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尴尬与荣耀

2000-02-16汤世芬

新闻记者 2000年11期
关键词:新浪网传统媒体

汤世芬

四年一次的奥运新闻大战,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状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加盟。互联网参与奥运报道,在奥运历史上还是首次。或许正因为是首次,互联网这个信息时代的骄子在奥运会上的地位有点尴尬,然而它又在种种制约下努力寻求自己的生路,最后在痛苦之中终于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耀。对于我们这些采访世纪奥运的传统媒体记者来说,对互联网的奥运报道态度非常矛盾,真正是“爱你恨你皆有因”。爱,是因为网络几乎将所有的奥运信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恨,是因为在它面前你几乎不可能有第一时间的新闻面世,至于独家新闻也是难而又难。

奥运拒绝互联网

互联网,真正让人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受,使人对信息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尽管如此,互联网这个信息时代的骄子在奥运会上的命运却是多舛的。

正当国内外各大网站雄心勃勃,提出“互联网将提供悉尼奥运会丰富的即时信息”这一口号之时,当众多网站将本年度最重要的赌注压在悉尼奥运会上之时,“悉尼奥运会拒绝互联网”着实让一些网站、网民瞠目结舌。

美国NBC公司投资7.05亿美元,才获得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为了维持电视观众数量,并且保护NBC的广告利益,国际奥委会与NBC达成协议,把网上播报奥运会赛事的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于是,互联网的脚步再快,由于它与网民之间横亘了一条“银河”,因此无法与网民更快地相会。全世界只有一个网站,在奥运期间可以出现很短的视频裁剪录像,可令人遗憾的是,这短而又短的奥运会连续画面,还是在线录像。

报道悉尼奥运会的在线录像网站只有NBColympics.com网站。该网站根本没有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国际奥委会控制着该网站的播放内容,只有短视频裁剪在NBC广播公司的Olympics网站上,也只播放短的视频裁剪录像,而且是在电视里播放之后,这已经距离悉尼奥运会的赛事发生15个小时了。

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于互联网的限制,网络被“禁赛”,网络记者也就无缘奥运大赛。当报纸、电台和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拿着采访证在悉尼“大干快上”时,体育网站和新闻网站的记者则被拒之门外,即使他们削尖脑袋钻空子,也无济于事。

悉尼奥运会出现了很多有关网络的奇怪现象。很多记者在进驻记者村之后,发现这里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在这个记者村里面居然无法连通互联网。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MPC(文字主新闻中心)与IBC(国际广播电视中心)里面虽然可以上网,但奥运会组委会所设的一个局域网却没有连接互联网。纵然该局域网上有万千信息,还是得让新闻中心里的记者将它释放出来,人们才能够看到。“混进”新闻中心的网络记者不服气地说,如果让我们进入新闻中心,传统媒体的记者还有什么可干的,他们可以回家休息了。当然,这也是极偏执的说法,说到底,网站奥运报道的成功,也仅仅在信息的快捷上,有深度、有权威的分析与报道相当缺乏。

因为受制约太多,网络的采访者在悉尼多少有点“异类”的尴尬感觉。这次采访奥运会,中国晚报协会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记者采访团,上海的东方网也有两名特派员“混迹”其中,但是他们没少经历不公的待遇。先是晚报记者觉得有几位网站与日报的记者在,晚报同行商量选题时要防隔墙有耳。晚报记者稿件优先上了新浪网的情况发生后,网络“特派员”的处境更是不妙。有一次,齐鲁晚报的记者发了一篇家乡举重选手夺金后的独家采访,结果稿子让一位日报记者看到了,并快速传回报社,报社又是新浪网的友情链接媒体,于是晚报记者的稿件提前上了新浪网,惹得他哭笑不得:“这是谁抄谁呀?”无奈中,晚报记者决定不向网络记者提供交流机会。一天上午,两名晚报的大牌记者正在抢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悉尼奥运劫持人质嫌犯在逃,韩国奥委会向组委会提出抗议”的消息,兴奋之余,转眼看到了一旁的东方网“特派员”正在键盘上猛敲,于是这位北京的记者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哥们,我们已被日报与新浪网搞得很惨了,这一条独家新闻我是要定了。你要写,我可真要掐你了!”东方网“特派员”一声不响地走开了。虽然这是资源共享的时代,但新闻线索却不能共享。

网络仍然创造了荣耀

国际奥委会禁止互联网报道悉尼奥运,事实上仅仅是出于保护电视收视率的目的,网络不能有连续的奥运画面,却可以利用文字进行报道。互联网在报道奥运会时,将此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境外网站,还是境内的一些著名网站,他们依然在奥运报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创造了自己的荣耀。在4年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非电视媒体的记者还只是与电视搏斗,而如今,在越来越激烈的网络文字信息面前,传统记者已没有了脾气。唯一让他们感到安慰的是,由于互联网对于奥运会信息报道的全面与快捷,他们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担心漏新闻了。

