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21世纪构建高等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

1998-09-13宋继新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才体育

宋继新

高等体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工作母机”,其教学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运动改革与发展的前景。本世纪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大体上呈现了以苏美为代表的两种模式:前苏联搞计划经济,高校统招统分,实施的是专才教育;美国搞市场经济,高等教育毕业生自主择业,施行的是通才教育。现在,两种模式有趋同的迹象。建国后,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主要是学前苏联,实行重技术、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的专才教育。就目前看,这种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的需求。当今社会和未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应是具有多种体育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具体说,未来的体育人才应具备教学、训练、健身、娱乐等多种指导能力。因而,我国体育专业必须改造旧的“生产线”,构建新的“生产线”——即进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多种就业能力的素质教育。

一、面向2l世纪给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高等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其教育思想由计划经济的专才教育思想向面对市场、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变的结晶;是促进其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其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是面向行业,完全对口的专才教育。在这种思想和目标的引导下,其教学内容框架形成了一般文化教育和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和专业面十分狭窄的专才教育体系。实践证明,运用这种专才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培养出的体育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校招生并轨、学生自主择业和未来21世纪体育社会化的需求。多年来,为什么我国体育专业难以培养出一批理性强、创造力强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者,这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有直接关系。

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倡联办、合并和共建。其合并的任务,一是要优化资源,二是办综合性大学,主动从专才教育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综合性教育转轨。近年来,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和高教司的领导一再强调:高等教育也要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强化育人、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发展个性。其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心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等。高校的素质教育实质是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体育高层次人才的特点是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如果过分突出专业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精、尖人才的。建国以来,为什么我们体育界培养不出更多的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知名学者?为什么体育专业自身培养不出更高层次的体育管理者?为什么绝大多数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能力欠佳?这与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思想的确定和目标定位不合理,导致了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品位不高很有关系。因此,我们应当把体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有体育特长的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体育特长的人才,突出了体育专业教育的特有属性;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体现了体育专业面向社会培养通才的教育属性。二者合一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适合高校招生并轨、学生自主多渠道择业的要求,也符合体育行业,即国家体委指出的体育专业教育要为贯彻“两个计划”培养各类体育指导人才的要求。这也为体育专业面向21世纪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体育专业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要促进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即“生产线”的整体改造。

二、面向21世纪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教委最近几年颁发的有关高等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件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中外学者预测2l世纪需要的人才模式(未来的人才除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和技能外,还要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较宽的知识面、有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我们应当构建由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基础教育、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就业教育六大主干课程组成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新体系(见下图)。

(一)政治课与人文课整合育人

育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配合政治课增加文学、音乐、美术欣赏等人文教育课程,可直接参与体育人才素质的“奠基工程”。一是思想素质的奠基,须知人的高尚情操和非凡的气质是构筑在一定文化素养基础上的;二是专业素质的奠基,实践证明,文学、艺术和美术教育是体育专业人才素质提高的催化剂,因为一个教师或教练员,若没有美感、节奏感,不可能创作出大批量的优秀的运动“作品”;三是科研素质的奠基,李政道说过,艺术能唤起情感,情感能激发创造,体育运动新的技战术的形成就是情感的激发、艺术的创作。政治与人文课整合育人,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其效果明显超过了以往单纯的政治说教。这是培养21世纪高品位人才的重要的教育措施。这也符合2l世纪国际体育向高雅、娱乐、健身方向发展需要的。

(二)重视基础课,培养复合型人才

过去体育专业讲究专业对口,十分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这虽然对学生近期派上工作用场有利,但也造成了学生基础不牢,视野狭窄,缺乏后劲。;为此,我们增加了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的教学时数,同时又新增设了体育的健身学、经营学、公关学、人才学、伦理学和学习方法导论等基础课程。这对于加强通才教育,面向2l世纪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尤为重要。这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培养创造型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教育与企业一样,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为此,我们组合了由科技概论、信息学、方法论和体育实验等系列的科学教育课程,为培养2l世纪创造型人才,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服务。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所言:“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

(四)改革技术课,突出培养能力

传统的运动实践教学是重技术、轻健身的教学。教改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健身原理与方法的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健身的指导能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重点发展群众体育,普遍增强国民体质的体育方针,从而主动改变我国重竞技、轻体育的现状奠定基础。这对于培养大批健身指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改革经校内实践和社会服务反馈效果良好。

(五)开设就业教育课,发展学生个性

就业教育是让学生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就业的需要,在毕业前选择与就业需求十分相近的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例如,将来做教师的学生,选教育实习课;做体育经营者的,选经营实习课;做体育指导者的,选社会体育指导实习课等。这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三、面向21世纪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促进教学思想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引导”措施,考什么,决定教什么;怎么考,又决定着怎么教。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质是培养内容和方式变革的“催化剂”。过去,体育专业的术科教学偏重于教技术、考技术,甚至有类似于培养等级运动员的训练与考核的方式。从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出发,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后,我们把过去重技术“达标”结果的、近似于培养等级运动员的考试改变为重视提高学生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体育指导者的“过程”考试,即考试从重“结果”,变为重“过程”。通过几轮实验,师生普遍反映这是从过去培养等级运动员的传习式体育专业教育方式向现代培养体育指导者的素质教育方式转轨的重要举措。这也是现代体育专业教育从旧的教育方式向未来新的教育方式转变的“分水岭”。作者系吉林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长春130022)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人才体育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我们的“体育梦”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也谈素质教育
体育一家人