她父母的第五个女儿。由于家境贫寒,她的四个姐姐都送给别人抚养。两个姐姐早已含恨荒野。石楠被留下是为了引男,给石楠取了个谱名叫纯男。解放前夕,兵荒马乱,地主纷纷卖地外逃。石楠的父亲拈便宜,买了二十亩土地,土改时成了地主。石楠就是以地主女儿的身份过完了前半生,十六岁才插班入小学五年级。初中毕业后她在安庆市的集体小工厂中整整工作了二十年。1978年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被调到安庆市图书馆当古藉管理员。这时她已过了不惑之年了。
在图书馆里,她啃起了生涩的古文。抄录了大量的学习卡片,慢慢萌生了为巾帼才女立传的念头。她的第一部处女作《画魂——张玉良传》完成时,已经是人到中年四十又五了。《张玉良传》创作的成功,拉开了她新的人生道路的帷幕,是她涉足中国传记文学道路的开端。
石楠近二十年的创作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2年到1987年为起步阶段;1988年到1992年为成熟丰产期,代表作有《关神一刘苇传》、《寒柳一柳如是传》、《一代明星舒绣文》、《从尼姑庵走上红地毯》四部传记小说,1993年至今为继续前进期,她的创作选题也从苦难女性扩展到男性文学家、艺术家,有《张恨水传》、《刘海粟传》、《回望人生路一亚明的艺术之旅》。这期间,还有《石楠女画家系列》出版,全三本。其中《海魄一扬光素传》和《陈园园·红颜恨》则是她新的创作高峰。
石楠的创作道路,给我们有些什么启示呢?首先我以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科学的。尽管金钱拜物教侵袭了不少良才,石楠却以为作家是崇高的职业,对许多头衔既敬之爱之,又淡之随之,她觉得浮名和荣誉是短暂的,快乐和喜悦也不会长久,只有创作才是她永恒的追求和快乐!文学家和哲学家一样,他们所从事的是光明的事业,则他们个人的清贫是精神富有的表现。在石楠的眼里,绵绵春雨、夏日骄阳、萧萧秋风、冰霜冬雪,都是自然的美。鲜花和野草,高屋和茅屋,龙虾和小菜,名牌和陋品,都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其次是她的生活观、创作观是开明的。她不管什么文学思潮,她不问什么创作流派,她信奉的是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美化生活。她在图书馆和后来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语言和人生体验,卡片成堆,资料麻袋装。为了解传主的生活,她常常和传主同桌而食、同床而卧、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和人生感悟。为了弄清某些事实,她往往要费九牛之力。读石楠的作品,不仅可以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传主的性格、传主的成就,更多的还是得到美的感受,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不像有的文学作品使常人难看,甚至给人以不良的诱惑。石楠追求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歌颂真善美,而不是玩文学的堕落游戏。
再就是,她创作道路的选择是符合实际的。她的作品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感情。真实的情感是一切创作的力量和灵魂。石楠选择为历史上的苦难者立传,为巾帼中才女立传,为文化名人立传,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她拿手的好戏。实践证明,她在传记文学中独辟行径,终于走出一条石楠之路。在历史背景中诚实书写传主的喜怒哀乐和丰满的一生。这种丰满是整体的,包括传主的成功和他们的失意和沉痛。从而给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的形象。我想,到新世纪来临,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说石楠是当代文坛一才女,皖江岸边一名人,人生秋季一朵花,圈子里圈子外大体是可以承认的。
我所以要专门介绍石楠同志,一是因为她在写作上是强者,生活上是弱者,她的身边没有达官显赫,她和许多文人一样没有靠山,也不寻求靠山,靠的是勤劳、智慧和奋斗。有一位名人说过,中华民族有一个个性,羡慕英雄,同情弱者。石楠个人虽然也有弱点和不足,不会处人,不会交往甚至傻气,创作上也有一些嫩作和粗浅,但她毕竟为中国文坛,为皖军重振,作出了积极而有效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之歌之扬之。其次是石楠是一个有抱负有追求,而又自甘淡泊的作家。在我和她相识的十年中,她从来没有居功伸手。她得过清明文学奖、红烛奖、当代女性文学奖、安徽文学奖,也是默然受之,从不张扬。逆境是老师,磨难是财富。石楠的成长和成熟,是她人生追求的必然。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总是让人看的。“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才是作家、艺术家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我们要追求的总是光明的人生。
责任编辑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