据一份网络调查显示,利用互联网关注奥运报道的人为32.7%,利用电视的为55.8%,利用广播的为2.4%,利用报纸的为9.0%。由此可见,网络媒体还是在奥运报道中占了先机,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作为NBC的官方网站,NBColympics.com拥有大量的新闻线索,它还时常发布自己的独家新闻,以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奥运开幕那天,NBColympics.com主页在世界范围内的访问量达到了590万次,获得网络奥运报道的一枚“金牌”,位居第二的是Olympics.com,它的日访问量达到了430万次。访问量居于前5位的体育报道网站还有Sports.yahoo.com、SportsIl-lustrated的奥运报道网站和雅虎的奥运专题网站。

在中国,形形色色的网站对于奥运会的报道也取得了成功。其中最成功的要数新浪与新华网。目前中文体育网站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文字和静止图片,即使是所谓的直播,也仅是文字直播而已。因为在带宽资源极其有限的中国,视频录像还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点缀。我国网站在奥运报道中选择与传统媒体合作的道路,新浪网与中新社、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华社与华体网,E-long与CCTV等,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此外,时差给中国互联网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悉尼奥运会的比赛一般在北京时间5:30到20:30进行,几乎所有重要比赛都在普通中国人的上班时间进行。再加上网络存储的海量、交互性和查询“点播”功能,网络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国内网络中,新浪在奥运会期间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奥运专题网站日访问量突破了千万大关。这是因为,由于新浪网获得了“中国奥运代表团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的称号,而且自开赛以来中国奥运金牌运动员每天都光临新浪奥运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进行直接交流,加之新浪网专门成立了奥运新闻工作组,他们力争实现“运动员冲过终点后,5秒钟发出成绩快讯,30秒之后将有其图片,1分钟之后将有报道,5分钟之后将有详尽报道”的报道效果。固有的反应迅速、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得其奥运会专题网站吸引了全国网民的广泛关注,从而造成了新浪奥运网站访问量急剧上升。据介绍,此次新浪网流量的飞跃性上升大大出乎各方面的估计,增幅甚至超过了去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大使馆遭袭击事件时的幅度。

新华网的奥运专题报道,也创下了国内网站奥运纪录:最权威与最出色的报道。因为其采访者为新华通讯社的记者,有很高的权威性,加之新华社采访奥运的记者多,新华网的奥运报道在权威、深刻的基础上,也不失新浪网的快捷。只是国内不少网民不知道有这个奥运专题网站,因而奥运会期间新华网的点击率没有像新浪网那样创下新高。

网络报道的不足之处

虽然网站在奥运信息与时效性上打了一个胜仗,但是有专家分析说,就奥运会新闻的报道来说,传统媒体的作用是网络不可超越的。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网络传播研究专家李希光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和《华盛顿邮报》客座记者。他说现代网络与传统媒体争相报道奥运会还是第一次。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弱势,就是在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上。尤其在我国,大多数新闻网站还没有取得新闻报道的采访权,网站上的新闻大多数还是通过对传统媒体的转载而来。在报道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上,网络媒体的权威性自然受到人们的质疑。本届奥运会大多数网络媒体都采取了与传统媒体合作的方式,通过强强联手,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第四媒体的全面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报道奥运会是一项既要求速度快,又要求内容详细的综合性新闻采编工作。奥运会报道的这种特性,对采集信息的人员和传播载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采编人员来说,必须了解受众的兴奋点在哪里。也就是说,采集信息的人必须既懂体育又熟悉新闻。而网络的大部分传播人员平时多是做一些剪剪贴贴的事,其人员素质显然比不上传统媒体。

从传播载体来说,报道奥运会要考虑信息源,要准确、权威、迅捷,要有现场描写和点评等,这方面现代网络更不可能超越传统媒体。受众对体育报道很讲究权威性,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等世界性通讯社以及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无疑占据着奥运会信息传播的权威地位。虽然现代网络对信息传播很迅捷,但这种迅捷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复制基础上的。

从传播经费上说,不管是网站还是传统媒体,报道奥运会要付出一大笔资金。一些影响大的传统媒体拥有雄厚的资金,这是普通商业网站所不及的。再说,目前主流媒体的网站都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比如新华社的记者就是新华网的记者,《人民日报》的记者就是人民网的记者,他们的优势也就更加明显,目前的普通商业网站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而,从目前来说,网络还没有真正威胁到传统媒体的地位,它们更多地表现为和传统媒体共存共荣。但是,两者的竞争会随着互联网向新闻传媒的全面渗透而越来越激烈。此次奥运新闻大战将是新旧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一次它们未来生存形态的预演。

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一家体育网站愿意花比NBC更高的价钱买断奥运会的美国独家报道权,甚至NBC已属于某家网站,国际奥委会还会毫不犹豫地对互联网说不吗?

猜你喜欢

新浪网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智珠
平静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新浪网副总裁谈移动直播如何带来媒体弯道超车新机会
放下过去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秋是第二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