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层大换班
2000-02-10思睿
思 睿
----2月18日,星期五。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在一篇以他的名义谈反腐败的新闻稿上签了名。两天之后,这篇题为《勤政廉洁 过好“享乐关”》的文章发表在《金融时报》上。就在这张报纸上,“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农业银行行长何林祥”的名字也赫然在目。
----殊不知,这几位重量级人物已悄然换位了。就在2月17日,中央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对中国证监会、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干部及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同时,还对中央金融工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在报纸上露面的几位行长,此时已悄然换位了:周小川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姜建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尚福林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刘明康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王雪冰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何林祥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详见辅文)。
----2月20日,星期天。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举行专家咨询会议。会议一开始,央行行长戴相龙向大家宣布了中央的这一决定。这是官方首次公开披露这一重大变化,随即这一消息便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然而,即使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此刻还蒙在鼓里。星期一上午,网民们最早得到了这一新闻,另外一些人是通过电话询问才了解到一些情况。对此,他们将信将疑。
----不容任何喘息,2月22日,北京金融街上的各座大厦内举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后,金融巨头们已经各就各位了——仅仅5天,一次涉及12个人的大换班过程波澜不惊,充分显示了中南海的运作能力。
“封神榜”
----在诸位履新的行长中,以周小川和姜建清最为引人瞩目。
----出生于1948年的周小川,在金融界历来以学者的形象著称。早在1986年,周即担任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成为中国改革事业初期政策研究与制订者之一。此后,尽管他在金融界地位日隆,但一直笔耕不辍,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文章上百篇、著作十余部。
----周担任建设银行行长后,亲自主持和参与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和债转股工作的开展,使这项工作成为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消息传出,人们立刻揣度人事背后的政策寓意。鉴于周拥有在外经贸部、中国银行、外汇管理局工作的背景,有舆论认为,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一职,将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更加开放,能够驾驭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后的管理。但也有人评价说,以周的稳健来判断,他将更加致力于证券市场的规范管理。因为他一直强调,目前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无论如何,由一个对资本市场有足够认识的人来掌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于4500万投资人来讲无疑是件正面的事情。
----与周小川的经历不同,从中国工商银行常务副行长位置上扶正的姜建清拥有的更多是实务背景——姜起步于金融基层,任工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兼浦东分行行长时,就将这个起点很低的分行搞得风生水起,在整个工行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地人评价说,姜的长处是头脑清晰,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在管理上也有独到的办法。人们寄希望于他能给工行带来新的变化。
----姜建清更加年轻,他出生于1953年。有意思的是,在各家银行行长对金融工委反腐败会议表态时,由于当时的工行行长刘廷焕不在北京,没有赶上《金融时报》2月20日的首批访谈报道,因此,当2月23日这张报纸继续发表相关报道时,姜建清便以工行行长的身份公开亮相,成为换班后第一位露面的行长。
----2月22日,王雪冰和刘明康一同出现在中国银行总行的大楼里。如何尽快提高银行的赢利水平,对于这对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昔日战友而言,都是一种沉重的压力。长期从外面观察中国银行,或许刘明康对中行更得庐山全貌。而王雪冰加盟建设银行,又可以充分发挥其国际业务的特长,以增加建行的活力。
考题
----对于金融界人事的剧变,熟悉金融业的人一定会联想起1月25日召开的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总理朱杌指出,要充分认识金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整顿,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显然,这正是出给新班子的考题。
----考题的难度可以从不久前公布的1999年各大银行的经营业绩窥得。经营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银行,去年的状况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全年实现利润超过114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势头正猛的中国建设银行,利润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达到73亿元人民币。中国工商银行紧随其后,完成利润近40亿元人民币。此外,交通银行利润额也达到25亿元人民币,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与这几家银行的好心情相比,中国农业银行似乎显得情绪不高。在这家银行公布的经营状况中,人们没有发现利润指标,只有当年的存款、贷款余额。
----尽管多数银行的利润看起来颇为可观,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便不难发现,在银行利润背后,还有许多未定的因素需要考虑。
----在国内银行统计利润的时候,常常将应该收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到位的利息收入,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这种预期的收入,如果的确能在确定的时间内完全实现,这种计算方法还能被人们认可。但考虑到银行的这些贷款对象大都是经营比较困难的国有企业,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对于他们来讲就显得比较吃力。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利润水平就不得不被大打折扣。据称,银行整体的赢利状况并不十分乐观,甚至令人担忧。
