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空间消息

1999-06-07

航空知识 1999年12期
关键词:神舟载人飞船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飞船题名:“神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热烈祝贺。

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新型火箭,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飞行试验,飞船上没有载人。在地面准备阶段,发射中心采用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三垂”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完成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测试,然后将其垂直运载至发射场。飞船、火箭的最后测试和发射,都是通过远距离控制的。据介绍,这些技术创新,是我国航天测试发射技术的一个新突破。

我国在已有的航天测控网的基础上,新建了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这一测控网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试验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江泽民视察“神舟”号试验飞船返回舱11月24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北京航天城,视察了“神舟”号试验飞船返回舱,亲切会见了部分工程研制和试验人员。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研制、建设、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勉励大家发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大力推进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等随同视察。

下午5时许,江泽民等领导在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的陪同下,来到北京航天城内的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仔细观看了刚刚开舱的“神舟”号试验飞船返回舱,详细了解了试验内容和试验过程,对试验结果表示满意。

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他要求科技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制定发展计划,拓宽我国和平利用空间资源的领域。

江泽民希望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努力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把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郭伯雄、徐才厚等也随同视察。

★“神舟”号试验飞船在京开舱

11月24日,“神舟”号飞船在北京空间技术研制中心大厅举行了开舱仪式。

两名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的封盖后,首先取出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还有一条参与这次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签名的红色条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说,这面国旗将于2000年1月1日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也将于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飘扬。

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又从舱里取出一个邮包,里面是3000枚纪念这次重大事件的纪念封和一些邮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礼恒将这个邮包转交给了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代表。据“神舟”号副总设计师邹美琪介绍,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试验中,“神舟”号返回舱内还搭载了许多物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有关单位的专家们将抓紧时间分析各种数据,以带动我国航天事业及相关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神舟”号遨游太空的21小时

在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进行飞行试验期间,新华社记者分赴航天发射场、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海上航天测量船和飞船预定着陆场跟踪采访,目击了“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的全部过程。新华社记者肖璞、奚启新发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1月20日凌晨,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露出了运载火箭和试验飞船的雄姿。捆绑式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为“神舟”号的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两面巨幅五星红旗,醒目地印在船体两侧,在灯光照射下,鲜艳夺目。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一团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像一条巨型火龙,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它为我国本世纪的航天发射史册增添了新的一页。

新华社记者贾永发自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神舟”号升空之后,一场探索太空奥秘的科学试验,在距发射场千里之遥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展开了。

上百名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监视着荧屏上的一行行流动的数字,飞速敲击着微机键盘。工程技术人员沉稳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了入轨指令。轨道专家组综合技术人员的计算结果,确定了轨道选优,表明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指挥大厅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新华社记者田兆运发自南大西洋海域“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当地时间11月20日18时,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号试验飞船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这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及时准确地向飞船发出了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从宇宙空间开始返回。

18时48分,广播里传来了北京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员下达的“一分钟准备”的指挥口令。船舶顶部巨大的雷达跟踪测量天线徐徐转动,牢牢指向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将要飞出地平线的方向。

当北京指挥中心下达的“调姿开始”的调度口令传到船上统一测控系统机房时,有关飞船调姿态、轨道舱分离和返回制动的一系列遥控指令,已经顺利地送上了飞船。

18时58分,“远望三号”船圆满完成了“神舟”号试验飞船最后一个圈次的跟踪测控任务。

19时41分,当最后一抹晚霞从西天消失的时候,已是北京时间21日凌晨的3时41分,一直在等候飞船着陆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北京指挥中心发布的飞船成功着陆的消息。船上骤然响起的掌声与欢呼声,伴随着阵阵波涛,在大西洋的上空久久回荡。

新华社记者徐殿龙发自内蒙古中部飞船着落地区:北京时间21日凌晨3时多,“神舟”号飞船从无际苍穹犹如被驯服的烈马,脱离原先的轨道,按照航天专家的意愿,向着她的归宿——内蒙古中部地区降落。

