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综合型大学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1998-09-15刘桂云
刘桂云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一种大学综合化的趋势,产生了三类综合型大学:一种是调整合并后新组建的综合型大学,如四川联合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一种原本是综合大学,后经院系调整成为单科大学,现在正按照单科大学——多科大学——综合大学的“三部曲”快速发展;一种是传统的综合型大学。这些学校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又采取内涵拓宽、外延发展、横向联合等途径使得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办学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当前,综合型大学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办学体制改革
综合型大学要积极推进适合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开拓投入渠道,并密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联系。要在校、院、系三个层次上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比如在学院层次上,将经济学、商学、计算机、电子工程、药学等院系作为学校与社会连接的结合点,与效益好、素质高的大型企业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联合办学,实行董事会制,经济独立核算,教职工工资、奖金、住房等自行解决,每年按一定比例向学校提供办学资金,院址也可以根据需要脱离本部。
二、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小机关、大服务、低消费、高效率。所谓小机关,就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精简行政、后勤管理机关,服务系统先企业化,再社会化,学校只保留少量高、中级后勤管理人员,将具体的服务体系推向社会。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人们对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渐增强,是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极好的时机。湖南大学加速管理体制改革,校部机关将原来的32个处级单位撤并为16个,原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团委合署办公,总务办、基建办、校园环境管理处、服务开发总公司合并为后勤基建处,改革较为顺利和有效。所谓大服务,也有个转变观念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服务要变“福利”观念为“效率”观念,变“待遇”观念为“效益”观念,变“平衡”观念为“扶重”观念,一切为教学、科研第一线服务,强调为教学、科研第一线主导力量服务。所谓低消费,是要大幅度压缩非教学科研正式编制,在管理和服务系统实行聘任制、轮换制、合同制。比如,每个处室只聘任一位专职负责人主持常务工作,提高待遇,明确职权,其它岗位由青年教师或研究生轮换担任,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精简行政人员,节省行政支出,还可以使教师了解、熟悉行政工作,锻炼教师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为将来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岗前培训。服务岗位主要使用合同工、临时工、钟点工或勤工俭学学生,学校不负责福利待遇。高等学校毕业生,特别是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先干一段合同性甚至临时性工作,再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将是必然趋势。所谓高效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师职务只设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三级,由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研、助管(主要是学生辅导员);实行整体定编、局部设岗、定期考核、全员聘任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职务晋升应该经过严格考核,优秀者低职高聘,平庸者高职低聘,通过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招生制度,一是要立足于建立一种机制,引导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大学教育不改革,高考制度不变化,这种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要进一步提高适龄青年人大学的比例。大学本科主要任务是进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不必与当时的社会工作岗位的空缺完全挂钩。三是进行一些大学全国高考之前联合或自行招生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四、教学改革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要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激励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改革是以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辉煌成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对原有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其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改革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适应性、竞争能力和潜力发挥。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学科、专业的关系,传统、现代、前沿的关系,理论、应用、技能的关系,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教学内容改革要强调科学性、基础性、知识性、应用性、前沿性。
1.保持科学性。要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注重基础性。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进取潜力和发展后劲。
3.拓展知识性。要突出基本知识,剔除旧知识,吸收新知识,拓宽相关知识。
4.强化应用性。要让学生见识一些提出问题的重要思想、分析问题的典型方法、解决问题的著名案例,使学生以后遇到问题能够思路宽、办法多、能力强。
5.增加前沿性。要用现代观点审视、精选传统的教学内容;为学科发展前沿开发窗口、安装接口,准确引进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适当介绍反映科学发展趋势的内容。
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记忆、理解、掌握教材里现成的知识,并套用典型的方法,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这些知识,很难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表现力。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从传习式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成绩考核从应答性考试向创造性考试转变,毕业论文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开拓新思路的创新能力。
五、科研改革
科研改革必须在指导思想、目标定位、政策导向等方面彻底扭转只重视基础研究、忽视应用研究、轻视开发研究的局面。现在的关键是在有关教师的提职、晋级、奖励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组织到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大、前沿和科学技术攻关问题上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研究新理论,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提倡高校教师与实际部门的同志开展合作研究,努力拓展通向实际的途径。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突出重点的要求,择优扶植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应用研究,加快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加快发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科研手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要注意区分层次,实行分类指导,规划和推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综合大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采取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综合大学必须改变文理科的传统模式,拓宽学科,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保护基础理论学科,发展应用学科,生长新兴边缘学科。传统综合大学的优势在于基础学科。在继续提高基础学科水平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认认真真地抓应用学科建设,文科要办活法律、经济、商学等应用学科。有活力才有实力。在技术学科,选准一二个有基础、有前景、有潜力的领域,例如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作为突破口,给予有力的战略指导、明显的政策倾斜、适当的经费支持、必要的条件保证。搞好应用学科,一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加办学活力,三是为科技产业奠定基础。
综合大学必须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重点综合大学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数量的结构比例要接近6:3:1。本科教育目标主要是两类人才:少量的基础型人才和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基础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研究生教育打基础,培养科学家的毛坯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开拓者的预备队。
综合大学要认真探索两类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人才培养要实行学士——硕士——博士贯通培养、通才——专才——英才逐级选拔的培养模式,应用人才培养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校企之间的思想、教育、人才、技术的交流。
作者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长春130023)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