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之路谱华章

1999-06-07周日新贾金莉

航空知识 1999年12期
关键词:歼击机李明航空工业

周日新 贾金莉

在举世瞩目的建国50周年大庆盛大阅兵中,由132架各类战机组成的10个空中梯队横空出世,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十分引人注目的是,人们看到一架大型空中加油机拖着两根加油管与两架受油机编队飞行的场面。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加油机、受油机首次公开亮相。这两架受油机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八Ⅱ飞机改进而成的。两院院士、歼八Ⅱ总设计师顾诵芬于1986年奉调进京后,李明接任飞机总设计师一职。李明在发展我国歼击机系列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歼八Ⅱ受油机的研制上,也有他的一份辛劳。

日前,笔者访问了李明院士。

从航海之梦到航空之路

前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雅可夫列夫说过,每个人进入航空界所走的道路都不相同。图波列夫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茹科夫斯基教授发起的浮空小组,培养了对航空的浓厚兴趣,从而投身航空界;雅可夫列夫17岁就立志当飞机设计师,是“从中学生到飞机设计师”的典型代表;米高扬则大器晚成,少年时代在外高加索的偏僻农村,根本没见过飞机。当他从空军学院毕业,已经近30岁了,但后来也成为名扬世界米格系列飞机的总设计师。

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顾诵芬、陆孝彭都是从少年时代,就憧憬航空事业而自觉自愿走上这一道路的。

有人也问李明院士,你是否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他的回答却是否定的。这也许会使一些人失望,但是如果进一步了解他颇具戏剧性的成长经历,又使人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和鼓舞。

李明1936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祖父先以理发为生,后来成为水手和引水员。父亲是海关职员,母亲未受过教育。也许是受祖父、父亲职业的影响,幼年时常与江海相伴的缘故,李明从小便对航海有兴趣,并在自己的内心里编织着航海家的梦。1951年7月,初中毕业的他年方15岁,在报名参军时填写的志愿是海军。然而组织分配他去当陆军,安排他到合肥步兵学校学习。可戏剧性的是,仅仅当了10个月“陆军”的他又被调到空军,先经徐州空军第五预科学校学习5个月,再送到长春空军第九航校学习,学的是航空仪表专业。195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齐齐哈尔空军某师,从事地勤维修和仪表修理。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飞机并过了一次乘飞机瘾的,便是图波列夫设计的图-2轰炸机。

李明告诉我们,在齐齐哈尔空军修理厂这几年,是他思想走上成熟、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时期。当时部队受阅任务和训练任务很重,维修工作繁忙,但检测设备和仪器比较少,故障定位难,修理后的校验和复校也难。这促使他一方面积极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分析故障机理的能力和修理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搞技术革新,自制试验、测试设备。1954年他试制成功了自动驾驶仪地面联试台等设备,荣获了一级技术能手和一级优秀机务工作者称号,还出席了军区空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通令嘉奖。

“叫干啥就干啥”,“要干就好好干”。李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做出成绩,受到同事敬重、上级青睐的原因。他的志愿和岗位内“海”而“陆”而“空”,驻地却越来越向北移:上海、合肥、徐州、长春、齐齐哈尔。无论到那里,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但是从工作实践中,他也深感自己底子不厚,知识不足。有一次修理航空地平仪,越修越有问题,找来有关陀螺仪表参考书来看,却看不懂。原来这需要高等数学、力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大学之门他还没有迈过。1956年,他已经20岁了,有两件事触动、鼓励了他:一是党和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二是母亲的一封来信。原来目不识丁、现已46岁的母亲,通过扫盲,居然能给儿子写信了,并在信中谈了自己学文化的感受。李明下决心更加刻苦地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差距。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58年,李明一举考取了解放军著名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越过了高中阶段,直接进入大学本科,接受5年正规大学教育。

从战士成长为院士

李明15岁参军,经过多年军旅生涯的锻炼,从战士、副排、正排级少尉军官,到哈军工的大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知识领域奋进。