此刻,内蒙古中部的飞船预定着陆场区,各种测量设备翘首以待,技术人员时刻准备捕获“巡天使者”。“各号注意,飞船进入黑障区。”听到这一号令时,着陆场区所有人的心缩紧了。此刻,飞船已划过太空,进入距地面只有80公里的大气层,正以每秒约7.5公里的惊人速度,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降至40多公里高度时,船体外部产生等离子壳,形成电磁屏蔽,致使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前置雷达站的报告打破了片刻的沉默,这表明雷达捕捉到了“神舟”号。

“神舟”号在下降,“神舟”号穿过黑障区,回收部队在行动,雷达不停地跟踪,3架直升机在落区上空盘旋。

当“神舟”号距地面还有30公里时,操作员果断地向她发出了打开电源开关的指令。

喜讯接踵而来:“减速伞分离”,“主伞全开”。3架直升机根据信标信号飞去。

“神舟”号距地越来越近。在距离地面约有1.5米的一霎那,只见着陆舱上的船载着陆缓冲发动机喷出了烈焰,划破夜空,染红了草原。满载着科学试验数据的飞船,稳稳地落在了大地上。至此,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从发射升空到返回地面,遨游太空21个小时,获得圆满成功。

★何谓“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类。载人飞船按乘坐人数分为单人飞船和多人飞船;按运行范围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和星际航行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又称为轨道站,可供多名宇航员居住和工作。航天飞机既可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的太空渡船。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了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并安全返回地面。这两个国家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都进行过多次无人飞船发射试验。

★宇航员培养任重道远培养和训练能够胜任太空飞行艰巨任务的宇航员,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由于太空环境和人类所熟悉的地面环境有很大差别,宇航员要经受发射阶段的过载和轨道飞行期间的失重,以及应付太空中强烈辐射等恶劣条件,宇航员上天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北京附近的中国航天医学研究所,多年来在研究载人飞行和宇航员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要的成果。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1996年,中俄两国签署了在俄罗斯培训中国宇航员的协议。当年两名中国宇航员在莫斯科附近的星城航天训练中心接受培训。据该中心透露,中国宇航员学习了载人航天飞行所需要的全部课程,包括宇宙航行学、天文学、轨道站设备操作等,同时还接受了俄语等课程的强化训练。1997年,这两名宇航员在俄罗斯加加林航天训练中心,完成了太空飞行准备,以优异成绩结业。据悉,这两名宇航员已经掌握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的驾驶技术和操纵方法,回国后可担负太空飞行教官的重任。同时,我国已从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中挑选出宇航员候选人,接受训练,时刻准备飞向太空。

根据在载人飞船上承担任务的不同,宇航员一般可分为驾驶员、飞行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三类。

驾驶员(包括指令长)负责航天器(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等)的驾驶。这类人员一般从具有1000飞行小时以上飞行经验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中挑选,而且必须具有数学、物理或工程等方面的学士学位。

飞行任务专家负责飞行计划的协调,航天器的维修保养、施放(回收、修理)卫星、进行舱外活动,以及处理其他特殊飞行任务。这类宇航员必须具有生物、物理、天文、地质、数学或工程等方面的学士以上的学位。

第三类人员,即载荷专家,则是到太空进行各项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要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在科学或工程方面有突出才能,年龄在47岁以下,经过一定的航天训练,能够完成某项科学实验任务,就有可能成为这类宇航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谈载人航天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在香港表示,中国计划再作几次无人飞船试飞实验后,派遣宇航员上太空,估计最快需要2至3年时间。

龚惠兴出席当天在香港开幕的“第20届亚洲遥感国际会议”后,回答记者提问。他说,中国研制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时,克服了许多困难:一、中国从来没有研制过如此规模的运载火箭系统;二、要确保宇航员一旦遇到意外时,能迅速安全逃离火箭;三、需要兴建规模巨大的发射场,以及测量、维修和应用系统的协调中心。这些都需要在现有的航天技术水平上,作更高层次的发展及改进,以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他透露,中国早就安排专门机构训练太空人,但在还没有完全落实太空计划时,已有几代太空人退役,现在还在不断招聘人员作相关训练。如果将来研究成功,也会尝试登陆月球及火星。

