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者
2000-02-16丁锡满
丁锡满
经国务院批准,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今年的十一·八,我们全中国55万新闻记者,都举行庆祝活动,庆祝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每一个国家,都有许许多多节日。有国际性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全国性的七一党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民俗性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是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全国只有三个,那就是: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记者节作为全国仅有的三大行业节日之一,可见党和国家对我们新闻工作的重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我们值得自豪!
“新闻记者”,是金子铸就的字眼。
不论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新闻记者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报纸是真理的传声筒,革命的放大器。凡是要推翻一个阶级,必先要造成舆论。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革命领袖,都做过记者、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办《新莱茵报》、列宁办《火星报》、毛泽东办《湘江评论》、陈独秀办《新青年》,他们用报纸刊物传播真理,唤醒民众;他们用如刀的笔,刺向反动的制度,劈开历史的航程,孕育了改变世界历史的革命,催生了布尔什维克和中国共产党。
新闻记者中有许多革命斗士、抗敌先锋,上海《大公报》驻京特派员、中共秘密党员邵飘萍烈士,就是因为鼓吹革命,而被北洋军阀杀害的。邵飘萍提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自己的报社大书“铁肩辣手”四字作为办报的座右铭。爱国报人史量才,因为主办的《申报》坚持抗日主张,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杀害。上海《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因为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与沈钧儒、闻一多、李公朴等成为著名的抗战“七君子”。我们上海解放日报第一任社长范长江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他在1937年11月8日发起创办的“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就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他们创立青年记者协会的目的,就是发动记者以笔为枪,奔赴前线,参加抗战。我们今天的中国记者节,就选定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这一天作为纪念日。青年记协成立之后,上海记者和各界爱国人士一样奔赴前线,钻枪林,冒弹雨,蹲战壕,颂英雄,写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地通讯,同时也造就了范长江、孟秋江、陆诒等三位战地名记者。
在革命斗争中,中国记者的笔,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记者的文章,是历史的画卷。我们录下了新中国五十年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我们谱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卷。雷锋、王杰、好八连、焦裕禄、王铁人、孔繁森……这些英雄人物通过我们的笔谱写成英雄史诗,传到千家万户,又在千家万户中造就千千万万个先进模范人物。我们奔南极、奔北极,攀珠峰、走戈壁,与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同样吃苦,同样奉献。我们的记者,在贝尔格莱德倒在美国强盗的炸弹下,在上海倒在新闻采访的岗位上,也同样捐躯,同样牺牲。我们爱心如火,每日为改革开放高歌;我们疾恶如仇,时刻对贪污腐败进行舆论监督。
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昨天,我们的笔是驰骋战场的武器。
今天,我们的笔是耕耘福田的犁锄。
一般人总以为,记者是无冕之王,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其实,记者是辛勤的蜜蜂,哪里有花开,就去把蜜采。热闹的场面他要去,危险的地方他也去。可以说,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记者。迎着战火也要冲,迎着洪水也要上。不论有什么艰难险阻,弄到新闻是记者的神圣职责。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党和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至于新闻单位的编辑,则长期夜班,转眼年少灯前老,长为他人作嫁衣。哪一位记者的成名,没有编辑的功劳?但是他们情愿。从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做了一辈子夜班编辑的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陆炳麟还认为夜班有夜班的味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因此他说“夜未央,乐未央”,乐在其中。
是的,不论以苦为乐,还是自得其乐,总之是乐在其中。因此:
我爱新闻这一行业。
我爱记者这一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