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县外迁移民跟踪回访调查

1999-01-13陈能文李玖成

中国三峡建设 1999年8期
关键词:库区移民

陈能文 李玖成

1995年到1998年,开县共办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自愿投亲靠友、举家分散外迁905户,2814人,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29个县(市、区)。移民迁出后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一直牵挂着库区各级领导的心。3月11日到19日,开县县委、县政府派出移民局和外迁移民重点乡镇的7名干部,组成开县外迁移民跟踪回访调查组,奔赴开县外迁移民较集中的湖北省沙洋县、公安县,湖南省华容县,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跟踪回访调查移民外迁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行程达三千公里,通过实地考察,与移民座谈,考察组认为,移民外迁是拓宽三峡移民安置容量的有效途径。

移民状况 生产资料有保障 生活基本习惯 移民也有苦衷

(1)移民的生产资料有保障。外迁到湖北、湖南的移民大都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移民落户后,承包多少土地,由移民根据自己的能力,要多少,社里给多少,一般人均承包1~3亩。据沙洋县后港镇云山村一社社长田运权介绍,全社有耕地343亩,人口110人,平均每人3亩多;一家人按两个劳动力计算,家庭年经济收入有8000~10000元。迁居那里的原金峰乡移民邓来明讲:“这里地势条件好,土地面积宽,水源有保障,只要勤劳,绝不会缺吃的。”移民刘祥理一家4口人,承包土地15亩。公安县夹竹园镇新岗村,有人口1540人,耕地2500多亩,开县赵家镇已有15户65人迁入这个村。普遍反映,生产条件比迁出前好,面积也宽。三社社长贺永华介绍,全社270人,有土地570亩,人均2亩多。落户湖南省华容县操军镇岳城村的原渠口镇平浪一社社长龙斯贵对我们讲:“这里是鱼米之乡,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干(旱)不到,涝不到,种田都是骑自行车,运肥都用板板车,一个人种三、五亩地还好耍,劳动强度减轻。去年我们迁来后,邻近的社都找我要人,要种地人、老实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子龙在座谈中说:“我们村还需要一两百人。对移民,我们按政策给予支持。”开县迁入陕西的移民,属于另一种安置模式。他们在办理外迁时,首先利用移民政策,将户口“农转非”,再迁入城市(城镇)落户,以餐饮等第三产业谋生,目前,生意较为红火。渠口镇移民胡友仁在咸阳市渭城区租用一个单位的门面,开了一家“地质餐厅”,一家人都围着餐厅转,年净收入上万元。移民余才中在咸阳市开办的“成都酒家”,一次可容纳四、五十桌客人,每年收入上十万元。移民余化平,30多岁,一家4口人,已在咸阳市区西安到兰州的要道路段购买了两楼一底房屋一栋100多平方米,一、二楼开餐厅,三楼居住,每年除去一切开支,还有几万元节余。他说,即使自己不做,出租门市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移民黄仁武,落户礼泉县城,开办了“五粮液酒店”,以诚实守信取得了不少单位的信任,成为当地一些单位的定点餐馆,每年收入不少。

(2)移民生活基本习惯。外迁到湖北、湖南的移民,大多是通过自己先行考察,自主确定安置地。迁入前,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都有所了解。并通过熟人介绍,在当地购买了住房,迁入后能做到居者有其屋。据走访观察,移民的住房并不比当地人差。移民龙斯贵因所购房屋质量较差,自己就花了两万多元进行改建。所到之处,看到移民与当地村社干部和村民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当地人称移民们勤劳,庄稼做得好。在公安县新岗村五社移民黄风国家,邻居周天凤讲:“天下人民是一家,我们欢迎他们来,我们关系很好,”沙洋县云山村九社社长田运权讲:“这些移民来,我们很满意,不调皮,群众看法好,感情上合得来。”新岗村三社社长贺永华说“既然搬来了,就是我们一家人,搬走的是弟兄(指当地已进城镇务工经商的人),搬来的也是弟兄。”移民龙斯贵讲:“去年4月15日迁入后,开始几个月,吃菜就是周围群众自发轮流赠送,生活、气候都很习惯”。岳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子龙在座谈中说:“已来的几户移民,都能按村规民约办事。”不少移民已学会按当地风俗待人接物、办事。外迁陕西的移民,大多已在那里生活了几年,甚至十多年,生活习惯,气候已完全适应。