龚惠兴又说,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仍有差距。如要迎头赶上,则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主要是为了探索空间和进行科学研究,如天文观察、空间生物效应,以及人类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等课题。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1月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江主席、中央军委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跨世纪武器装备建设的目标任务,探讨新时期我军武器发展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全军武器装备建设胜利迈向新世纪。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出席会议并讲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主持会议。

曹刚川在讲话中指出,明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迈进新世纪的关键一年,要力争在加快新型武器装备发展、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和重点方向装备保障等方面有所突破。

★国防科工委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1月25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在京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一批奋战在国防科技工业第一线、在50周年国庆受阅武器装备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刘积斌在讲话中说,国庆50周年前,我们成功地研制生产了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圆满完成了阅兵新装备的技术保障任务。同时,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完成了设计定型试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20项新生产和改装装备的生产和改装任务等,使解放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通过这项工作使国防科技工业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保障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国防科技工业队伍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生产的首架麦道干线飞机获颁美国适航证11月9日,我国生产的首架MD90-30干线飞机,在完成了全部试飞项目后,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适航证,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已具备生产当代大型先进民用飞机的能力。

中美关于MD90-30干线飞机的合作项目,始于1992年。两年后双方在美国商务部正式签署了MD90-30干线飞机合同修改协议,确定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生产20架该型客机。这是继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原麦道公司成功合作生产35架MD82/83飞机后,中美航空界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

自1995年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成都、沈阳、西安和上海4家骨干航空工业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协作,建成了完整的生产线,并攻克了制造过程中的一百多项技术、工艺难关,终于在今年10月的试飞中,成功地把首架MD90-30飞机送上了蓝天。

MD90-30飞机是原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150座级新型干线客机,采用先进的V2500发动机,具有油耗低、噪音小、性能优越的特点。按照计划,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原定生产20架MD90-30干线飞机。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兼并重组等多种原因,这一项目作了相应调整,最终将合作生产的飞机削减为两架。首架飞机取得适航证后,即可正式交付客户投入运营。据悉,第二架MD90-30飞机将于明年2月交付。

★我军战略导弹发射百发百中据第二炮兵有关部门透露,第二炮兵近5年来发射的战略导弹,成功率达到了100%,精确度也比过去高得多。外国媒体说,中国导弹具有“点穴”之功。过去导弹静卧深山,机动困难,发射准备时间长;如今不管是在崇山峻岭,还是大漠戈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发射车拉起导弹,就可以在简易路上跑,到预定发射点位后,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通过全面实施超前训练,缩时发射训练,导弹旅合成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整旅整团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据悉,我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核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能够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随时对“敌”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

★我国空军将装备一批先进战机据中新社11月9日报道:来自军方的消息说,中国空军航空兵近几年内将陆续装备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战机,航空兵的机动、远程作战能力及制空、对地突击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据军方透露,拟装备部队的最新型歼击轰炸机,不仅填补了空军战机体系的空白,而且具有作战半径大、载弹多、机动突击能力强等优越的性能。此外,国产新型歼击机以及从国外引进的世界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也将陆续加入空军航空兵序列。

据介绍,历经10年研制成功的空中加油机,已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时亮相,今后将陆续装备部队,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也预示着中国空军远程作战能力的增强。这是空军战略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空军航空兵按任务、性质不同,分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多个兵种。至70年代,空军航空兵的各种战机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进入80年代,各种新研制、改装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无人侦察机,开始陆续装备部队,大大提高了航空兵的战斗力。目前,空军航空兵已形成了以世界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为龙头、国产改进型全天候战机为主力的战斗机体系。

