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养生谚语
1998-12-25熊万红
熊万红
春节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出嫁为人妻,加之在外地工作,一年之中难得有几日待在母亲身旁。看到母亲72岁了,依旧身板硬朗,如60岁之人,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吃饭的时候,我端起饭碗就吃,母亲轻轻敲了敲我的碗,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忘记了?”母亲的一句老话,倒勾起了我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鲜艳的桃花开过之后,红红的桃子成熟了。当我贪婪地吃着鲜桃时,母亲便告诉我:“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嘱咐我多吃桃,少吃杏,不吃李子。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人口。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而我却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接着又强调:“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急得满街爬。”萝卜吃在我口里,笑容泛起在母亲脸上。那时候,我最不喜欢吃的是稀饭,母亲却说:“稀粥烂饭不伤人”,我总私下以为母亲在节约呢。
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常把玉米、黄豆等杂粮当主餐给我吃,我不喜欢,母亲便劝慰我:“吃食粗。长得快。”我有时说母亲淘米不干净,母亲也有她幽默的理由,这便是:“吃米带点糠,保你一家老小都安康。”碰到我偏食,耳旁总响起母亲的唠叨:“偏吃不胖。”遇到我某餐不吃,母亲又叮咛:“宁吃半餐,不可断餐。”吃过饭后,母亲总忘不了交待:“吃了饭,走百步,一辈子不用上药铺。”母亲未读过书,不知从哪里学来这么多讲究。
母亲做鞋的水平不太高,但她每年冬季总要给我做一双厚厚的新棉鞋,她说“寒从足起”。我求学在外,每次回家,母亲总要提醒我:“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冬不极温,夏不极凉;”“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大家都知道“二八月,乱穿衣”这句话,许多人以为“乱”是“随便”的意思,其实不是。母亲早就告诉过我,二八月骤寒骤暖,乱穿衣是指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还有诸如“洗头洗脚,胜似吃药”、“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心要常操,体要常劳”等,母亲随时都可以说出几句。我曾不解地问母亲吃饭穿衣怎么有这么多讲究,母亲说这些都是我外婆传给她的。
高中时学习紧张。有一次我生病住院,掉了功课。母亲看我着急,便安慰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病在养,急病在治。”我知道母亲心里比我还急,但她总满脸笑容地开导我:“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少一少,”想方设法减轻我心里的压力。我不爱活动,母亲便扶着我走动,说“好人老睡成病,病人老睡成死”,直到我生龙活虎返回学校为止。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可能是无意识地注重保养的缘故吧,母亲已古稀之年,却丝毫不见老态,我在外地工作也踏实了许多。告别时,母亲怔怔地望着我,我看见了她眼里依依不舍的泪花。当我转身踏上归途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悠远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无病休闲瘦,身安莫闲贫。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这是母亲曾经告诫我的养生谚语哟。
(编辑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