(3)外迁移民思想稳定。虽然故土难移,亲人难离,但外迁移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亲戚、家族、邻居连动外迁,相处很近,到那里走亲访友仍较方便,移民之间非常亲切。据移民邓来明讲,他们已将每年的2月16日作为“纪念日”(1998年2月16日一同迁入),同去的移民要聚会。加之子女人学顺利解决,地势好,交通方便,与当地干群关系融洽,移民思想情绪非常稳定。

(4)移民对今后充满希望。“三峡人”过惯了人多地少的日子,十分珍惜土地。他们打算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干一番。有的打算发展柑桔,有的已开始种植广西甘蔗。有的打算站稳脚后继续做生意,通过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以及搞流通、做生意来不断增加经济收入。龙斯贵已与社里协商,共同兴办一个20亩的良种柑桔园,并在老家渠口镇订了种苗。邓来明的叔父邓庆贵及三个儿子家已种植广西甘蔗3亩。邓来明去冬与堂弟一道从开县贩运柑桔到荆沙市,每人净赚2000多元。咸阳、礼泉的移民认为,咸阳是历史名城,礼泉是全国“苹果基地”,游客和贩运商多,很有发展前景。

(5)外迁移民的心声。移民对县委、县政府派出跟踪回访调查组,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对家乡人的回访,他们说出了很多心里话。俗话说:“上屋搬下屋,搬掉五斗谷”,何况出省、市的远距离搬迁安家。很多移民搬家时将财产变卖或送人,安家后再重新购置,有的租用卡车运送物资,途中自有艰辛。在搬家和安家过程中,移民要贴部分经费。一位移民讲:“搬家三年穷”。移民普遍反映,迁入地学生读书费用比原来的高,读小学每学期需要四五百元(对教学设备和质量普遍感到满意)。刚迁入时,生产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不便。一是有的言语不能完全听懂。移民黄风国讲:“莫说人与人之间说话有时听不懂,有的话牛也听不懂。如耕牛犁田,原来喊‘退,湖北喊‘缩;‘转头,湖北喊‘过来”。二是耕作方式不完全相同。湖北湖南的锄头、耙与“老家”不同,湖北耙田,人要站在耙上,移民开始站就站不稳。三是有的地方入户,要收取一定的入户费用。移民邓来明讲,去年腊月二十六,沙洋县有关部门开着小车去找他们要每人7000元的生产安置费,好在人户时,每人花500元买了户口。公安县新岗村的移民讲,镇、村也在说要找移民收钱,心存疑虑。四是经济欠活便。沙洋、公安、华容等县是“鱼米之乡”,经济作物少,经济不如原来活便。考察中,外迁移民非常关心移民补偿结算问题。

考察启示 外迁切实可行 容量潜力很大 目前时机最佳

通过对开县分散外迁移民的跟踪回访,调查组认为,三峡移民分散外迁切实可行,潜力很大,而且现在是全面展开的最佳时机。

(1)移民外迁符合库区实际。三峡库区山地较多,就开县而言,就有“六山三丘一分坝”之说。三峡水库建成后,不但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数量锐减,而且质量有所下降。按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的原则规定,农村移民要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就近后靠,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对安置条件又作了原则规定,即移民安置区不超过海拔600米的高度等,加之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本身人口稠密,就近后靠安置移民很不现实。若在符合安置的有限区域,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来增大安置容量,不但目前尚不具备高投入、高科技和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者队伍,而且将会由于更加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库区的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由此可见,三峡库区安置容量有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1995年底至1996年,长江委在编制开县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时,对规划的8246个外迁移民的安置去向就没有落实。为了使移民达到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安置标准,让移民去自找门路,自主选择,分散外迁,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拓宽安置渠道和容量,可以大大缓解库区的安置压力,非常符合库区的实际。