来自空军的消息还表明,目前中国空军正在大力加强高技术空战训练。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协同战术训练中心与三个模拟飞行训练中心,已于今年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空军人员军事训练水平,增强训练的实战性。

★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上蓝天10月1日,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用特殊的方式,庆祝建国50周年。这一天,在东北空军某航校学习的第七批女飞行员,一个个都首次放了单飞,单独驾机飞上蓝天。据悉,这批女飞行员是根据军委、总部指示,于1997年从辽宁、山东、河南、四川等省招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预校、航校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培训,基本掌握了飞行驾驶技术,达到了飞行大纲质量要求。

★我国建造高雷诺数的低速风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最近正式批准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设计建造一座低速风洞,为今后研制发展新一代先进军用、民用飞行器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风洞的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初步设计和工程设计阶段,预计到2004年建造完工并交付使用。

这座风洞将耗资8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飞机、导弹等飞行器低速飞行阶段的各种技术性能试验,其雷诺数之高,在亚洲是独一无二的。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于涛表示,风洞建成后“将使中国的低速风洞试验能力与西方几个航空发达国家相当”。

于涛说,这座低速风洞的口径为4米量级,试验雷诺数可以达到8.5乘10的6次方,是目前亚洲同类风洞中最大的。雷诺数是衡量风洞模拟飞行器飞行仿真程度的重要技术参数,我国目前尚不能对飞行器低速飞行阶段做高雷诺数试验。

★聂荣臻元帅铜像揭幕暨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重庆举行11月19日,在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之际,聂荣臻元帅铜像揭幕暨陈列馆开馆仪式在他的故乡重庆江津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题写馆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受党中央、中央军委委托,出席了铜像揭幕仪式暨陈列馆开馆仪式。

坐落在江津市郊区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占地面积20亩,展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展出反映聂帅生平的照片200余幅,各种文物和珍贵史料300余件,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名家字画200余幅。

★直九武装直升机在哈飞亮相不久前,我国研制的直九型武装直升机在哈飞亮相。这种机型具有空中防卫及实施地面攻击、反坦克攻击、零散目标攻击、地面火力压制、反恐怖突击、空中巡逻、通讯联络等多种用途。直九武装直升机配备了导弹、火箭、航炮及特种先进电子设备,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发言人说,该机型对目标攻击的命中精确率极高。

直九利用了引进的法国“海豚”直升机的生产技术专利,1992年已完成国产化,但将其配备先进的武器系统,改型成武装直升机还是近期的事情。

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中,直九武装直升机是最大的空中编队,共出动25架。直九于1997年装备驻港部队。

驾驶直九参加今年北极科考的两位机长徐清和和齐焕清在哈飞集团向记者透露,在7级大风和能见度仅几十米的恶劣自然环境下,他们驾驶直九安全飞行了49小时52分,总计67架次。直九在北极经受的考验,还包括零下18℃的低温,以及供直升机降落的甲板面积仅有16×16平方米。

我国首批装备的武装直升机装有两台710马力的涡轮轴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31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8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7.7米/秒,最大起飞重量4100公斤,全机87%覆盖面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

主持开发直九的哈飞集团总工程师郭景山证实,在新疆地区的实际飞行中,直九的最大飞行高度曾达到5400米,比国外同类型直升机的飞行高度高。直九除装备先进的火控系统外,还加装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设备,其造价则比国外同性能直升机低20%至30%。

★海上靶场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立功11月上旬,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反舰导弹,在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海上试验靶场通过考核试验。至此,这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上靶场,已为我国海军试验和定型200多种新型武器装备。

据介绍,组建于1958年的这座海上试验靶场,承担着海军各种舰船、飞机、导弹、水中兵器、电子武器等上百种装备的试验、定型任务。40多年来,管辖靶场的海军某试验基地官兵,为人民海军的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先后创造了发射第一枚海防导弹、建成第一个舰炮试验阵地、核潜艇首次发射水下运载火箭等105项第一,完成试验任务2000多项,为国防工业提供试验科学数据数10万份。人民海军新型驱逐舰、护卫舰、作战飞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导弹、鱼雷、舰炮等武器装备,从这里形成战斗力。