他在哈军工学的是飞机自动化专业。他以超人的毅力弥补自己在学历教育上的缺项,成为学业优秀的五好学生。哈军工的5年,为李明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1963年秋,他毕业后被分配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展开了他航空之路的崭新篇章。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它的前身是沈阳飞机第一设计室,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该所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顾诵芬都在这里工作过,有很好的学术气氛和研究环境。李明深感自己并无学业和经验优势,只有更加奋发地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专业面,向飞机设计领域进军,方能为祖国航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涉飞机设计的李明接手的第一个课题,便是歼七飞机加装纵向阻尼器的研究论证。当时美国高空侦察机时常侵扰我国领空,为了改善歼七飞机攻击高空目标的作战使用性能,提出了这项任务。李明提出的在进气道系统中,采用电激伺服阀的方案,被采用为原理方案。在60年代中期开始自行设计歼八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研制中,李明在自动增稳系统的研制中,首次提出了电激伺服复合舵机方案,该方案优于苏联米格-23的电动舵机。

1980年,国家批准在歼八飞机基础上,研制从机身两侧进气、性能更加先进的歼八Ⅱ飞机。顾诵芬任该机总设计师,并首次实行了系统工程管理,形成了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四级责任制。李明出任“飞机自动控制与操纵”系统总设计师,组织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律的研究与仿真,使我国自行研制的自动驾驶仪系统首次在歼击机上得到应用。

为了获得研制第三代歼击机的关键技术,李明主持了主动控制技术和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这两项重要项目的攻 关,并担任这两个技术项目的总设计师。

主动控制技术是对传统的飞机设计的重大变革。后者首先是合理选择气动布局、结构和动力装置,而飞行控制系统则放在从属地位。而前者则是在飞机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把飞行控制的功能考虑进去,综合选择飞机最佳外形,降低飞机阻力,减轻飞机结构重量。这种主动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大大改善飞行品质。主动控制技术的核心,是电传操纵。1982年,李明提出用歼八飞机验证主动控制技术的方案,得到上级批准。他组织上百名科技人员,从模拟式单轴、数字式单轴,发展到数字式三轴控制,经过严格的地面试验验证,终于取得了放宽静稳定度的试飞成功。这一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现代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分散到综合,从模拟到数字,从多单元计算机到中央计算机,进而到层次分布式网络结构电子系统的道路。李明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套自行研制的数字式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使我国的第二代歼击机具备了第三代歼击机的某些特征。具备了超视距发现目标、打击目标的能力。

鉴于李明对我国歼击机研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次。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5岁刚入伍的小战士和59岁的新当选院士,中间经历了多姿多彩的44个春秋。

航空之路如何延伸发展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航空工业也将迎来自己创建50周年。航空工业在半个世纪的创建、发展征程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成绩卓著,世界瞩目;教训深刻,警示后人。作为航空武器重点的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由亚音速到超音速、再到两倍音速的转变;从白天型作战到全天候作战的转变,成为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的航空装备之一。作为老航空,作为在歼击机研制领域奋战了30余年的飞机设计专家,李明所关注的是我国航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

他坦诚地说,现在我国航空工业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起60年代中期搞歼八研制时,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他认为,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航空工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要作好航空武器发展,要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如果机遇抓不住,抓不好,再搞一个循环,时间就要丧失。在这方面,管理层的责任显得十分重要。在航空武器发展上,李明提出以下见解:

要有一个相对稳定、比较协调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不是因人而异的;预研要与型号挂勾,提高预研起点,超前进行下一代歼击机的预先研究:要下决心治理航空工业存在多年的摊子大、力量散、重复建设的问题,要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

李明十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他说,未来的航空工业振兴发展,历史地落在了青年人的肩上。要鼓励、支持、扶掖年青一代,使之尽快成长起来。要让他们担重任,挑重担,而自己则站在旁边,这样可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猜你喜欢

歼击机李明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李明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兵器图解:J—11重型歼击机升级改进方案
万花筒
2002~2006年歼击机疗养飞行员疾病谱分析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