----然而,最可怕的还不是赢利状况,而是对真实财务的认知程度。自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要求各国银行增加透明度,向公众公开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以便得到公众的监督,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这种要求就更为迫切。中国的大多数银行还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受到公开披露信息的强制性管制,因此目前还不可能将公开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整顿的序幕
----从工商银行到人民银行的办公大楼只有百米之遥,然而刘廷焕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完成的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换:从管理和监督金融企业到管理行业。因此他不会走得十分轻松。
----从金融业整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银行在管理结构上存有严重的缺陷,冗员严重,机构重复建设,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赢利水平下降,业务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银行的健康发展,已经到了不改就难以前行的地步了。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在管理上的现状是整个金融业的缩影。尽管工行在去年荣登全球500强之列,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峻,如资产质量低下、经营成本过高、资产利润率低等。
----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管理问题上,刘廷焕具有绝对的发言权。他在部署今年工行工作时就提出要将2000年作为全行工作的管理年,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好从严治行的各项措施,以提高全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刘廷焕将全面整顿规章制度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他认为目前工行新旧制度并存,一些过时的制度没有及时修订或废止,一些制度甚至相互矛盾,有些方面还有制度空白,这些都是管理上的漏洞。所以他强调要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
----与工商银行一样,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加强管理上有些新的动作。在管理上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朱杌总理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关键是要“严”字当头。
----将金融机构高层进行交流,无疑将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因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没有了各种顾忌,严格管理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才能真正实施起来。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刘廷焕出任央行副行长一职,有利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更加准确、到位。
----金融机构的换班,拉开了新一轮整顿金融的序幕。
过“五关”与换将
----与刘廷焕相反,尚福林是从中央银行走向了国有商业银行。但是无论如何调动,人们都相信这对于金融系统增强自身反腐败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2月15日,中央金融工委举行了第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温家宝副总理告诫金融机构的领导干部要过好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这“五关”。这次会议明显给干部调整作了铺垫,让领导干部们心里提前紧张起来。
----如果说腐败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的话,那么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则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近年来,金融系统的大案要案不断,涉及的违法金额更是不断攀升,亿元以上的案件时有发生。对金融系统的领导干部实行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流,这对于发现和预防各种腐败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大规模的换将也将付出相当的成本。90年代中期以来,四大银行的运作朝着商业化的方向作出了相当的努力,对未来发展模式不乏长远筹划。勿庸讳言,一把手的变迁对各银行的发展战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此次换将保密性做得相当之好固然有可称许之处,但也使得这一变迁对各银行来说来得过于突然。据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近来都在筹划重大的改革动作,此次换将会否导致相关改革延期甚至搁置,人们正在观察。此外,随着四大行商业银行化的进一步深化,彼此之间的竞争将趋于激烈,当前这种换将的做法,似乎较少考虑银行与政府机关的不同机制,对于各行保护自己正常的商业秘密也是不利的。
WTO前夕的部署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央高层对金融系统能否应对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带来的挑战表示担忧,从这种意义上讲,此次人事大调整,既是中央对金融系统现状的一种不满,又是加入WTO前夕的一场部署。
----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在加入WTO的几年内,中国将逐渐开放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尽管在某些领域的开放范围还有些限制,但这已经足以令中国的金融系统难以应付。在这种背景面前,中央不得不考虑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竞争能力的问题,这恐怕也是此次干部调整的目的之一。
----但提高金融系统的竞争能力,仅仅靠人事的变动来带动是完全不够的。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关键还是靠彻底的改革,来推动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这种角度出发,相信此次人事大调整仅仅是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始,更触动人心的举措尚未真正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