近年来,该基地官兵为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积极探索集试验、训练于一体的快速生成战斗力的新路子,使交付部队的新装备,当年就能遂行使命任务。

基地官兵以科技强军为己任,大力推进靶场的现代化建设。目前,靶场已拥有数百台(套)光测、遥测、雷测、遥控、水深测量、靶船、靶机、靶弹等先进的测试设备,形成了水面、水下、空中多维、立体、综合性试验体系。靶场的测试方法,也日趋自动化,全部采用计算机、红外、激光、电视等先进手段,并建成了现代化的指挥控制中心和试验网络系统,实现了光纤、微波通信和数字传输。官兵们还围绕提高海上靶场试验水平展开科研攻关,有1400多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在海上试验中被广泛应用。

★大连启用城市警用直升机首架城市警用直升机,最近在大连启用。

这架外表涂成红色的直升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A109型,被命名为“大连一号”,由大连市公安局使用。这是我国第一架装备于城市公安系统的直升机。据介绍,警方将使用这架直升机作为紧急救援、救灾、高楼灭火、空中监视等用途。它的启用,使大连这座北方著名旅游城市的警用装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据大连市公安局直升机飞行大队王占富大队长介绍,大连市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一般的消防工具,很难发挥作用,两年前大连彩电塔失火就是一个教训。另一方面,大连三面环海,海上事故时有发生,以前往往需要求助海军。直升机可在海上进行大面积搜索。这种警用直升机,对飞行员的要求很高。去年直升机飞行大队在全国30名应征的飞行员中,选出了3名,最后要了两名,一名是特级飞行员,一名是一级飞行员。

A109机动性强,在较恶劣的条件下也能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费用也较低。直升机自重只有一吨半,可乘坐2名驾驶员和6名乘客。

在10月7日举行的“99年度全省消防大型演习”中,这架警用直升机大出风头。一幢高楼“失火”,救援人员无法弄清楼中火情,参加演习的直升机飞来,绕着高楼飞行,不断地向地面报告楼内火情和被困人员情况。在另一个演习项目中,这架直升机在一幢高楼上空盘旋,模拟救人和运送救援物资。

★海南航空公司引进喷气支线客机机队11月8日下午,亚洲首架多尼尔328-300型双发喷气支线客机飞抵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这是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第一架新型喷气支线飞机。

据介绍,多尼尔328-300飞机是美国与德国联合生产的双发喷气支线客机,第一架已由美国的公司购买。海南航空公司引进的是第二架。海南已订购该型飞机19架,明年起每月引进一架,2002年内组成国内最大的支线喷气机队。

海航董事长兼总裁陈峰说,我国民航业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调整后将继续发展,目前,国内航空公司购买大型飞机较多,缺乏支线飞机,许多中小城市没有通航。海航引进的喷气支线客机,能将喷气飞机的速度和舒适带到支线运营上。

★四川将新建九寨黄龙旅游机场四川省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新建四川九寨黄龙民用机场,确定机场选址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九寨黄龙机场建设规模为:飞行区可满足A320和波音757级别的飞机起降,航站区满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的目标,航管站面积67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96亿元。

★湛江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11月18日,民航湛江机场新航站楼全面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湛江机场新建航站楼工程于1995年经民航总局批准立项,1997年9月18日动工,建筑总面积为7560平方米,总投资为6459万元人民币。预计旅客年吞吐量为130万人次,高峰期每小时进出港人数可达800人。新航站楼内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配备航班信息处理、信息显示、自动广播、闭路电视监控、消防以及安检、行李传输及航班信息查询等系统的先进设备。

★中国严格遵守外空条约11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表示,中国一向严格遵守有关外空条约的规定,切实履行条约的义务,从未发生过违反条约的问题。他提供有关中国加入及遵守的有关外空条约的情况如下:

