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吴咸中
1998-12-28汤知慧
汤知慧
去年秋天,在去天津出差的火车上,我与两位天津人闲聊时,得知天津南开医院的吴咸中教授是天津医疗卫生系统和地方院校唯一的一位院士,十五大代表,在天津医学界有很高的名望。当时我就给自己的天津之行加上了采访吴院士的计划。后来的一路上,我只求自己能交好运,如愿实现采访计划。
在天津办完该办的事后,打了一通电话,南开医院的人都很热情,电话在医院里转来转去,最后转到科教科,定下由王洁小姐帮助我联系,并陪同我进行采访。
中西医结合的先锋
吴咸中教授,解放前毕业于沈阳医学院。解放初期先后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任主治医生和外科副主任。1959年,34岁的吴咸中积极响应毛主席的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号召,参加了由卫生部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当时的吴咸中已被称为天津外科的3把“神刀”之一,可他放弃了如日方升的外科事业,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为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开创出一条道路。学西医的人都知道,由西医转中医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对于疾病来说,西医要用中医的方法打破西医的界限进行治疗,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因素,困难非常之大。可在3年的学习中,吴咸中教授克服了一切不利因素,他非常刻苦,通过拜名师、学经典、挖验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理论,并积极进行实践。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阑尾炎没有不开刀的,一听阑尾炎不开刀,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害怕,不要说是病人了。当时的吴咸中顶住了“取宝不成反丢刀”的压力,在西医高手云集的情况下,力排众议,以坚定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为一位响应中西医结合的护士进行了我国第一例阑尾炎不开刀、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打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腹部急性疾病)的第一炮,同时也打破了急腹症必须手术的框框。之后,吴咸中教授带领同班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结合临床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中,几个月内治疗各类急腹症几百例,均取得了成功。1961年学习班毕业时,吴咸中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和证书。
毕业后,吴咸中教授经过多方努力,在天津南开医院建立了有30张床位的中西医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基地。不久,吴咸中教授与20余名各科西医学中医的医生先后调入南开医院,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及治疗工作,使南开医院成为我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园地。1964年,吴咸中教授任南开医院院长,从此,当时被人们戏称为“阑尾大院”的南开医院,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西医结合大有成就
吴咸中教授任南开医院院长后的短短几年中,与同事们一起,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取得了一批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如急性溃疡病穿孔,已有近70%的病例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急性胰腺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许多过去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经中西医非手术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吴咸中教授还编写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手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以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即“矛盾论和实践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实践。第二,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钻研中医理论,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全面提高现代外科的诊治水平,培养本专业的人才。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要以单病为突破口,先易后难,逐步扩展,选择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系感染、胆道蛔虫症六大急腹症为研究重点。第四,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为诊治原则,充分发挥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两方面的特长,以西医的客观病理改变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治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期分型立法处方。第五,严格选择疗法。确定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掌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与中转手术的原则和标准。第六,建立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为创建有我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吴咸中的这些方法和学术思想,不仅有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初探阶段的历史意义,而且至今仍有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吴咸中教授中西医治疗急腹症思想体系的逐渐完善,在其领导下的中西医治疗急腹症研究小组的临床研究进展非常顺利,疗效显著,成绩突出。1965年,他们研究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100例的科研成果,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可是,正当吴咸中教授准备向中西医结合的巅峰进军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吴教授难逃厄运,被打倒、靠边站了。可他心中想的不是自己政治上的得失,而是中西医结合的未竟事业。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卫生部领导的支持下,向全国中西医结合人士发出了邀请信,在南开医院的车棚内,他与全国几十位同道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探讨。这一举动,又使吴咸中被打成了“黑会的头子”,批斗挨整,关进了“牛棚”。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全部停止。吴教授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执着精神,令南开医院的人至今不忘,人们都记得,吴教授当时是个“批而不倒,斗而不臭的权威”,职工有病还是偷偷地找他看,年轻的住院医生也暗地里向他请教如何治疗急腹症等问题。
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吴教授恢复了工作。第二年,他代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组,参加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表扬。总理的鼓励使他和研究组的成员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受卫生部委托,先后在南开医院办了9期全国性的学习班,培养了300多名各地学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这一新的临床学科在全国普及打下了基础。
1975年,天津市成立了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吴咸中任所长。这是吴咸中坚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一个大的转折。他的研究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在临床上对辨病与辨证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日趋完善,对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选择更加合理,使中转手术率逐渐减少,不断扩大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病种,同时又不单纯追求非手术率,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对新的急腹症提出用“八法”进行深入研究,要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等。
吴咸中教授在40年前选择了中西医结合这条艰难的道路,他始终如一,力挫磨难,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对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除了创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体系,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学术带头人以外,目前已培养了22名博士,30名硕士。在天津,吴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外科第一个被授为博士后流动站。几十年来,他们发表论文400多篇,著书20余部,成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著作。吴教授的科研项目曾10次获得卫生部、天津市科委的科技成果奖。
严于律己品格高尚
一个人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说没有崇高人格力量的折射,吴咸中教授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在采访中,吴教授的夫人张丽蓉教授的“埋怨”深深地感动了我:吴教授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如明天要带医生查房,他今天一定要有所准备,第二天给年轻医生从头讲,教他们怎么做;再如有人请他为书写序,他会仔细地将这本书读完,家人劝他不要这么累,他却说不看完怎么知道内容,怎么能写好序?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在他夫人晋升主任的评审会上,他提出将她放一放;1978年,吴咸中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时,他儿子考医学院差2分,他不找人说情,一定要儿子第二年再考;他对医院给他装的电话“看”得很紧,不让子女在家打长途。市内电话打长了他也要干涉;有一次儿媳妇出国,学院派车送站,回来后,在他一再要求下车队只好收了汽油钱;他回复病人的来信,都是自贴邮票,而不从医院邮寄;他的稿费全部用来给研究生和科研部门买书;他待人很热情,不管什么人找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也无交换条件。他常说:不管自己的行政职务与工作岗位有什么变化,在病人面前永远是一个医生。他的成功是干出来的,埋头工作、踏实苦干是他一生的追求。
“埋怨”之后,张丽蓉教授又非常欣慰地告诉我,在丈夫从事的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影响下和他的敬业精神的感召下,她本人也早已转行从事中西医妇产科的工作,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衷心地祝愿这一对中西医结合事业上的伴侣。身体健康,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