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风行美国
1999-06-06浩之
浩之
在与美国人的交谈中,时常能听到“我的心理分析医生告诉我……”之类的话,这是现代美国城市人中的一件时髦而有身份的事。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与那些企业家、记者、教授、艺术家、政府官员交谈,话题若不是各自的工作、国际动态或体育休闲嗜好,便会听到“我的心理分析医生”之类的话了。
心理分析似乎成了美国人绝好的挡箭牌。一些对自己不想做、碍于情面而难以开口拒绝的事,只要借着“心理分析医生叫我不要这样做”一句话,听者就无不为之禁若寒蝉了。
未摆脱弗洛伊德的模式:心理分析这门学科,自其鼻祖弗洛伊德创建后,到目前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使心理分析在美国蔚然成风。时至今日,美国心理学家论及治疗方法时,虽支派林立,各有侧重,有的甚至与弗洛伊德初创的心理分析学说观点大相径庭,但其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仍未摆脱弗洛伊德的模式。如在治疗方法上,大多是以诱导回忆法,找出客观与主观意识间的病理关系,虽然也治疗恐惧症、沮丧等,但均不投以药物。
城市人压力沉重:心理分析以现代科学文明的形式存在于美国社会,而美国的社会方式胜似一副强效激活剂,使心理分析这一行业在其上层社会如日中天。在美国各大城市中,人们承受着工作、事业、家庭等各种沉重的压力,生活极其紧张,而由各种压力带来的焦虑、烦躁和沮丧等,又不可能常打电话向亲友等倾诉,因为他人的时间也极其宝贵,不容侵占,因此,下层社会的人往往跑到酒吧去买醉,或以吸毒排解忧愁,而中产阶级或上层社会的人士若非瘾君子,则往往花钱找个心理分析医生,长年累月地对着这位职业倾听者,诉说自己的经历、身世和各种烦恼,以求得到对方的劝导与安慰,维持自己平衡的心态。
心理分析有助于平衡:美国心理分析医生一般不是由医学院直接培训出来的,大部分人是读完医科后,再自己涉足心理分析领域。从事心理分析的医生,可以是各种专科的医学博士,也可以是社会学的硕士,只要完成心理分析专科学业,通过全美心理分析学会的考试,便可挂牌营业。在美国的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面色凝重的心理治疗医生坐在被分析者身边,耐心地倾听其生平,任其发泄情绪,医生偶尔也会开口,但尽是些“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你认为是这样的吗?”等不痛不痒的话,待病人讲完后,医生便开始天南海北地进行“分析”,然后是没完没了地安慰,直说得对方满意而归。
一天吃一个蒸梨:寻求心理分析的美国人,他的病自然不至于严重得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其实,这些通常成就颇高、收入甚丰的人,一小时付出一两百美元去找人说说话,无非是想多了解自己一点罢了。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主人翁说:“我看我的心理分析医生已有15年,现在终于对他说到我8岁那年的事了。在医生的分析下,现在我才对那时的自我有所了解。”至于这位主人翁为何害怕结婚这一重要的心理病因,则不甚太了解。大概要再花15年时间进行分析才有结果,只是到那时这位老兄都老了,结婚与否恐怕已无关紧要了。这不免令人想起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王一贴的“治妒方”,一天一个蒸梨,一直吃下去,吃到死,嫉妒病就好了——死人还会嫉妒吗?其实,“吃蒸梨”也具有心理治疗作用,而美国多数心理分析医生的作用,在于帮助求医者系统地整理思维,反省生活,通常借助各种形式的心理安慰和鼓励,使其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或是再次充满对命运的期待。正因为有这种作用,美国的心理分析才会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