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

1988年12月加入1968年《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简称《营救协定》;1972年加入《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简称《责任公约》;1975年加入《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简称《登记公约》。

★我国将全面部署现代化天气雷达系统11月25日,国家气象局负责人透露,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多卜勒天气雷达系统,以便进一步改善天气预警、预报的准确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据介绍,在今后的5年里,国家和地方将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部署90套多卜勒天气雷达系统,近期部署重点在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的沿海地区和长江、黄河等7大江河流域,其中的38套已经开始投资建设,上海和安徽的已经投入运行。

据湖南省气象局负责人介绍,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建成后,每年至少可为该省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据测算,灾害性天气平均每年给这个农业大省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3亿元。

多卜勒天气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气雷达系统,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国家气象局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于1996年引进该项技术,并在上海生产了国内第一套多卜勒天气雷达。中美双方后来又共同研制和生产新一代多卜勒天气雷达,以逐步更换国内现有的常规天气雷达。

★山东航空公司向加拿大订购5架民航支线飞机11月6日,山东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在北京签订了5架CRJ200双发喷气支线客机的购机合同,价值1.1亿美元。

山东航空公司总裁孙德汉说,这种50座的飞机将用于支线运输。

目前有5架庞巴迪CRJ飞机在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运营。此外,浙江航空公司有2架50座庞巴迪生产的冲八涡桨飞机在运营;陕西省的长安航空公司近期也向庞巴迪公司订购了3架78座的冲八Q400涡桨飞机。

庞巴迪公司与山东航空公司、加拿大CAE电子公司已决定联合投资,建立山东飞圣国际航空培训公司。

★南方航空公司在广州新机场投巨资建基地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将投资34.65亿人民币,在广州新机场建设大型基地。据该公司11月30日介绍,新建的南航基地包括5大项目:飞机发动机翻修厂、飞机维修基地、货运中心、航空配餐中心和生产保障设施。5大建设工程项目及配套设施总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房屋建筑面积为50多万平方米。其中,飞机发动机翻修厂的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新的合资经营建设项目;飞机维修基地的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大机库可同时容纳3架波音777飞机;一个建设规模为11万平方米的货运中心,将极大地提高南航在广州的货物运输和周转能力;新建设的6万平方米的航空配餐中心,现代化程度在国内也将是一流水平。

★双流县采取净空措施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近日透露,经过机场与地方协商,四川省双流县政府最近已下令对机场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养鸽户进行彻底清理。长期影响双流机场净空安全的农户养鸽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据介绍,近年来双流机场附近的接待寺、迎春等村,农户养鸽风愈演愈烈,目前已有3万余只。大量鸽子升空,严重威胁着飞机飞行安全。为此,双流机场公安分局派出所不得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打鸟队”。“打鸟队”提着猎枪从清晨第一架次航班起飞前半小时开始在机场附近巡逻打鸟,一直打到傍晚。从1997年至今,平均每年打下鸽子200多只。

双流县有关人士称,近期先做好机场1公里范围内的鸽子禁养、禁飞工作,今后再扩大,最终达到《民航法》中所规定的范围。双流机场有关负责人则呼吁,应依法从根本上解决养鸽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讨会在蓉城召开 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分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程学组于11月2~5日在蓉城召开研讨会。计算机辅助设计、飞机设计制造工程信息管理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已开始超越了CAD和CAM,进入CIMS时代,代表们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如何加速航空工业的计算机信息化提出建议。(京)

★21世纪航空维修研讨会在京召开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维修分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于11月15~18日,在京联合召开“21世纪航空维修研讨会”,就高科技在航空维修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代表们还参观了亚洲最大的四机位机库、国航飞行员培训中心、空中航行管制中心和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京)

本栏选辑:谈 风■

猜你喜欢

神舟载人飞船
二手飞船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乘上勇气的飞船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