(2)外迁容量潜力很大。湖北,湖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条件好,面积很大,交通方便,安置移民的潜力很大。调查组所走的地方,都表示还可接收部分移民。考察人员都有走出三峡天地宽的感觉。据部分移民和当地村、社干部讲,他们的一亩面积不是60平方丈,而是100平方丈或96平方丈。据了解,这些地方因面积大,耕作比较粗放,粮食单产只有七八百斤,不如库区的高,很有挖掘潜力;同时,农民负担是按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多少计算,因而,镇、村、社都愿意引进劳动力去耕种。

(3)移民外迁时机成熟。三峡移民已进入二期攻坚阶段,整个库区应搬迁安置50万人,平均每年8万多人。任务已定,时间有限,需要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有效安置落实;否则,会出现“水赶人走”的被动局面。去年12月29日至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关系国运民生的跨世纪的重大工程,做好库区移民工作是关系三峡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拓宽思路,完善措施,确保移民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多种形式移民的方针,因地制宜,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努力拓宽移民安置的渠道。”并要求接收地政府对迁入的移民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因难。朱总理的讲话,为外迁移民、分散安置正了名,使已外迁的移民吃了“定心丸”,也使库区有关政府和移民部门放了心。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外迁移民任务的地方,应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研究移民外迁的政策措施,把外迁作为安置移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全面展开,使规划中没有落实去向的外迁移民,通过自找门路和政府引导,及时得到安置落实。同时,去年长江洪灾后,沿江不少地方按照中央“退田还湖”的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也为这些地方接收三峡外迁移民提供了安置经验。

建议意见 调整安置思路 规范外迁行为 完善政策配套

移民外迁既符合移民意愿,又可缓解库区政府的压力,还有利于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应予鼓励和支持。从近几年各地实际操作的情况看,搞好移民外迁,尚需进一步规范。为此,提出三点建议意见:

(1)调整农村移民的安置思路。三峡移民的难点在农村,过去过多地强调就近后靠和移民工作的政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移民安置的思路,而今提出了“多种形式移民的方针”和“三个结合”的安置渠道,大大拓宽了移民的安置思路,各级党政领导和移民干部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研究管理办法,减少政府行为,多引导,少干预,让移民去自主选择,“自由恋爱”,充分尊重移民的自主权,促进全国范围内人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让移民在搬迁中找到较合适的位置。建议中央将三峡移民安置放在全国范围内来考虑容量,特别是外迁后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符合大农业安置的原则,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可将接收三峡库区移民作为各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重要内容。

(2)规范外迁行为。目前,移民外迁属于一种自发性的民间行为。为了使移民外迁工作更加有序,避免盲目外迁,造成移民成为“游民”,库区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移民主管部门应该认真总结各地外迁移民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比较规范的外迁移民管理办法。在外迁移民的管理上,应该体现“国家提倡,政府引导,三方(迁出地、迁入地、移民)自愿,政策优惠”等管理原则,特别是对接收地政府对外迁移民的支持、帮助和扶持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外迁移民“明媒正娶”,迁走时走得安心,迁入后住得放心,真正达到“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安置标准。

(3)完善移民外迁配套政策。移民自主外迁既是有效安置移民的一条途径,更是移民主动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积极表现,应积极鼓励,完善配套有关政策。

一是依法界定接收地。我国土地所有权分别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其中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分别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据此,对于接收地的界定,应当与集体土地的所有者相一致,分别界定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委员会或乡镇农民经济组织,只要土地所有者同意并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就可视为接收地同意。对进入城市(城镇)的外迁移民,则应与户籍管理权限相一致。

二是依法办理外迁。外迁一定要坚持移民书面申请,整户外迁,手续完备,司法公证,款随人走。补偿完毕,及时拆房,收回承包地,办理移民销号。

三是出台激励移民外迁的优惠政策。首先,对外迁移民的补偿标准要作适当提高,并指出资金渠道;其次,对移民迁入后的入户、承包土地、子女入学免收各种费用,新建或改建房屋免收或减收有关费用;再次,对外迁移民的差价结算,可采取前几年银行计算存款保值率的办法,由国家移民局按月发布,及时兑现。对外迁移民的后期扶持要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对移民外迁后的农税、特产税等涉及迁出地乡镇财政收入的方面,要从政策上给予明确。

猜你喜欢

库区移民
冰上执法护库区安全
柘溪库区人民“靠山吃山”之我见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生态限定条件下的安康库区渔业集约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