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建设的特点、原则与途径

1998-09-15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职工教育者

赵 岳

一、高校思想建设的特点

一般地说,一个完整的思想建设过程应该包含相互作用的“三个要素”,紧密相连的“三个阶段”和缺一不可的“两次转化”。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紧密相连的“三个阶段”是:首先,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意识;继而,个体品德意识通过个体品德行为动机的中介作用,外化为个体品德行为;最后,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个体品德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过价值判断与反馈联系,又反作用于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引起后者的变化,进而开始新一轮思想建设过程。“两次转化”是: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思想;个人的思想转化为个体的品德行为。前者为“内化”,后者为“外化”。通过对思想建设过程的剖析,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思想品德规范的社会性。思想建设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集中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思想建设目的。思想品德规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品德规范的社会性集中体现为阶级性,但社会性并不能归结为阶级性。阶级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除因阶级的不同而具有巨大的差异甚至存在尖锐的对立与冲突以外,还必须包涵着一系列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集团共同接受与遵循的公共道德观念和公共行为规范,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统一与协调。

2.思想建设过程中矛盾转化的自觉性。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深化,是思想建设过程中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自觉地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思想品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并将个体思想转化为个体行为实践的结果。受教育者将从教育者那里接受来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德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想内部矛盾运动过程。就接受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过程而言,是由不知转化为知;就矛盾的性质而言,是由旧思想转化为新思想,由错误思想转化为正确思想;就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而言,是由知转化为行,等等。这样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只能靠被教育者自觉地去完成,这个转化的实现是教育者和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

3.思想建设过程中外部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必然受到外在的影响。这种外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就高校思想建设而言,对受教育者的外部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来自社会、家庭及教育者所处的环境。这种外部影响具有自发性、散漫性,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不可控因素;另一种是来自党的各级组织及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教育。这种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是一种可控因素。作为教育者(或组织),应当善于分析并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充分发挥积极因素对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诱导作用,自觉抵制消极因素对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阻碍作用,努力将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组成教育合力,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4.思想建设过程中形成思想品德的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包含着知、情、意、行四个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它们在思想品德形成中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意是思想品德形成的保证,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一般是始于知,终于行。但是,由于“四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之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条件各有不同,因而经常表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鉴于此,教育者思想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勿求整齐划一。当然,“四要素”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所以教育者在根据受教育者“四要素”发展的状况而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使受教育者“四要素”协调发展,以提高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高校思想建设的原则

高校思想建设的目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使人们的思想形成科学的观念形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思想建设工作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自觉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层次性原则。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受教育者的身份、特点,以及时间、地点的不同,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的原则。在高校思想建设中,受教育的对象有学生、教师和干部,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特别是高校中的教师和干部,在思想建设工作中具有双重身份。即使在教师和干部中间,因工作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也有区别。学生中同样也存在高低年级成熟程度不同的区别。因而,对学生、教师和干部应当区分不同层次和要求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针对性原则。即为了解决实际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不同的思想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原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产生出的思想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有因为实际困难,个人能力无法解决而产生的思想问题;有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产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有因个人思想品质、动机和道德水平而产生的思想意识问题,等等。在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中,无论是因为实际困难而产生的思想问题,还是因世界观而产生的认识问题,或是因个人思想品质而产生的思想意识问题,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实效性原则。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受教育者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认识水平,务求实效的原则。人的思想转变、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曲折的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学习、改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某一项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时,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而是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使受教育者步步提高,并通过其行动表明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渐进性原则。即教育者应遵循人的思想认识发展规律,制定出符合受教育者实际思想水平的教育计划,使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展开的原则。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用自己的认识来代替别人的认识。所以,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采取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活动形式,逐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5.协调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既要党政分工,又要党政合作,实行党委领导下,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原则。高校的党、政、工、团组织都负有对学生、教师和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只是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内容和形式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提高师生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必须齐抓共管,协调一致。既不能只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和放弃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不能只强调特殊性而违背一致性要求。不能各自为战,更不能依赖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责任。

三、高校思想建设的途径

高校思想建设,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和组织活动两条途径实现的。

根据高校中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理论学习教育的方式主要有:(1)高校中的领导干部一般是采用中心组学习和理论研究学习班来组织实施的。(2)对教职工的理论教育,是采用集中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实施的。(3)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是通过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学来组织实施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组织的教育固然是高校理论教育的主要方式,但自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通过自学来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和转变思想意识,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坚持的,也是最有效的。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党团活动、群众组织活动,是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1)高校党团组织通过基层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活动,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全部活动形式之中,促使其成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因而,高校中的各级党组织,应当把开展好基层党团支部的各项活动,作为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必须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2)高校中群众组织,除共青团外,主要还有工会、学生会。工会通过解决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而消除或化解教职工的思想问题和矛盾;通过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政治热情;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和陶冶教职工的道德情操,从而为高校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宽渠道。

高校中学生会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素质和各种生活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各种社团活动,促使大学生视野开阔,应变能力增强;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为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宽了渠道。

在通过上述途径开展高校思想建设工作时,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效,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目的要求上应统一。高校思想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师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信念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确立精神支柱。那么无论是对教职工来说,还是对学生而言,思想建设工作都应始终围绕这一根本目的来进行,切实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不能因教育的对象不同而目的有所改变,特别是在一些基本政治素质的要求上,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对师生都必须保证内容和目标上的统一性。当然,对于肩负教育责任的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求应更严格些。

第二,内容要求上应有计划。高校思想建设目标很明确,内容也很丰富,问题是如何贯彻实施。考虑到高校教职工的相对稳定和学生的相对流动性,在实施高校思想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研究教育计划的合理性。对教职工应强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应强调内容的稳定和严肃性。同时还应分层次和特点,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所侧重。

第三,时间要求上应保持连续。高校思想建设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中思想建设习惯于应付上级任务而忙于“突击完成”。其实,转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或确立一种坚定的信念,是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遵循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坚持恒久耐心的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循序渐进地确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惟如此,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思想建设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广州510320)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职工教育者
品读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